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金童(南陽市一中,河南 南陽 473000)
?
大數據時代可視化新聞發展探究
崔金童
(南陽市一中,河南 南陽 473000)
摘 要:大數據時代,以信息數據分析為支撐、以可視化處理為載體、以信息傳遞為目標的可視化新聞是新媒體時代的重要創新主體。文章對可視化新聞的概念和基本特點進行了簡要闡述,并結合我國可視化新聞的發展現狀,探究大數據時代可視化新聞存在的缺憾。研究顯示:深度化挖掘事實、資訊可視化轉換、信息高效率傳遞是可視化新聞報道的三大核心特征,數據處理精準度偏低、時效性較弱、實用性不強是當前可視化新聞報道的不足之處。為強化可視化新聞的信息傳播優勢,文章提出強調復合型新聞人才培育、突出可視化新聞內容實質、規范可視化新聞制作流程等政策建議。
關鍵詞:大數據;可視化新聞;發展趨勢
大數據時代,數字技術的變革與人們生活習慣的轉變,使得媒體的信息輸出模式和受眾的信息接收模式日趨多元化,可視化新聞報道就是在新媒體創新氛圍中應運而生的。事實上,大數據早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就已經基本成型,但由于技術水平的限制,一直未能廣泛應用于現實生活中。進入21世紀,數據技術迅猛發展,互聯網技術大范圍普及,大數據開始重返日常生活領域,可視化新聞正是基于大數據的興起而衍生出來的一種新聞報道模式。
毫無疑義,相比大數據的Volume、Velocity、Variety、Value四大特征,可視化新聞報道基于自身行業特點,也具有明顯的類型特征:深度化挖掘事實、資訊可視化轉換、信息高效率傳遞。可視化新聞報道的核心在于大數據,其實現載體在于可視化,其最終目標是優化信息傳遞效率,這符合大數據時代新聞數據海量化、新聞傳播高速化、新聞類型多樣化的總體趨勢。因此,探究可視化新聞的發展現狀,不僅具有較大的理論價值,而且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一)可視化新聞制作條件不成熟,數據處理精準度偏低
在可視化新聞制作方面,國內媒體在技術支持、人員配給、后勤保障、發布審核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問題。因此,可視化新聞數據的處理分析容易出現信息傳遞不足、信息傳遞過度以及信息傳遞失真等問題。以英國的《衛報》為例,其專門成立了數字新聞部,并在人員、計費、制度保障上進行了優化設計。值得一提的是,《衛報》尤其注重可視化新聞制作人才的積累,可視化新聞制作人員多由新聞記者轉型而來,并具備良好的數據整合和美術設計能力,以達到可視化新聞的快、準、美三大要求。
(二)可視化新聞運作模式不完整,資訊報道時效性較弱
由于起步較晚,當前國內可視化新聞運作模式尚不成熟,可視化新聞制作的產業鏈并不完整,許多可視化新聞報道都是個別工作人員獨立作戰,由此造成了可視化新聞的時效性較弱。以《泰晤士報》為例,其可視化新聞的制作鏈條為:新聞定題→大數據收集→數據處理→可視化呈現→新聞發布審核。《泰晤士報》對可視化新聞制作的核心理念在于:快速、嚴謹、受眾可接受,這極大地提升了可視化新聞的實效性。筆者認為,新聞資訊報道的時效性其實是有兩層意思:第一,新聞資訊的報道速度;第二,受眾理解新聞資訊信息的時間長短。
(三)可視化新聞核心內涵不明確,新聞內容實用性不強
將手段當成了目的,導致可視化新聞內容實用性不強,問題的關鍵在于新聞媒體工作人員沒有充分認識到可視化新聞的核心內涵。事實上,可視化新聞報道的核心在于大數據,其實現載體在于可視化,其最終目標是優化信息傳遞效率。由此可見,可視化并非可視化新聞的核心要素,可視化新聞報道的核心在于將紛繁復雜的海量數據信息精華化、濃縮化,再通過可視化的載體來實現。因此,一味地追求準確、美觀的可視化形式,而忽略新聞報道本身內容實質的可視化,這樣的新聞是沒有持久生命力的。注重可視化新聞的數據處理、優化信息傳遞才是至關重要的。
(一)以人為本,注重復合型新聞人才培育
新聞編輯、電腦技術、美術設計是可視化新聞制作人才的三大標準。要想強化可視化新聞的信息傳遞優勢,關鍵是要做出好的新聞“產品”,才能真正提高可視化新聞的核心競爭力。人才是知識經濟時代的第一生產力,可視化新聞的發展過程中應該以人為本,尤其要注重復合型新聞人才的培育。國際可視化新聞領頭羊《泰晤士報》《紐約時報》等媒體,尤其重視可視化新聞人才的培養,其新聞編輯、數據處理、可視化設計的復合型人才在可視化新聞相關部門中的占比達20%,這尤其值得我們國內新聞媒體去學習和思考。
(二)追本求源,突出可視化新聞內容實質
明確可視化新聞的核心內涵、突出可視化新聞內容實質是實現可視化新聞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國內新聞媒體應該拋棄舍本逐末只追求報道設計美觀的短視行為,而應該在豐富新聞報道內容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可視化新聞的新的呈現形式。可視化新聞報道要做到追本求源,首先就是要夯實新聞內容,具體來說,要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數據分析庫;要加快數據處理分析人才隊伍的構建;要完善新聞內容質量審核環節。
(三)曲突徙薪,規范可視化新聞制作流程
如前所述,國外優秀視覺媒體的可視化新聞制作流程非常嚴謹,各流程分工緊密,團隊合作優勢發揮得較為透徹。而國內媒體在可視化新聞流程的優化上還相對滯后,部門溝通消耗較大,可視化新聞策劃、制作、發布的通道不暢通,可視化新聞制作的阻力偏大,這極大地阻礙了可視化新聞制作的發展,并引發新聞漏報、誤報的風險。因此,國內媒體應該制定一套符合自身運營模式的可視化新聞制作流程,以降低部門間的溝通成本,激發員工的可視化新聞制作興趣和積極性,在防范失誤風險的前提下提高可視化新聞制作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 郎勁松,楊海.數據新聞:大數據時代新聞可視化傳播的創新路徑[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4(03):32-36.
[2] 楊雅.大數據分析與可視化技術:新聞傳播的新范式——“大數據與新聞傳播創新”研討會綜述[J].國際新聞界,2014 (03):161-168.
[3] 周善.數據新聞:網站專業生產內容(PGC)的可循之途——四大門戶網站的數據新聞實踐[J].編輯之友,2014(08):70-86.
指導老師:李旭
作者簡介:崔金童(1998—),女,河南南陽人,南陽市一中高三十五班文科生。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02-00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