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rief comment on safety education in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science curriculum
仲新元
(江蘇省徐州市中小學教研室,江蘇 徐州 221000)
?
發達國家在科學課程中實施安全教育的策略簡評
A brief comment on safety education in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science curriculum
仲新元
(江蘇省徐州市中小學教研室,江蘇徐州221000)

名師簡介:仲新元,江蘇省徐州市中小學教研室物理教研員,江蘇省物理特級教師,徐州市優秀專家,江蘇省物理學會理事,徐州市物理學會副理事長,徐州市物理教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江蘇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仲老師從教35年,對中外物理和科學教育、物理習題情境創設、物理雙語教學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并有獨特的見解,編寫、翻譯著作9本,發表論文70余篇,無償為中小學教師和研究人員提供80余萬字的物理教育譯文,參加了高、初中課程標準教材的編寫工作,作培訓講座100余場,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研究風格.
摘要:本文簡要地介紹了西方發達國家在科學課教學中,為保障課堂安全、培養學生安全意識所采取的措施和規范化要求,并與我國的課堂教學安全現狀進行了比對,進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建議.
關鍵詞:發達國家;科學課程;安全教育
西方發達國家基于“人的生命是第一可寶貴”的理念,制定的學校教育標準均以學生在校的人身安全為前提,并利用課程中的安全教育內容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掌握安全方法,使其在走出校門,進入社會后,能更安全地生活和工作.在本文中,筆者先對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科學課程中的安全教育作簡要介紹,再結合我國的情況進行比較,作簡要評析.
1安全的校園
多年來,西方國家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高度重視教育和學校安全,用立法的方式把建設安全校園作為國家的教育目標之一.如美國1994年國會通過的《美國2000年教育目標》就明確了國家教育的8項目標,其中第7項就是專門針對“建設安全的學校”的.
很多國家的政府也要求以學校為單位,根據實際情況依法制定相應的校規,其中都有要求師生在教和學的各環節中確保校園和課堂安全的內容.如美國肯塔基州紅橡樹學校制定的《中學生手冊》中,對“校園環境”規定的條款是:“學生有權要求學校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習的安全舒適的環境,也有遵守各種法律法規、協助校方改善環境的義務.”就從權利和義務兩個方面對校園和課堂教學的安全提出了要求.
我們應看到,“安全校園”的要求和標準絕非僅局限于針對校園暴力、校園安全設施等而言的,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針對課堂教學方式的.
2安全的課堂
用課程中的教學內容來加強安全教育,既能保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免受傷害,也是教會學生關注安全和掌握自身防護技能的過程.
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中明確要求確保課堂學習環境的安全性.安全在所有的實驗科學活動中都是極需注意的重要問題.科學教師不僅必須熟知、而且必須執行學生所用材料的儲存、使用和保管的一些必要的安全規定.有關安全的一些規章與準則,無論是地方和州的行政管理機關(如職業安全與衛生管理局等)制定的,還是專業機構(例如美國化學學會等)制定的,他們都要嚴格遵守.要同學校和學區一起努力,確保他們負責貫徹的那些教學安全準則(例如,要配備安全設備,班級人數要適當)都能得到實施和遵守.教師還要教導學生應該如何安全地參與課堂內外的科學探究活動[1].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科學教育標準《安大略省課程:9至12年級的科學,教學目標和評價》中強調了在實驗時要注意的安全事項,如能看懂實驗室條例、安全使用實驗設備等[2].在教學評價中,有專門的“健康和安全”條款.其中強調:“教師應對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安全負責,也應教會學生具有對自己和他人的安全的責任心.教師要示范安全練習,并按學校和教育部的要求,對學生提出安全期望.教師的教學策略要因材施教,激發學生對安全教育的關注,認識到安全的重要性.要保障教學安全,教給學生參加科技活動時的安全常識和技能,并將此作為學業評價的一個方面.”強調了教師在教學中除了要用演示和實驗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外,還必須對學生的安全負責.在指導學生實驗,發展學生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特別是在學生學業評價的“學科期望”(curriculum expectation)中,要求依據每個等級的描述來評價學生的學習.即將安全常識和技能作為評價學生學習等級的重要指標.其中包括遵守安全條例的情況、安全使用工具和設備等.

表1

續表
教材中關于課堂演示和實驗的內容,對每一種可能有危險的操作過程都用如表1所示專門的安全符號向學生發出警示[4][5].對有多種潛在危險的過程,就應標上所有的相關符號.我們看到,有時一個實驗操作過程竟然同時標有5種符號!對一些具有危險性的物質,也都必須標注專門的符號標簽(如表2).在一些國家的教材中,還專門強調了放射性物質的防護,并要求會識別放射性及其物質的警示符號[6].

表2
由此,我們可看出西方發達國家對課堂教學安全性的重視程度.對此,筆者在美國、加拿大等國的中學聽科學課時有深切的感受.其在課堂教學中對安全性要求的嚴格程度,有些對我們而言簡直是不可想象的.如在學生進行單擺實驗時,被要求一定要佩戴護目鏡等[7].在使用激光筆做演示或用作教鞭時,除了嚴禁用它直接照射學生外,還要防止近處反射物將其反射向學生.
3學會安全的生活技能
強調課堂教學安全僅是西方發達國家進行安全教育的一個方面,但絕不是在教學中進行安全教育的全部目的.
美國著名物理教學專家阿特·霍布森(Art Hobson)教授,在他的全國物理教師協會“密立根獎”獲獎論文《面向全體學生的物理》中指出:“在整個課程中適當的地方插入有關社會的話題.這些內容的穿插可以從幾分鐘到一整堂課不等.與物理相關的話題有很多,如臭氧層的損耗、全球變暖、各種形式的運輸問題、災害防控(科學的不確定性不應成為拒絕采取災害預防措施的理由,也就是說安全比遺憾要好)、風險評估、放射性的生物效應、蒸汽發電廠、化石燃料、核能及其相關問題、各種可再生能源、指數式的人口增長、能源效率、對地球外文明的探索、偽科學、核武器及其相關主題、能源前景.”就從更高的社會層面對物理教學中的安全教育提出了建議和要求,也表達了公眾對在科學教學中進行安全教育的關注和訴求.
在科學課教學中采取安全措施,目的不僅是要保證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安全,還能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養成良好的注意安全習慣,更是為了對學生的一生負責.
因此,西方發達國家制定的科學教育標準也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要求.不僅在課堂教學中要為學生提供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即使在課程內容中,也會在相關章節中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安全常識教育,養成良好的自我防護習慣,能夠在以后走向社會后,仍能用學過的知識和養成的習慣安全地工作和生活.英國的教材以及學業評價在這一方面的教育尤為突出.
英國義務教育階段要求在科學探究過程中,要準確安全地收集第一手資料.故其科學教材的編寫理念之一就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科學方法,發展能力,能夠找到盡可能使自己感興趣且報酬也令自己滿意的工作,同時也能為人類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當然,也能憑借學過的科學知識能在將來生活得更舒適、更安全、更科學.
在英國義務教育階段的科學教材中,各相關章節中都介紹了很多安全防護的方法,如在“輻射和生命”一章中的“陽光”、“輻射和健康”等節中,就詳細介紹了對紫外線等電離輻射的防護、防曬霜使用的必要性和方法等,以更好地保證我們的身體健康[8].
在關于利用電磁輻射(如移動電話等)的內容中,除了介紹其原理外,還著重向學生介紹了電離輻射可能會對人體造成的危害,并用很大的篇幅介紹防護的方法,在介紹公眾的輿論傾向的同時,引導學生就諸如移動電話產生的輻射是否有害等問題進行討論.在介紹各種電器及其使用的有關章節中,更是強調了用電的安全性.
注重對放射性物質的防護教育是英國科學教材的一大特色.在關于“放射性”的章節中,有關放射性物質及其利用的介紹,如醫療、工業示蹤、核電站及其廢料的處理等,在講解其原理的同時,也不惜篇幅對防護措施進行大段的介紹.此外,還引導學生對建設核電站帶來的利益和危害及成本、核廢料的處理、空氣中放射性物質的防護、醫療中使用放射性物質是否必要等問題進行討論和辯論.可能正是這種對放射性及其防護的了解,才使英國公眾在日本核電站發生引發世界范圍內恐慌的爆炸后能處之泰然.
英國的科學教材和教學從義務教育階段起,就要求學生養成以下幾個方面的習慣:
(1) 權衡收益和危害.在面對可能帶來危險的事件時,如在是否接受放射性治療、使用移動電話等諸多方面,要考慮其帶來的利益是否遠大于危害.如沒有,則應該放棄.
(2) 遵從安全性及預防原則.從事某種活動時,首先應考慮安全性.對目前尚不明確是否存在危險性的事物,如移動電話產生的輻射能否對人腦帶來損傷等,則應盡量少地使用或進行必要的防護.因此,要求學生和家長要抵制將微波通訊基站建在居民樓頂!
(3) 遵從必需的最低劑量原則(又稱ALARA原則).即對可能帶來的危害,但又不得不從事的行為,如用X-射線診斷、治療服藥等,則應將其控制在剛好夠用的最低劑量程度,或盡可能少地使用這種方法.這對我國公民濫用抗生素、過度體檢等習慣性行為,應該能起到警醒的作用.
另外,以人體生理為主線,向學生介紹健康知識,包括飲食安全、合理用藥、遠離毒品、控制遺傳疾病、性健康教育.同時,還設有專門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和疾病作斗爭的心理教育.
在義務教育階段結束時(10年級),要對學生進行終結性的等級評價(即GCSE考試).因為學生即將合法地走向社會,而義務教育階段是兒童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所以評價對安全教育這一方面更是有所側重.10年級教材主要是為應對這一考試而編寫的,同時也是為學生的未來著想,故教材中著重介紹周邊的危險因素和安全防護的方法,都作為GCSE考試中的考查內容.用這種方法促使學生掌握安全知識,能夠在將來更好地保證身體健康.
與英國類似,美國的中學教材中也很關注安全[7],如強調乘車時安全氣囊和安全帶的重要性等.加拿大在科學教育標準中甚至還明確指出:家長應對學校的安全教育負起責任,家長可通過社會工作對學校提供諸如安全的教學環境、安全設備等有價值的支持.
4對我們的啟示
與這些國家相比,我國中學科學課程的教學在對安全教育的重視方面就顯得不足了.筆者因工作關系常到學校聽課.在課堂上,經常見到一些與課堂安全不協調的現象,如教師在學生面前不加防護地演示有快速飛出物體的實驗,將熱水或腐蝕性液體在學生頭上傳來傳去,做實驗時學生的手臂常被劃破、夾傷等.很少見到要求學生在做可能會對衣物造成損壞的實驗中穿圍裙,更是鮮見教會學生利用學過的知識在地震等災害中進行有效的防護、救護或自救.
關于課堂安全,教師應肩負很大的責任.我們的教師在考慮教學中的安全因素時,如在實驗或演示時,常將危險因素歸結為一些學生在做實驗時粗手大腳,不注意操作規范所致,而不從教學設計上找原因.如筆者曾見到,有的老師僅為了要學生觀察“光的直線傳播”實驗,要求學生每人買一只激光筆.且不論這是否會增大學生的經濟負擔,但這確實會因學生的好動和嘻鬧,而在課內外對學生的眼睛安全留下隱患.更有甚者,一位老師在教學生“快速判斷家庭電路是否帶電”時,竟然向學生介紹用手指背面去快速觸碰接線柱的“經驗”……
若學生在課堂上接受了對安全因素要求不高的教學,目前尚不會造成傷害事故,但他們學到的和掌握的是不規范的操作方法,養成了不安全的習慣,對以后走向社會的生活和工作埋下了受傷害的種子,當然,受傷害的不僅是自己,也還可能傷害到別人,危害到社會.
即使在介紹操作規范的方法時,不僅要教會學生“這樣做”,還要讓學生理解“為什么這樣做”,這樣才能使在課堂上的安全習慣遷移到以后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筆者認為,課堂教學的安全,應從以下幾位方面落實:
(1) 要從國家層面提出教學安全的相應法規.不應將“校園安全”僅視作諸如校車、危房、打架斗毆等問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要從根源抓起.也不要因問題小而不思解決,等問題大了就來不及了,而應未雨綢繆,想在前面.
(2) 在課程標準和教材中提出具體的要求(這一點在我國的科學教材中尤顯不足),在一些潛含危險因素的內容中,應有具體的、基于科學原理的說明,并用警示符號等方式標出.對一些歷史上的探究過程的描述,如富蘭克林風箏實驗、萊頓瓶放電實驗等,則要用生動的實例說明其危險性,嚴禁學生課后模仿,這也應成為審核教材的一項重要指標.
(3) 對教師加強安全意識培訓,從思想上提高對課堂教學安全的認識,真正重視教學安全.教學科研部門也要從規范要求入手,針對規范教學和實驗安全方面資料太少的現狀,組織編寫相關資料并進行相應的培訓,并建立起相應的制度.
(4) 對教師的教學過程中的安全因素進行專門評價.在評優課、示范課、公開課、集體備課、教研活動等具有導向意義的教學活動中予以凸顯.
(5) 在教學中,應利用教學內容,多創設體現科學知識和安全、自我防護常識結合起來的教學情境,從中學會防護和自救方法,體現養成教育.另外,安全因素在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時也應有所體現.近年來,我國各地的中考試題中,也常出現體現安全教育類的試題,希望將其系統化、制度化,將其由自發的行為變成每位教師的自覺行動.

參考文獻:
[1] [美]國家研究理事會著,戢守志等譯.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9:49.
[2] Ministry of Education.The Ontario Curriculum, Grades 9 to 12, Program Planning and Assessment[M].2000.
[3] 仲新元.加拿大高中物理課程管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7,(6).
[4] Arthur Norman Geddis. Physics 11[M]. McGraw-Hill Ryerson, 2001.
[5] Greg Dick. Physics 12[M]. McGraw-Hill Ryerson,2002.
[6] 仲新元.英國中學物理教材中的防輻射教育[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1,(12).
[7] [美]保羅·齊策維茨著,仲新元譯.物理:原理與問題 [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8] [英] 坎貝爾著,仲新元譯.牛津GCSE中學物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