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杏
[摘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三進”工作指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積極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的頭腦,以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大學生。筆者根據自身工作經驗,首先論述了高校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其次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三進”工作的原則,最后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三進”工作的途徑。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24-0042-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將自身在課堂教學中具有的主渠道作用全面發揮,充分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不僅是傳承與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還是現階段必須完成的政治任務。因此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成為了現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焦點話題。本文首先闡述了高校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然后介紹了高校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三進”工作的原則,最后闡述了高校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三進”工作的具體途徑,旨在為更好地開展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三進”工作提供一定得意見與建議。
一、高校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
(一)多元文化共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受到了高度關注
現階段,隨著世界的深入發展與不斷變革,呈現出了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的勢態,使得世界上多種多樣的思想文化:過去的和現在的、外來的和本土的、正面的和負面的,彼此產生了嚴重的激蕩,有的互相吸納,有的互相排斥,有的互相滲透,有的互相矛盾。對于這些情況,中華文化也不例外,在中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及其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日漸突出下,使世界各國區域產生了學習中華文化的思想,由此,中華傳統文化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青睞。然而,中華傳統文化中存在的不足也在世界上泛濫影響,一些不懷好意的人常常鉆中華傳統文化漏洞的空子肆意妄為的攻擊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現代大學生實際中也受到了各種文化的影響。當面對文化復古主義時,大學生們顯得十分的興奮,同時卻又十分的迷茫;當面對東突、達賴的民族分裂言論時,大學生們在表現痛恨的同時又陷入深深的困惑之中,沒有能力判斷分裂主義分子的言論是對還是錯。由此可見,現代大學生關于中華傳統文化方面的了解還不夠深入,所以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三進”工作,是高校教育的核心內容。
(二)西學東漸情勢下提高大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
目前,雖然多數大學生都存在主流文化意識,體現了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方向,但隨著整個世界形勢的不斷變化,部分大學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產生了自私自利、拜金主義的思想,尤其是部分大學生丟掉了中華優秀的道德風尚,誠信降低、價值觀扭曲嚴重,導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面臨嚴峻的社會問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散發著濃烈的人文精神與民族精神,充分體現了愛國主義情懷、努力奮斗的決心、自強不息的態度,這些文化精華的價值不應隨著社會制度的變化而逐漸削弱,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可避免的會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揚棄,對于處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核心地位的大學生,應及時全面的吸收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據此抵制外來文化的沖擊與影響。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學生頭腦,已經成為了西學東漸情勢下傳承與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實際需求。
二、高校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三進”工作的原則
中華傳統文化涉及了思想、文字、語言,禮、樂、射、御、書、數,以及書法、音樂、武術、民俗等。傳統文化具有世代相傳、民族特色、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特點。雖然人類創造的一切都能納入文化的范疇,但由于歷史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局限,部分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使用并不合適,所以應清楚獲悉傳統文化傳播中應遵循的原則。
(一)堅持傳統文化為思想政治教育服務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有助于促進大學生科學世界觀、價值觀、人身觀的形成,符合社會主義對高校提出的本質要求。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并非一直注重于傳統文化的傳授,而是保證傳授的傳統文化可以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服務。傳統文化中豐富的民族精神、愛國主義精神是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素材。我國歷史中一些享譽盛名的愛國主義者、革命先烈、優秀人物的所作所為都能有效激勵大學生的愛國情懷。傳統文化中的群體本位、道德本位價值取向是道德教育過程中必要的素材,孔孟等人的道德名言,教育著世世代代的中國人。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和合思想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教育的關鍵素材。思想政治教育促進了傳統文化當代價值的實現,傳統文化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科學理念、優秀素材。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和傳統文化兩者間的辯證統一使得優秀傳統文化得到了良好運用。
(二)貫徹中華傳統文化“多元一體”的內容
中華民族具有多樣化、多層次的特點,而中華民族中漢族發揮著關鍵性作用,其他少數民族也貢獻巨大。中華民族文化體現出了多元性特點。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推進中華傳統文化過程中,應將其多元性全面體現,不僅將傳統的漢族文化傳授給學生,還應使大學生掌握了解各種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少數民族文化逐漸朝著商品化方向發展,人們常常通過販賣少數民族落后的文化來獲得經濟利益,而對于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很少受到人們的關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應重視這一點,加大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力度。
三、高校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三進”工作的途徑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集思想政治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于一體,是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內容及方法的辯證統一。在傳授中華傳統文化時,思想政治理論課應滿足“三進”的要求。
(一)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教材
為了與現代多樣化教學要求相一致,教材體系應及時的轉化為教學體系,教材體系能在教材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的豐富教學內容,中華傳統文化可在這一階段充分滲透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范疇。比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可將傳統文化中著名的名言警句(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等)融入至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的教學內容中;對學生進行人際交往方面的教育時,可將儒家文化中的“禮”滲透其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可向學生介紹花木蘭、岳飛等歷史人物的愛國精神;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時,可滲透傳統文化中的“為公”思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融人中華傳統文化過程中,一方面要充分認識到傳統文化的精髓之處與缺陷之處,另一方面要全面打擊傳統文化中的歷史虛無主義與歷史唯心主義,必須以唯物史觀的態度正確看待歷史人物及事件。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時,應融人多樣化的傳統優秀文化,不得過于呆板,同時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科學合理的滲透優秀的傳統文化。endprint
(二)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堂教學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有著多樣化的課堂教學形式,而其中最常見的教學形式是參與式、啟發式、研究式。以往中,思想政治理論課以課堂講授為主,雖然此教學方式還有一些不足和缺陷,但其也有一定的進步性,研究式教學就體現在這種教學方式上。傳授中華傳統文化時,可使用這一教學方式,傳統文化的學問深厚,教育者深入細致的分析研究傳統文化,可以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程度。此外,中華傳統文化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還可通過演講、討論等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屬于參與式、啟發式教學范疇。學生針對某種文化現象開展相關的辯論、討論活動,可以使學生更深入的掌握了解中華傳統文化,提高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的興趣,強化傳統文化素養。此外,運用先進的多媒體、錄像等教學手段同樣可以起到傳播傳統文化的作用,是傳統文化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重要輔助手段。
(三)發揮實踐教學在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明確提出提高社會實踐,只有具備豐富的社會實踐,才能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實踐教學法強調理論結合實際,以保證課堂講授的理論更加的生動形象。實踐教學法對傳統文化的傳授具有重要作用。中華傳統文化發展至今,形成了各種歷史書籍、遺跡、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安排學生瀏覽并訪問眾多的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讓學生親身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散發的無窮魅力,比如可安排學生參觀北京故宮、陜西兵馬俑等,學生通過觀看這些歷史名跡,深深地被中華優秀的文化所吸引。此外,各民族高校實際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掘本地區的傳統文化,并將其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為教學效果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從實踐教學的效果上看,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揮著重要的教育功能,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有素材中屬于上等。此外,要加強隊伍培訓,每年安排一定時間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的集中學習教育。要深化理論研究,發揮高校人才聚集優勢,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項目,力爭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通過課題資助、學術引領、文化交流、隊伍建設等,把高校打造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基地。
四、結論
綜上所述可知,當前,高校應加快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三進”工作,并將其全面滲透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通過課堂教學、專題講座、實踐教學等形式,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功能作用,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現代大學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