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瑩
(遼寧省營口市大石橋市官屯鎮九年一貫制學校(初中部) 遼寧營口 115100)
?
寓教于樂
——淺談初中體育教學策略
韓瑩
(遼寧省營口市大石橋市官屯鎮九年一貫制學校(初中部)遼寧營口115100)
體育課是初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對于提高初中學生的健康水平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作為教師要努力探索有效課堂的途徑,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充分發展自己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體育技能和綜合實踐能力,使學生在生動活潑、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接受體育教育,感受其中樂趣。
體育教學 快樂體育 創新教法
快樂體育教學是讓學生在體育運動中體驗到參與、理解、掌握以及創新運動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參加運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在立足尊重學生體育運動中的主體地位的同時,重視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樂趣,并認為體育教學過程本身就是快樂的、有吸引力的。
改變了體育教學中單純對學生傳授知識技能、發展體力的身體教育觀念,倡導從情感入手,在發展體力的同時進行知識、情感并重的人格教育。改變了體育教學中教師強制灌輸、學生機械學習的教學方法,倡導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和啟發式的教法與發現式的學法,倡導學生主動地、愉快地學習。[1]
1.快樂體育教學注重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快樂體育在教學方法上給學生思考問題和進行獨立創造留有余地,強調教學的綜合性、多樣性和學法的時效性,改變傳統體育教學中教師單純灌輸、學生機械重復的教法,側重于采用活躍課題氣氛。激發學生運動及有實效的教師方法。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與鍛煉中,體驗體育的樂趣,同時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運用運動鍛煉身體,增加體質的方法,在教學活動中,以“活波自由、愉快”為主調,教材的選擇:教學手段的運用、教學活動的具體安排以及技術語言的運用上要考慮趣味性的因素;主張嚴密的課堂紀律與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相結合;強調信息的多項交流與環境的優化,重視學生的合理要求和興趣;引導學生增加體育意識和養成自我鍛煉的習慣。
2.快樂體育中的情景創設有助于課堂教學
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通過場地、設備、器材的新穎別致的選擇與布置,使學生感到教學場地的優美、新鮮、一進入這樣的教學場地,學生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就提高,活動欲望增加,有躍躍欲試之感,一上課就能積極投入。[2]
3.快樂體育教學有利于達到教學目
游戲教學是快樂體育教學的一部分,游戲在體育教學中,內容豐富、生動活潑、組織形式有趣,深受廣大學生歡迎。它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以及能結合課的主題使每一體育課、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活潑愉快的氣氛中掌握動作技術,鍛煉身體,提高素質。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喜歡上體育課
體育教師作為教育者和組織者,必須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才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體育課上得生動、活潑、有實效。體育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這種影響將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效果以及學生的身心成長上。只有師生情感融洽,才能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因此,這就要求教師關心愛護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情感的驅使下,自覺地完成各項教學任務。達到學生喜歡上體育課的目的。
2.創新教法,激發興趣,讓學生樂學活學
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是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只有靈活運用教學手段,不斷改革創新教法,尋求更適合學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法進行教學,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積極性,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如在準備運動中,運用簡單輕松的游戲或器械操等作為課的開始,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從而使學生盡快進入到運動狀態之中。這樣,整個教學過程都圍繞學生進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和能夠享受到運動帶來的樂趣。這樣的體育課才是名符其實的快樂體育課。
3.因材施教,分層遞進,讓學生學有所得
在教學中應采用因材施教和分層遞進的方法進行教學。具體方法是:將學生按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的強弱不同分為男女A、B、C各三個小組,根據學生技能的差異分別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和練習要求,實行區別對待、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學有所得,學有所成”。如在400M跑的練習中,要求學生按A、B、C組的順序分別在第三、二、一跑道上跑。這樣,讓素質好、技能強的學生跑外道以增加距離和難度,提高要求;讓體質和技能稍差的學生跑內道縮短距離,降低要求,使大家幾乎同時完成練習任務。通過這樣的分層教學,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完成自身能夠完成的練習內容。同時給予每個學生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施展才能的空間,充分發揮和挖掘學生的個性潛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都能學有所得并獲得更多的成功感。
4.教學內容搭配得當,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完成學習任務
教學內容與學生學習積極性有密切的聯系,符合學生年齡特征、富有游戲性和競賽性的教材能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不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單調乏味的教材則會降低學生學習積極性。如學生上球類課時,學習興趣遠遠超過其它項目,而這項運動對發展學生靈敏、協調、彈跳、速度、力量等各項身體素質和培養學生集體主義觀念以及團結協作精神等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教材內容的搭配,分析教材和確定教學目標時應考慮的以下四點:
(1)教材內容的搭配,要以大綱為主,結合本校實際,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同時強調教材的合理性、科學性和創新有趣性。
(2)從教材的選擇到挖掘教材的內涵,不只考慮具體教材的動作本身,而是考慮教材背后具有的特性和內涵。充分挖掘體育教材所特有的教育功能、社會功能、美育功能、娛樂功能等,強調教材與個體需要、社會需要相結合。
(3)教學目標的確定是建立在對教材分析、學生情況分析和具體實際的基礎上,強調合理性,具體性,可操作性。
事實證明:快樂體育教學模式是以最佳的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調到學生鍛煉身體的積極性,使整個教學過程充滿快樂,喜悅、和諧的情感懷氣氛。即讓學生喜歡學、樂于學、又讓他們知識學習的目的和意義。自覺主動地參加體育鍛煉,充分開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這是體育教育藝術的最高境界,也是成功教育的必經之路。
[1]錢永健.拓展訓練[M].企業管理社.2006
[2]張瑞林.戶外運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