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輝
小學語文新課標進一步強調了語文教育的一個基本立場,明確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并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努力使學生成為“自主的學習者”。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國家提出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方式,已然成為我國現階段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熱點問題。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在課堂內外有意識地加以正確引導,從而培養小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為小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有一位學者曾說:“今后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那些不會學習的人。”小學語文新課標進一步強調了語文教育的一個基本立場,明確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并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努力使學生成為“自主的學習者”。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國家提出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方式,已然成為我國現階段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熱點問題。
進入信息爆炸的現代社會,諸如電視、廣播、報刊、網絡、手機等信息載體的迅猛發展,更為學生自主學習語文提供了便捷的條件。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在課堂內外有意識地加以正確引導,從而培養小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為小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一、培養小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
(一)自主學習是語文新課標的基本要求
自主學習是新課改倡導的一個基本理念。《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臺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眾所周知,語文是一門以人文性為基礎的學科,同時,語文也是一種重要的交際工具,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努力實現人文性與工具的統一,這必然需要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因而可以說,自主學習是語文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要想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除了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更要充分調動起小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二)自主學習是教師構建新型課堂的現實要求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教師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教是為了達到不教,教育的最高境界,即‘無為而教。”但我們不難發現,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上,仍是以教師的“教”為主,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構建“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課堂,教師應該從注重單純的知識傳授,轉為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自覺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主動去探索和體會語文學習的樂趣,這對于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無疑具有積極的意義。
(三)自主學習是學生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自主學習能力普遍較差,在學習過程中主要依靠教師的教導和督促,基本上屬于“被動學習”“他主學習”和“機械學習”。對于那些缺乏自主學習能力的小學生而言,在課堂上的表現往往是注意力容易分散,聽課效果較差;或是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舉手回答問題不夠積極,課堂學習效果較差。課堂之外,缺乏自主學習能力的小學生完成課后作業時,遇到不會的問題往往不愛獨立思考,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依賴家長幫助才能完成作業;課余時間也不愛主動閱讀課外書籍,語文知識面拓展不夠,文字表達能力較差。毋庸置疑,這對于小學生的長遠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教師應該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征,積極創造機會,營造學習氛圍,引導小學生把學習的外在動機轉變為內在動機,激發他們自主求知的欲望,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既能為培養小學生求知和創新精神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為他們將來的終身學習做好鋪墊。
二、培養小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一)激發小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興趣
小學時期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最強烈的,但對于事物的探究又難以保持專注性和長久性,往往只是三分鐘熱度。因而,教師要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興奮點轉移到跟語文學習有關的方面上來。比如,有的小學生對恐龍感興趣,教師就可以引導小學生閱讀跟恐龍有關的書籍,引導學生創作跟恐龍有關的童話等;有的小學生愛養狗、養魚、養兔子等,教師就可以因勢利導,讓學生注意觀察小動物的長相、生活習慣等,鼓勵學生把養小動物的過程中發生的有趣的事情寫下來。
(二)教給小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方法
小學時期是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但很多學生卻不太懂得總結學習方法,因而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層次和認知特點,有針對性地教給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方法。比如,針對低年級小學生,教師可以指導小學生課前自主預習的技能,教會學生先自己疏通課文,標記出自己不懂的生字、新詞,并通過字詞典來了解生詞的釋義,再找出生詞的近反義詞,運用生詞進行造句。針對中年級學生,教師可以教其找出文中的好詞好句,在語文筆記本上進行摘抄積累,并模仿精彩段落進行仿寫。也可以讓學生先自學課文,分析文章的結構,給文章分段,并找出關鍵句、過渡句。針對高年級學生,教師則需要引導學生對整篇文章進行預習,學會自主概括文章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并練習寫作閱讀心得。
(三)拓展小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途徑
語文學習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實踐性和探索性。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習語文不僅僅是在課堂上跟老師學,還可以到浩如煙海的書籍、報刊中學習語文,可以到景致各異的自然風物中學習語文,可以跟精彩有趣的電視、廣播學習語文,可以利用方便快捷的網絡、手機學習語文。經典名著《紅樓夢》中有句話說“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我們也可以說,只要學會留心,只要主動探尋,生活中時時處處都有語文,也時時刻刻都有學習語文的途徑和機會。
(四)提升小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
教師可以通過給小學生布置自選課外任務、引導小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等形式,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更好地啟迪小學生思考,激發小學生的自主學習靈感,發揮小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比如,學習《我愛你,中國的漢字》這篇課文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以下自選作業:(1)寫一寫。讓學生用工整、美觀的字體寫一篇漢字書法,貼在教室后面的文化墻上進行展覽;(2)說一說。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漢字,給同學講講這個漢字的由來,或是關于這個漢字的典故。(3)講一講。讓同學們準備一段3分鐘的演講,講述自己跟漢字之間的故事。這樣的作業設計體現了開放性和與生活的聯系性,給小學生提供了多元化的選擇機會,更能激發小學生課后自主學習的興趣,提升小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賈艷玲.談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的變化[J].快樂閱讀,2012,(03).
[3]王建中.小學語文教學應放寬思路提高能力[J].好家長,2015,(06).
[4]鄧轉明.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J].課外語文,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