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琪
【摘要】殘障兒童的學前教育在我國開展的相對較晚,其中農村的殘障兒童的學前教育作為特殊教育的薄弱部分,仍應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使農村的殘障兒童在學前階段得到充分的關心愛護,實現教育公平。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觀察法,以三名就讀于農村某特殊學校的學前班殘障兒童為對象,指出農村殘障兒童的學前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對農村殘障兒童的學前教育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 殘障兒童、學前教育、農村地區(qū)
殘障兒童的學前教育是特殊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漸成為衡量實現教育公平、發(fā)展特殊特殊教育的重要指標。我國作為農業(yè)大國,農民和農村問題一直是中國發(fā)展的突出問題,而農村教育是農村發(fā)展的關鍵,農村殘障兒童的學前教育也日益得到社會各界的關心和重視。今年來我國農村的特殊教育取得了一定的發(fā)展,但農村殘障兒童的學前教育的普及率不高,學前教育階段的特殊教育水平相對偏低。針對目前的發(fā)展狀況,我國2014年在《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中指出,各地區(qū)將殘疾兒童的學前教育列入國家學前教育的重大項目,支持和發(fā)展農村地區(qū)的殘障兒童學前教育,鼓勵當地普通幼兒園、特殊學校、福利機構等共同協(xié)作發(fā)展學齡前特殊教育。本文選取三例農村殘障兒童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他們的觀察研究,了解其在農村地區(qū)學前教育的發(fā)展狀況和存在的問題。
一、 案例特點
研究對象一:付剛(化名),男,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由于家中還有一個患有智力障礙的哥哥,家境較為困難,幼年被檢查出患有言語障礙癥。由于家庭條件貧寒,導致其較晚才到特殊學校學前班學習,入校前對日常生活的認知較差,易對陌生事物產生恐懼心理。在特殊學校學習半年,學會了一些基本禮儀與簡單發(fā)音。
研究對象二:張玉(化名),女,被檢查出患有先天性重度聽力障礙,出生在農村,由于得到父母的重視,很早就到當地的特殊學校學習,通過三年多的特殊學前教育的學習,她能認準口型,能進行簡單詞語的交流,熟練掌握二十以內的加減法和識字。
研究對象三:宋方宇(化名),女,八個月時由于發(fā)燒未引起重視,導致腦膜炎,最終背診斷患有智力障礙,但天性活潑,在送到當地農村的特殊學校,接受特殊教育后,能掌握一些日常用語,通過感統(tǒng)訓練,在運動方面有一定發(fā)展優(yōu)勢。
以上三例農村學齡前殘障兒童是所有農村地區(qū)接受特殊教育的現實生活的真實反映,通過對其的觀察研究來初步了解我國農村地區(qū)的殘障兒童接受學前教育的情況。
二、 研究方法
(一) 研究對象
選擇就讀于農村特殊教育學校的三位學齡前兒童作為研究的對象,了解其在特殊學校接受學前教育的具體情況,對其進行研究分析。
(二)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觀察法。文獻資料法,通過閱讀大量的文獻資料,對農村的殘障兒童的學前教育有整體的把握了解:觀察法,通過對三名普通農村殘障兒童的觀察,體會我國農村特殊教育中學前教育的發(fā)展情況。
(三) 實施方案
首先先確定好此次的研究對象,對三名研究對象做初步的了解,然后對三名研究對象進行觀察,觀察他們每日在特殊學校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情況,最后對農村殘障兒童的學前教育進行總結,得出結論,提出教育提議。
三、 農村殘障兒童學前教育存在的問題
1、 特殊學校缺乏完善的培訓課程管理
因為受客觀條件限制,許多農村的特殊學校無法開展完善的課程體系,導致部分的殘障兒童只能接受一部分訓練,更多的特教老師選擇大城市的名校,許多農村的學校缺乏相應的人才,導致課程設置不到位,無法真正滿足學生的需求。
2、 殘障兒童的教育過分依賴學校
眾多殘障兒童在進入特殊學校后,很多家長覺得得到了解脫,或者認為自己對殘障兒童的教育無能為力,只有依靠學校老師才能使孩子得到發(fā)展。但是,學校教育只是特殊教育的一方面,家長是殘障兒童的監(jiān)護人,殘障兒童更多的時間是和家長在一起,只有家長足夠重視,參與到特殊學前教育中,才能使農村的殘障兒童的身心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3、 家庭條件限制部分農村兒童接受學前教育
由于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許多農村的殘障兒童不能去相應的機構接受學前教育,只能在家?guī)椭改竸辙r,由于自身身體或心理條件限制,他們若不進行早期干預會影響以后的生活。
4、 講課忽略知識的遷移應用
在農村的特殊學校學前班,經常會看到各種基本生活和常識的訓練和講授,例如十以內的數字和簡單的漢語拼音。但是很多老師忽視知識間的遷移與實際應用。通過觀察農村殘障兒童,發(fā)現有些殘障兒童通過學習認識了十以內的數字,但是簡單的數字相加卻無法理解,很多孩子只會模仿教師的發(fā)音和動作,并沒有理解真正的含義,不會應用在學校學習的知識。
四、 農村殘障兒童學前教育的建議
1、 加強和完善特殊學校的課程的管理。
針對不同類型的殘障兒童,特殊學校應該分班設置,聘請更多的高校師范生和一線老師到農村。開展更多的課程,例如感統(tǒng)訓練、手工課、禮儀。心理輔導等。
2、 家長、社會和學校三方共同參與殘障兒童的教育中。
農村殘障兒童的學前教育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無論是家長,政府還是學校都要明確自身的責任,做好本職工作。
3、 加大經費的投入和支持。
對于家庭困難的農村殘障兒童,學校應盡量免除其學費、書費和飲食住宿費等,政府應加大幫扶力度,接觸農村殘障兒童家庭的后顧之憂,使更多的農村殘障兒童可以接受良好的學前教育。
4、 教育內容根治于生活。
學前教育作為特殊教育的基礎部分,應更多的幫助殘障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積極向上的人生心態(tài)。并且應針對農村的特點,教授給殘障兒童一些有關農村生活的知識和技能。
【參考文獻】
[1]張曉蕊.殘疾兒童教育公平的障礙因素[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9).
[2]孟萬全,劉在花,劉在娟.全社會都要關注殘疾兒童教育[J].中國特殊教育,2006(9):3-5.
[3]談秀菁.加快發(fā)展殘疾兒童學前教育[J].現代特殊教育,2010(4):11-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