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騰,耿小艷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國際化初探
經騰,耿小艷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摘要:職業教育國際化是 20世紀90年代以來澳大利亞教育發展的新特點。文章探討了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國際化的推進動因和推進措施,以及在高等職業教育市場條件下,澳大利亞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的表現。
關鍵詞:澳大利亞;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高等教育國家化的發展,澳大利亞高等職業院校吸引著世界各國的學生,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
1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國際化動因分析
1.1經濟因素
職業教育的國際化是澳大利亞教育國際化的重要表現。經濟全球化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產業化的發展,發達國家通過教育輸出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發展中國家借鑒國外先進的辦學經驗,提高了國際化辦學水平。經濟領域的合作開始擴展到教育領域,隨著跨國公司和海外項目的增多,國際化人才的需求逐年遞增。為了培養國際化人才,澳大利亞更新辦學理念,引進先進教育資源,開展跨國教育。
1.2政策推動
20世紀 80 年代,澳大利亞政府公布了對外國留學生收取全額費用的指南,這一舉措大大刺激了高等職業院校通過提高自身的國際化水平,吸引著大量海外留學生。20世紀90年代以澳大利亞實行較為寬松的移民政策,為高職國際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進入21世紀,為了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的國際化,教育部門專門成立澳大利亞國際教育開發署和其他專門機構。
1.3人力資源動因
澳大利亞是一個老齡化的國家,勞動力缺口大。在這種情況下,澳大利亞政府強調,要通過技術移民來緩解國內勞動力及技工短缺的局面,策略之一就是發展技術與繼續教育國際化,即通過吸引海外留學生來澳學習或工作,彌補國內勞動力的不足。
2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國際化表現
2.1國際合作辦學
澳大利亞職業技術學院(TAFE)和設有職業技術學院的大學,已經同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國際合作辦學。學生前期在項目學校學習,后期可在TAFE學院學習。進入澳大利亞職業技術學院(TAFE),讀一年或兩年的專科學習后,獲得澳大利亞大專文憑。然后,學生可以直接進入澳大利亞大學就讀,兩年后獲澳大利亞大學本科文憑。學生只要完成任何一種途徑的培訓,都可由澳國際教育開發署安排赴澳繼續學習。
2.2開展大量的國際事務培訓
澳大利亞TAFE學院積極開拓國際事務培訓市場。國際組織在澳大利亞舉辦的大型會議、大型運動會和各種大型活動的事務培訓,大部分由TAFE學院承擔。其中,新南威爾士職業技術學院(TAFE)在開展國際事務培訓方面的成績最為突出。新南威爾士TAFE學院是澳大利亞最大的教育組織,承擔澳大利亞40%的技術培訓,它為2000年悉尼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舉辦培訓了所需的工作人員。
2.3實施國際遠程教育,推進國際化課程
遠程職業教育的辦學主體是職業技術學院(TAFE)。許多職業技術學院的遠程教育中心配備了先進的設備,提供1000余門的遠程學習課程。隨著國際上對職業技術學院(TAFE)培訓計劃的需求增長,海外學生很快就可以通過電腦網絡,直接和職業技術學院(TAFE)進行交流。澳大利亞高等職業教育實施課程國際化的途徑一是開設專門的國際教育課程和多種外語課程;二是在已有課程中增加一些國際方面的內容。
3推進職業教育國際化的措施
3.1成立專門的機構
教育國際發展署(IDP)是在澳大利亞政府直接領導下負責澳大利亞高等教育與 TAFE 全球推廣的機構,在澳大利亞國際教育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該機構在世界設有 100 多個辦公室。IDP 最初是由大學發起并為大學服務的。20 世紀90 年代末,IDP 開始逐步完善與 TAFE 院校合作的機制。目前,IDP 為 TAFE 院校國際化從事的活動主要包括:項目管理;學生信息咨詢服務;銜接國內外學分等。
3.2確立重點發展區域
20世紀90年代,澳大利亞政府通過對國際教育市場的考察,指出澳大利亞國際職業教育與培訓的市場主要在亞太地區,這為TAFE 的國際化明確了重點發展區域。進入 21 世紀后,澳大利亞 TAFE 國際化發展的重點區域仍在亞洲,鑒于主要生源在亞洲,澳大利亞政府指出,保持對這一地區的關注;政府有責任通過促進學生對亞洲語言及文化的認識與了解。澳大利亞政府建立了亞洲教育基金會,通過將關于亞洲的學習融入到TAFE 課程中的方式,培養澳大利亞 TAFE 學生對亞太國家的認識。
3.3國際援助
國際職業教育援助是澳大利亞高等職業教育打入國際教育市場的有效手段。這一手段通常是澳大利亞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的初期,推進階段首選的一種有效方式。但當澳大利亞的職業技術學院進入別國職業教育市場并已牢固站穩腳跟后,收費性的海外留學和合作辦學則成為實現澳大利亞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的主要方式。為了進入別國職業教育市場,20世紀90年代以來,澳大利亞政府對亞太地區的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系列的國際職業教育援助。
參考文獻:
[1]Nelson,B.A National Quality Strategy for Australian Transn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 Discussion Paper[J]. Canberr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Training, 2005(6).
[2]黃日強.澳大利亞高等職業教育的國際化[J].外國教育研究,2003(07):51-55.
[3]李彩霞.高職教育國際化之探析[J].職業技術教育,2007(16):35-36.
中圖分類號:G64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08-0138-01
作者簡介:經騰(1990-),女,河北省滄州人,沈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耿小艷(1990-),女,內蒙古赤峰人,沈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