彭欣元,周 煥(1.安徽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安徽淮南232000;2.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安徽蚌埠233004;3.蚌埠醫學院衛生管理系,安徽蚌埠233000)
·管理科學·
醫聯體背景下區域醫療信息化平臺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彭欣元1,2,周煥2,3△(1.安徽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安徽淮南232000;2.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安徽蚌埠233004;3.蚌埠醫學院衛生管理系,安徽蚌埠233000)
【提要】醫聯體建設是實現新醫改分級診療體系建設的重要舉措。醫聯體的建設離不開信息化手段的支持。區域醫療信息化平臺可以實現醫療機構的信息共享,促進雙向轉診,有利于促進醫聯體功能的發揮,提高醫聯體運轉效率。該文結合區域醫療信心化平臺特點,分析了當前醫聯體中區域醫療信息化平臺建設中需要解決的醫療機構信息化系統標準不統一、醫聯體內基層醫療機構信息化水平偏弱、海量數據處理難度大等問題,并提出了加強安全保障機制建設、建立信息系統標準體系、充分應用云計算等新技術來處理大數據等促進區域醫療信息化平臺建設相關對策。
衛生保健聯合體;衛生服務需求;衛生資源;信息科學;自動數據處理;云計算
醫聯體是當前公立醫院改革的重點內容,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發揮三級醫院專業技術優勢,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建設,整合醫療資源,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1]。醫聯體將一定區域內的三級醫院與二級醫院、社區醫院等組成的一個醫療聯合體,通常由一所綜合實力強大的中心醫院作為牽頭醫院,通過簽署協議進行共建,通過構建分級醫療、急慢分治、雙向轉診的診療模式,促進分工協作,合理利用資源,方便群眾就醫[2]。醫聯體主要有緊密型和松散型2種類型[3]。醫聯體功能的發揮離不開信息化手段的支持,通過構建區域醫療信息化平臺,可以實現區域內各醫療機構之間的協同,有利于提高區域醫療衛生決策水平,更好地服務于醫療機構、醫務人員與患者。本研究結合區域醫療信息化平臺特點,系統分析了當前醫聯體中區域醫療信息化平臺建設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建設策略。
區域醫療信息化平臺,是連接規劃區域內的醫療衛生機構、業務管理單位及各相關機構的平臺,通過對區域內各信息系統進行有效整合,建立區域醫療衛生信息數據中心,實現區域內醫療機構信息互聯互通,促進區域一卡通、雙向轉診、一單通等區域協同醫療服務的開展,構建醫療、醫保、新農合系統“三位一體”的運營平臺,為醫聯體內醫療機構的檢查信息共認、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提供支撐[4]。
區域醫療信息化平臺建設,有利于促進醫聯體功能發揮,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5]。其主要作用在于:實現醫療機構信息化全覆蓋;統一醫療衛生服務標準;促進醫療衛生信息區域內的共享與交換;實現就醫一卡通和檢查數據共認,能有效避免重復檢查治療,節省大量經濟支出;對新農合、醫保等進行實時報銷,極大方便了人民群眾就診,提高了醫保和農合資金使用效率;有利于實現醫聯體內醫療機構間的雙向轉診。此外,通過對信息的研判和分析,可以為領導提供科學、強有力的決策支持。
2.1醫療機構信息化系統標準不統一區域醫療衛生信息化需要整合區域內所有醫療衛生機構的信息化系統,實現互聯互通與數據共享。鑒于醫院等醫療衛生機構的相對獨立性,其醫院信息系統均為結合單位實際需求進行購置或研發,系統供應商參差不齊。如有的醫院使用的是不同廠商、不同類別的信管理系統,不同醫院內也有同類信息系統來源于不同公司。系統標準、方法、規范、流程的缺乏,不同單位的不同需求,再加上由于國家未制定統一標準,不同信息系統供應商分別制定各自標準,影響了信息系統功能的發揮,與衛生信息系統的發展速度不相適應。醫聯體的發展急需建立信息共享機制,而區域醫療衛生信息化平臺通過標準化改造和升級完善,進行眾多系統之間的對接,從而實現互聯互通,可以滿足醫聯體建設的需要,但是多時間、多地點、多人群、多格式的信息如何集成和共享是其建設面臨的重大難題。
2.2醫聯體內基層醫療機構信息化水平偏弱基層醫療機構對信息化建設認識不夠,缺乏相關的信息化應用人才,信息應用層次低,數據錄入質量有待提高[6]。其相關的信息系統主要用于進行信息查閱和文獻傳遞,對信息進行綜合、分析、研判的能力缺乏,導致信息的預測、預警和服務決策功能未能發揮作用。此外,業務軟件的操作流程不夠規范,數據錄入不完整、不及時,容易發生錄入錯誤等,使得其數據的真實性受到質疑。部分基層醫療機構信息化工作平臺覆蓋面有限,好多只是部分關鍵業務建立了信息平臺,如有的僅配備了門診收費、醫生工作站等平臺。基層醫療機構信息化水平偏弱是醫聯體建設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2.3海量數據處理難度大區域醫療信息化平臺要實現互聯互通,需要對醫聯體內部的所有醫療機構的各種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分析、匯總,但是多年來各單位積累了數量龐大的非標準化數據,要對這些海量數據的挖掘和統計分析,工作量非常大、技術要求也很高。如何建立海量數據的處理程序,也是建設醫聯體區域醫療信息化平臺需要解決的難題。
3.1加強安全保障機制建設區域醫療信息化平臺建設牽涉范圍廣,包括行政管理部門、醫院等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機構之間的眾多信息系統的整合和對接,為方便協調管理,需要突出政府的主導作用,建立聯動溝通協調機制,統一信息資源規劃,統一數據標準建設,建立信息共享控制機制[7]。此外,區域醫療衛生信息化平臺中的信息利用、公開涉及個人隱私等問題,存在安全隱患。為加強安全管理,需要建立安全防護制度和措施,借助技術和管理,積極進行安全檢查,加強應急保障機制建設,利用最先進的相關技術,構筑安全防范體系,確保信息、數據安全。
3.2建立信息系統標準體系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才缺乏,水平相對較低,使得提升其服務能力過程漫長,無法迅速適應當前深化醫改的需要。區域內進行雙向轉診、遠程會診、遠程教育可有效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這離不開信息化手段的支持,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制定統一的標準規范,加強基層信息化建設,構建區域醫療信息化平臺,實現互聯互通,建立醫療聯合體,提升醫療服務水平與能力,推動醫改順利進行。
3.3充分應用云計算等新技術來處理大數據衛生系統信息系統建設如由各個單位組織實施,會導致資金分散,信息系統質量難以保障,其維護成本相對較高,建設周期也較長,效果不好。如果進行集中系統建設,又面臨預算、缺乏專業技術支持人員、決策時間長等問題[8]。而依托云計算技術,可以搭建醫療衛生行業云,有利于進行海量數據和應用請求的處理,保障區域內醫療衛生信息的聯動應用。通過資源整合、統一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醫聯體總體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總之,在當前新醫改背景下,區域醫療衛生信息化平臺建設是醫聯體建設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通過搭建區域醫療衛生信息化平臺,可有效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實現醫聯體之間的互聯互通,減少人民群眾醫療負擔,促進醫改的順利推動。
[1]林楓,朱月蘭,孫超.基于云計算技術的區域醫療信息平臺研究[J].中國衛生信息管理雜志,2012,9(6):11-14.
[2]李颯颯,郭航遠.醫聯體及其資源共享模式探討[J].醫院管理論壇,2015,32(5):13-14.
[3]吳玉潔,劉子先,晁杰.基于虛擬管理的我國醫聯體質量管理模式研究[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5,35(3):312-315.
[4]姚東明.探討區域衛生信息化信息互聯構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0,27(增1):43-45.
[5]溫海燕,穆衛農,胡華,等.區域衛生信息化環境下信息安全策略與實踐[J].中國衛生信息管理雜志,2013,10(2):157-162.
[6]孫衛.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功能分級初步探討[J].中國衛生信息管理雜志,2014,11(2):160-163.
[7]張睿,甄天民,王敏,等.區域醫藥衛生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與發展思路研究[J].衛生軟科學,2015,29(3):133-137.
[8]馮昌琪,甘華平,陳文,等.基層衛生信息化建設思考[J].中國衛生信息管理雜志,2014,11(2):149-155.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1.061
C
1009-5519(2016)01-0147-02
安徽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SK2015B44by)。
△,E-mail:zhouhuanbest@163.com。
(201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