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俠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把語文課上地活起來,讓學生樂學并主動參與到教學當中,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
語文教學興趣參與尊重鼓勵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教學中的生生互動或師生互動關系構成了課堂教學的主要過程,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參與,才能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促進學生智能的發展,在語文教學中,怎樣才能使學生主動參與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巧妙點撥,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動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我們對某種事物產生進一步認識和掌握的心理偏向。一旦我們對某件事物產生興趣,那么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對該事物相關活動進行關注。當對學習產生興趣的時候,學習的過程就不再是枯燥乏味,而是一個享受的過程,享受在學習過程中帶來的樂趣,由于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學習起來更加的事半功倍。隨著學習知識層次的加深,他們就會產生一種進一步了解該事物的心理,所以對于學習的知識就會越學越想學。著名的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他通過對自己一生的成就進行分析,總結出沒有絕對的天才,只有對事物產生強烈不斷的好奇心。在課堂上學生只有帶著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才能主動去學習,去獲取知識。例如,我在講《第一場雪》時,正值飛雪飄揚,我便把學生們帶到外面雪地上,學生們感到十分好奇,這時我說:“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和你們一起堆雪人,打雪仗,你們高不高興?”此時同學們興趣盎然,接著我說:“做游戲時老師有一個要求,要大家仔細觀察一下,雪有什么特點?”同學們帶著問題全身心投入到游戲中,這樣做有效地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誘發他們求知欲,從而激發他們學習興趣。游戲結束后,我們回到課堂,結果同學們輕松地完成了本節課學習任務,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轉變角色,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
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如果要為學生的學習營造民主、和諧的環境,就要一改以往的權威者、監督者身份,而要走進學生中間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要尊重熱學每一個學生,與學生平等相處,幫助學生克服消極心理,肯定學生的成績和優點,使每個學生對教師都有親切感、信任感、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在課堂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我經常鼓勵他們要善于發現問題,勇于大膽提出問題,并給予肯定和表揚,這樣學生的思維更活躍,更有獨到的見解和創新精神,課堂上學生時而點頭、搖頭、時而爭論不休,指手畫腳,甚至為一個疑難問題舌劍唇槍,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還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使他們積極向上。另外,教師在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教育的傳授人和管理者,而學生在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教育的接受者,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處理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教師所完成的教學任務其實就是學生學習的目標,教師應該注意兩者之間的轉化過程,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把教師的管理意圖作為自身的自覺行動。同時,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模式,針對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如果與學生之間發生對立或者沖突,教師要采取積極的態度進行疏導,并對自身的教育方式分析,避免在這種沖突的處理過程中產生矛盾激化,并站在學生的角度產生沖突的原因。總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只有本著尊重、愛護、信任和理解學生的原則,才能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
三、精心設計,創設最佳教學情境
在教學中,我通過錄音、錄像、投影、掛圖、簡筆畫等直觀教學手段,調動多種感官,讓學生輕松進入課堂,愉快學習,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好勝心強,針對這一點,我還組織學生開展小小擂臺,小小辯論會,朗讀比賽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情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上,每位同學都特別用心,都想為自己爭光,為小組爭光,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有新的體會,新的感悟,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開始了對新知識的探求。
四、尊重學生,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學習的空間
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才能真正參與到學習中去。學習的興趣是對知識不斷認知的過程,興趣為學習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我們正因為擁有了興趣才使我們不斷前進。因此,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成為很多教育家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儒家創始人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對學生興趣的培養也是如此,只有為他們的學習提供自由的空間,讓他們自由學習、自由活動,學會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應該只作為知識的接受者,還應該使他們主動的進行學習。從以往的教學案例中分析可得,教師應該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地從學習中發現錯誤,尋找正確的答案,為學生提供自由的學習空間。如果我們對他們的學習任務進行規劃,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對他們思想的束縛,阻礙他們主動學習的過程。
五、鼓舞學生,讓學生產生對學習的成就感
通過對實際的教學過程進行分析可以看出,盡管采取小組學習或者合作學習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但如果分配不好小組成員之間的任務,仍然會出現優等生更加優秀,中等生參與程度逐漸較低,后進生基本不進行參與的情況。所以,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要積極發現不同學生閃光點,并作出及時的評價。比如,課堂上提出一個問題,在對待那些回答得精彩、準確無誤的學生,我會充分地給予肯定:“這么難的問題你都能分析得這么透徹,真了不起!老師都想為你喝彩。”對于那些聲音小聲的學生,我會說:“你的聲音真好聽,如果能再大聲點相信會更棒的!”采取這種模式的教學,可以讓處于不同階段的學生都能體驗到被肯定的感覺,學習的興致才會越來越高。對以往的合作學習小組重新定義,小組組長采取周期性輪換,使小組的每一位成員都能體驗到作為組長或者成員所承擔的責任。這樣做不但可以最大程度激發不同階段的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夠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享受的過程。
總之,教學中學生的主動參與是搞好課堂教學的關鍵,因此,我們要把課堂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獲得學習的主動權,鼓勵他們主動探索、主動思考,引導學生敢于參與、樂于參與、善于參與到課堂中去,課堂上有了主動參與的空間,有了自我展示的機會,這樣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當中去,教學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王升.主體參與型教學探索[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2]余昱.走向學校語文[M].廣東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