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月
(作者單位:個舊市電視臺)
?
網絡環境下新聞記者角色定位研究
張馨月
(作者單位:個舊市電視臺)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變遷,各類新興媒體形式不斷出現,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更為多樣化,這使新聞記者的工作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同時也給傳統新聞記者帶來了嚴重沖擊。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機,每個人都是推廣員,每個人都是信息的傳播者,信息的發布變得非常隨意,這些變化對新聞工作人員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挑戰。本文結合網絡媒體現狀,分析了當前記者正面臨著的問題和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同時,探討了一些解決措施。
關鍵詞:網絡環境;記者;角色定位
大眾眼中的傳媒記者往往代表了正義,其發布的新聞具有一定的權威性,但由于網絡的普及,信息傳播的方式多種多樣,一些消息在媒體正式發表前就已經被一些“馬路記者”公布在網上,很多網民在沒有驗證其真實性的情況下就轉載了新聞。傳媒記者發布的新聞的可信性越來越被人懷疑。新聞工作者的地位被動搖,新聞記者信息發布的權威性受到質疑。
新聞記者本身是秉承及時、真實、有效、客觀、公正的態度為大眾傳播消息的。人們獲取的新聞信息,主要是由官方認可的新聞機構發布的,由于官方新聞機構屬于國家事業單位,有相應的管理制度和規范,其發布的新聞也更具權威性。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新聞發布的時效性愈來愈快,只要打開網絡,便有鋪天蓋地的各式新聞彈出來,作為普通大眾,人們很難辨別或者根本不去辨別一些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加上部分新聞工作者缺乏職業道德,傳播虛假新聞,掩蓋了新聞真實的一面,這嚴重破壞了媒體記者在大眾心中的權威形象,使新聞媒體記者的公信力下降。
網絡謠言和信息透明度是影響網絡傳播環境的重要因素,甚至極大地影響了新聞記者在網絡環境中的角色定位。而抑制網絡謠言和增加信息透明度,就需要建立網絡信息傳播引導機制,確保信息傳播的透明和真實,從根源上打擊網絡謠言,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
由于我國在網絡發展過程中未實行實名制,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虛擬的身份傳播虛假新聞,散布謠言,誤導大眾。部分新聞媒體在發布新聞時,過于追求新穎獨特,甚至為了博眼球而歪曲新聞事實,這嚴重影響了社會風氣。
新聞媒體平臺應當加強信息透明度,及時發布全面透明的、真實的信息,才能樹立正確的輿論引導方向。同時,推進網絡的實名化,使公民對自己的網絡行為負責,讓散播謠言者接受相應的法律制裁。其次,要建立網絡辟謠制度,對部分散布不實消息的人加以懲戒,只有嚴肅處理這些網絡造謠行為,才能建立良好的網絡傳播環境。
新聞工作者是信息的傳播者,是面向大眾傳播信息的群體,大眾的需求影響了新聞記者的定位。例如,互聯網出現以前的紙質媒體時代,大眾需要新聞記者做的就是報道新聞事件,利用廣泛的影響力對一些社會現象進行輿論監督,記者在大眾眼中扮演著“公證人”和“監查者”的角色。時代在發展,互聯網逐漸普及,大眾對新聞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高,新聞信息需要迅速及時通過平臺和大眾互動,接受大眾讀者的反饋,在這個層面上,新聞記者的角色更類似于聯絡員。因此,新聞工作者更應該意識到自己的職責所在,提高自身修養,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受眾期望和要求,準確定位自身角色。
網絡媒體是一個開放性的平臺,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網絡信息的發布者和傳播者。普通網友撰寫的新聞與新聞記者發布的消息混雜在一起,容易讓人難以判斷真偽,尤其是部分網友撰寫的新聞并不規范。但當這些新聞被廣泛傳播后,帶來的負面影響會極大損害了受眾的知情權和正規新聞記者的名譽。在互聯網時代,新聞記者的定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其面對的機遇和挑戰不同于紙質傳媒時代,新聞發布的時效性及真實性等,都給新一代新聞記者們帶來了很大的考驗。在網絡時代,面對如潮水般洶涌而來的各式新聞和輿論,媒體人應該謹記自己的職業原則,堅守職業道德,保護網絡信息的真實性,同時發揮社會現象輿論監督的權利,扮演好正義的角色,重新審視自己的定位,為創造良好的環境而努力。
參考文獻:
[1]王冰.網絡環境下新聞記者角色定位研究[J].理論觀察,2014(2).
[2]汪小英.基于網絡環境下新聞記者角色定位分析[J].求知導刊,2015(5).
[3]呂呈力.網絡環境下新聞記者角色定位研究[J].神州,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