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亞
?
開發微課資源 提升初中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吳麗亞
【摘要】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微課”一詞逐漸走入我們的視線。微課以微型教學視頻為核心資源,包含與教學相配套的微教案、微課件、微練習、微反思、微點評等支持性和擴展性資源。微課的形式有哪些?微課有哪些特點和功能?對于英語教學有何促進作用?文章從教師課堂教學、學生自主學習、校本教研3個角度,闡述了微課對英語教學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微課;開發;英語;教學
微課是社會進步和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產物。現如今,微博、微信、微電影、微訪談、微小說等大行其道,教育領域也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革。如何在教學中做到既不被現代教學媒體所“綁架”,又能有效地發揮科學技術的優越性?“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和教學形式,逐漸走入人們視野,并在教學中逐漸凸顯出不可替代的優勢。
“微課”,既不是微型課題的簡稱,也不是45分鐘課堂教學的“微縮”。微課是一種具有明確目的、基于某一教學環節或者知識點而專門設計的新型教學資源。它以微型教學視頻為核心資源,包含與教學相配套的微教案、微課件、微練習、微反思、微點評等支持性和擴展性資源,從而形成半結構化、網頁化、開放性、情景化的資源動態生成與交互教學應用環境。微課時長一般為5~8分鐘,符合學生視覺駐留規律和認知學習特點。微課是以主題模塊組織起來的相對獨立與完整的小規模課程,具有主題突出、類型多樣、情景真實、交互性強、可生成性、使用方便等諸多優點。微課短小精悍,其資源組織方式也滿足了學習者隨時、隨地進行移動學習的需求。
微課的內容可以涵蓋教與學的各個方面,既可以是某種學習方法的傳授、某個實驗現象的演示、某個學生在書本上無從得到答案或啟示的知識點的分析,也可以是某個典型例題的講解,學生常見錯誤的評析,等等。在英語教學中,微課的主題內容主要圍繞教學環節和知識點兩個方面,教師可以針對某一個課堂教學環節,如新課導入環節、呈現新知環節、課堂小結環節等專門設計一段時長較短的教學視頻;也可以遴選教學的重點、難點、疑點、熱點和考點,設計一段短小的講解視頻。
前蘇聯教育家尤·克·巴班斯基的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指出,要使教學過程最優化,就必須以辯證的系統結構方法論來研究教學過程,從解決教學任務的有效性和師生時間耗費的合理性著眼,有科學根據地選擇和實施該條件下最好的教學方案。他提出了教學最優化方式體系,即教學過程所有基本成分(目的、任務、內容、方法、手段、形式條件、評估)的各個單項的最優化方式的總和。教學最優化方式體系包括兩個有機組成部分:一是教師的最優教授方式,二是學生的最優學習方式。而微課這一新型資源用之于英語教學,正是這一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
1.微課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服務
隨著電子白板、多媒體等現代技術走進課堂,教師一支粉筆、一本書進行教學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網絡時代的發展給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在相關的教育教學網站上教師可以下載到充裕的課件、練習、試卷、圖片、視頻、音頻,等等,但是如何在紛繁浩雜的網絡資源中找到切合師生教學實際的、具有針對性的有效資源,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實際上,忙于繁重課務的教師也很難有充分的時間為每一堂課精心設計教學課件,而網絡上的課件均為一個完整的課時。拿來主義,照搬照抄,往往成為當下一些教師無奈的選擇,英語課變成了PPT播放課,教師點鼠標,學生猶如看電影,課堂上熱熱鬧鬧,課后不知所云,而這樣的課堂教學實效必然大打折扣。因此,對教師而言,微課將革新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
微課具有容量小、目標明確、相對獨立等特點,是一系列基于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構建的專題或單元,強調深度而不強調廣度,持續時間比較短,學習目標清晰而單一,體現了“微”字特色——小,它涉及的只是一個“點”,而非一個“面”。“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微課雖“微”,但必須包括完整的教學設計、課件制作、微課視頻、微練習等一系列內容,從開頭的教學目標簡潔陳述,到知識點的設疑、講解,再到指導學生解決問題等過程都要精心設計。因此,教師可以完全摒棄那種以PPT或者多媒體教學手段來貫穿整個英語課堂教學的做法,把握適當的時機,結合教學重點知識來精心設計微課視頻,在課堂教學中靈活加以使用,以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問題,讓微課成為課堂教學的亮點。比如,在牛津英語9A unit5教學中,學生對effect,affect,effort 3個單詞的用法經常混淆,教師可以基于這點專門設計一個微課視頻,從3個單詞的詞性、詞義和用法著手給學生做簡明扼要的講解,并配之以典型練習,再作講解。同時視頻可以反復使用,教師可以在零碎的時間專門播放給部分學生學習,也可以在復習詞語辨析的時候加以利用。
2.微課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服務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其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目前的教學實踐和課程整合實踐側重于教師的“教”,對學生學習目標的認識很模糊,而“教”的最終目的應該是“學”。“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學習者發展目標的達成是教育活動的根本目的,若目標不清晰,所有的教育教學行為都沒有意義。而微課從幫助學生習得的角度出發,關注具體的課程目標,目標陳述非常清晰,是現實的、可達到的。正因為目標的單一性,可以使學生適應不斷變化發展的信息化社會的要求,促進學生高級思維能力的發展,有助于學生學習自信心和成就感的獲得。
微課視頻的共享性滿足了學生個性化學習的要求。個體差異決定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是不同的,他們可以像超市購物一樣,在網絡上自由選擇英語學習中的疑難點。通過手機、電腦、網絡電視等終端,下載微課視頻反復觀看,學習,或查漏補缺,或強化鞏固知識。
微課視頻中有教師的現場講解,這一特性滿足了學生課堂化學習的需要。學生固然可以在網絡上下載海量的學習資源,但課堂教學視頻和課件大部分以整節課為單位,而練習資源往往以試卷、圖片的形式,缺乏教師的講解和評析,學生理解和掌握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在微課視頻中,學生除了觀看PPT展示,還可以觀看、聆聽教師的現場分析和講授,猶如在課堂中進行實時學習,大大提高了自主學習的效率。通過隨時隨地的自主學習,每位學生都能在英語學習上有所發展,這是微課最為廣闊和實用的使用空間,也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
微課時長較短的特性也符合學生注意力發展規律和認知規律。注意力,是在一定時間內集中地反映、關注某事物的心理活動的能力,是人類有意識地自覺主動地獲取信息、學習知識和技能的根本手段。人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是有限的,是因人而異的。一般來說,1歲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長是15秒,5歲的孩子注意力能集中15分鐘。微課時長短,能讓學生在相對零碎的時間內習得知識點。而完整的一節課的課件或教學視頻,學生是很難有耐心看完。
3.微課為校本教研服務
常規的校本教研形式不外乎聽課、評課、交流和反饋,但離開了即時的課堂教學,課后評價往往缺乏現場感、缺少生動性,寥寥數語很難概括課堂教學的全部。微課蔣革新傳統的校本教研方式,突破教師傳統的聽評課模式,教師的電子備課、課堂教學和課后反思的資源應用將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一堂課,不會分分鐘都精彩,也不會每個環節都是高潮,通過拍攝課堂教學視頻,對其中的某一個特別出彩(或值得商榷)的環節進行呈現、停頓、回放等,可以實時評析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使評課更具針對性。同時,微課的開發可以實現教師資源共享,英語學科知識體系有很多知識點貫穿了初中三年的教學。如果教研組、備課組能對這些知識點歸納梳理,開發一系列的微課視頻,不僅可以促進教師專業素養和現代教學技術的提升,還能實現教師共享、師生共享,使教學資源的利用得到最大化。因此,基于“微課”資源庫的校本研修必將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
微,在《漢語字典》中的釋義為“小,細小:細微”。但這里的“微”,不是微小、卑微的“微”,而是精深;精妙,微言大義的“微”。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必將在英語教學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的應用前景將會越來越廣闊。
參考文獻:
[1]江蘇省電化教育館.現代教育技術[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 1998.
[2]趙國忠.課堂教學新變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
[3]趙國忠,林安凡.課堂教育的亮點在哪里[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
(編輯:易繼斌)
作者簡介:吳麗亞,江蘇省常熟市東張中學教師。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6)06-00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