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紅艷(西安工程大學 陜西西安 710048)
新媒體視域下,構建動畫專業“產學研用”實踐教學體系
叢紅艷(西安工程大學 陜西西安 710048)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9.077
眾所周之,在新媒體時代動漫傳播內容需求量劇增的情況下,被發布亮“紅牌”專業中,動畫竟然名列其中?為何中國動漫產業“動漫人才極度匱乏”竟成了嚴重制約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的瓶頸?中國動漫教育與動漫產業這種"尷尬"的局面?國內很多專家學者們指出,我國動畫“專業培養”與“動漫行業”接口出現多層斷鏈,也給動畫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不少做具有的結癥問題。其中,如何構建動畫相關專業課程體系,是各個辦學單位需要深思熟慮的問題。在本文中,主要提出新媒體視域下,構建動畫專業“產學研用”實踐教學體系的部分具體實施與方法。
在涉足動畫實踐課程體系改革之前,我們務必重新理解一次大家耳熟能詳的兩個名詞,即“動畫”與“動畫產業鏈”。新媒體時代下的“動畫”應為李中秋先生提出“泛動畫”概念,它是指一個龐大的“動畫體系”,包含動畫片、CG及動畫表現等。“動畫產業鏈”在傳統產業鏈基礎上還應拓展到新媒體引領下的眾多領域。故此,當今動畫人才培養也應與時俱進,在專業培養中盡可能提供給學生們多觸角多融合的項目實踐機會,這就需要搭建一個“產學研用”的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實現“畢業即就業”的目標。
本項目組對國內外動漫教育行業深入調研走訪與資料整理比對,總結如下。
1.以美術繪畫為基礎的院校,如西安美術學院,其注重學生美術基礎,以一學年或半學年為結點,注重學生動畫美術基礎、動畫前期策劃及動畫創意設計;2.以傳統動畫為基礎的院校,如西安工程大學等,其人才培養課程中一年級多以傳統二維動畫相關課程為專業基礎,注重學生動畫創意教學與訓練;二年級開設設計類課程、三年級開設各類軟件課程及拓展方向課程,四年級創作階段,突出校企合作實訓方式。3.以“新媒體藝術”科技與藝術融合為主,如西安郵電大學等,其動畫專業課程設置以動畫、數字媒體藝術、游戲設計及網絡新媒體為其整體特色優勢。4.以平面設計為基礎的院校。
目前,國內動漫教育已順應新媒體時代發展需要,動漫專業設置趨于虛擬現實、影視動畫、數字媒體、信息技術、影視廣告、漫畫、繪本、數字插畫等領域。
1.對適應新媒體時代下中國動畫人才市場需求下,動畫專業高校教育如何有效且實際落地“專業-產業”動畫人才培養模式;2.教學方法與動畫教育中注重學生獨立創造性、敏銳設計意識和對技術靈活應用;3.專業理論課程設置的高密度性;4.動畫專業與其他藝術設計課程內容復制現象;5.動畫教學以理論學習為基礎,不重視實際項目制作和技能,教學內容與實踐相脫節現象嚴重;6.培養方向多為技術型人才,高端復合應用型人才極端匱乏;7.動畫課程結構性不足、結構不合理;8.高新技術與新媒體藝術的結合所形成新的動畫形式(目前高校動漫教育的動畫形式局限于現有的二維動畫、三維動畫或者2.5維動畫);9.動畫內涵狹隘,新媒體時代下,動畫產業鏈早已非傳統媒體傳播的產業形態.
本項目組所在動畫專業創建于2000年,2007年為陜西省特色專業建設點。建設期間,人才培養方案經過5次調整后,形成“厚基礎、強能力、多方向”模式。又時逢于2015年成為陜西省教學改革重點項目建設點,更加深入開展“動畫專業實踐體系”研究,探索新媒體時代動畫相關專業的學生“畢業即就業”有效途徑。
建設思路如下:本項目在通過多種渠道對展開國內外動畫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確實調研與前期教學成果之上,在專家分階段指導之下,確定設計課題的總體方案、課題項目實施方案與組員分工,探索實踐課程體系并分步進行實踐,建設“課程項目化,實踐實戰化,作品產品化”的“產學研用結合”實踐教學構架體系。其中,通過動畫專業“課程群”和“產業鏈”結合,實現“課程-項目-作業”緊密結合,靶向解決在新媒體時代下“專業-產業”矛盾問題,實現“課程項目化,實踐實戰化,作品產品化”的“產學研用結合”實踐教學體系,突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同時也提升教師個人創作能力,提高動畫教育教學質量,擴展實踐實驗平臺,促進新媒體動畫專業人才的培養。
本項目中的人才培養方案是根據本校人才培養“十三五規劃”,并結合本校具有播音、編導、影視美術設計、錄音、表演、藝術設計、服裝設計、環境設計等跨學科的多個專業辦學積累,同時結合本項目組具備多年項目創作經驗教師隊伍特點,確定本動畫專業則以新媒體策劃、創作、出品為教學核心,引入涉及影視、傳媒、紡織、動畫、環境、裝飾等多類型項目進課堂,課程加強動畫前、中期的培養,以藝術設計為基礎,按照動畫制作流程設置課程(先行課、后續課),拓展以動畫為核心的外延行業,構建適用于中國動畫人才就業市場需求的實用性課程體系。一年級突出專業基礎課程,課程內容以動畫前期為核心,二年級突出專業課程,三年級突出制作類與影視類課程;四年級突出創作課程。
此外,本教學實踐體系在實施過程中,依托了本校內外完善的“產學研用”的實踐實訓平臺。該平臺是根據學校專業中長期規劃建設,以新傳媒實踐實驗教學為核心,輻射我校多種優勢學科和專業的一體化、多層次、綜合性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媒體動畫綜合實踐實驗教學中心”,該中極大促進了傳統演繹教學為主模式向創新實踐性教學為主模式根本轉變,它極大促進了本實踐教學模式的真正落地。
當然,在教學改革的同時,務必把握好市場政策導向和本校院專業規劃的紅線,才可能搭建最理想的實踐教學模式。總之,此文雖提出一些教改思路與方法,但“教學改革一直在路上”,項目實踐過程中也在不斷自身修正,目標只為實現動漫專業與行業的“零距離”,力爭將本實踐課程體系模式在兄弟院校中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陜西省2015年教學改革重點項目《新媒體視野下動畫專業“產學研用結合”實踐教學體系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15BZ43)
叢紅艷(1976--)女,山東文登人,漢族,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影像創作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