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夢 (中南民族大學音樂舞蹈學院 430074)
舞蹈表演專業理論課程課堂教學效果影響因素研究
劉 夢 (中南民族大學音樂舞蹈學院 430074)
科學有效分析課堂教學影響因素是有針對性地提高教學效果的前提。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分析的方法,選取舞蹈表演專業男女班共31名同學為樣本,綜合考慮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課程因素、學生因素、教師因素,從上述三個方面對影響舞蹈表演專業理論課程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性程度進行分析,為有針對性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提供了指導。
舞蹈類專業;理論課程;教學效果;影響因素;問卷調查
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舞蹈藝術是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舞蹈表演專業的就業前景十分可觀,畢業生可在文藝團體、專業及普通學校、藝術館(站)、青少年宮、企事業單位等工作。同時,高校作為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舞蹈表演人才的基地,如何提高舞蹈表演專業學生的培養質量,以滿足社會需求是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所關心的重要內容。然而,目前舞蹈表演專業培養過程中往往存在重技能輕理論的現象,造成舞蹈表演專業理論課程課堂教學效果欠佳的情況。為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分析影響舞蹈表演專業理論課程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是關鍵環節1。
基于此,本文以中南民族大學音樂舞蹈學院2015級舞蹈表演專業男女班同學為樣本,通過問卷調查分析的方法,探討了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各因素的重要性程度,為如何提高舞蹈表演專業理論課程課堂教學效果提供了參考。
中南民族大學音樂舞蹈學院舞蹈表演專業以傳承和弘揚少數民族舞蹈文化、了解中國各民族舞蹈文化內涵為宗旨,以培養具備舞蹈表演方面知識和能力,能在專業文藝表演團體、文化館站、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中小學從事舞蹈表演和教學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
舞蹈表演專業學科基礎理論包括:《樂理與視唱》《舞蹈藝術概論》《中國少數民族舞蹈史》《運動人體解剖學》《學術論文寫作》,上述課程為必修課;《少數民族音樂賞析》《中外舞蹈思想概論》《中國原生態舞蹈文化》《藝術人類學》《中國民間舞蹈文化教材》《民俗學》《中國舞蹈美學》《舞蹈心理學》《中國近現代當代舞蹈發展史》《舞蹈意象論》《舞蹈形態學》《中外經典名著選讀》《少數民族歌曲賞析》,以上為選修課。通過對于上述課程教學過程的回訪發現,均存在課堂教學效果欠佳的現象,這也是本文寫作及調查的出發點。
調查問卷樣本選擇過程中,充分考慮在大學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及教師作為這一活動中的主體,兩者之間存在極為密切的關系2。學生對教師教書育人行為的觀察最為直接,同時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互動等行為又最為緊密,所以學生最具有資格作為課堂教學效果影響因素分析調查的主體3。故本次調查分析以中南民族大學音樂舞蹈學院2015級舞蹈表演專業男女班共31名同學為樣本。該樣本數據中男生為17人,女生為14人。
調查問卷設置過程中,參考相關文獻研究成果,可概括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為三個方面,即學生因素、教師因素、課程因素4。學生對教師的熟悉程度、學生對課程的興趣,以上二個因素統稱為學生因素;教師教學能力、教師課堂行為表現統稱為教師因素;課程因素則包括課程在專業中的重要性、課程對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各影響因素分類及編號如表1所示。以此為基礎,調查問卷針對每一個主要因素,設置一個選擇性問題。問題設定過程中,分別對每一個因素影響教學效果的程度進行界定,即設定“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五個選項,供樣本同學進行問卷調查回答。

表1 影響因素分類及編號
通過對調查問卷的統計整理,同時在問卷調查結果綜合處理過程中,擬定對各選項答案賦以不同權重系數。“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各選項的權重系數依次分別為5分、4分、3分、2分、1分。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對各問題的回答答案進行權重系數加和求平均值,以該平均值表征其重要性程度。各問題回答答案平均值分值越高,代表該因素其重要性程度越高5。
統計分析針對各因素設置的問題回答結果,發現同學們對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的認識上存在明顯的差異性。以學生因素中“學生對課程的興趣”這一因素對于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的重要性程度為例,如圖1所示。根據統計結果,發現有58%的同學認為很重要,另外39%的同學認為重要;可見“學生對課程的興趣”這一影響因素得到了大部分同學的共識,認為對課程的興趣是決定教學效果好壞的重要因素。而對于課程因素中的“課程對未來發展的重要性”這一因素,同學們的回答,則相當發散;其中26%的同學認為很重要,55%的同學認為重要,同樣有10%的同學認為并不重要,分析這一現象存在的原因與現階段同學們對未來職業發展的規劃相對模糊有著密切的關系。本次調查分析以中南民族大學音樂舞蹈學院2015級舞蹈表演專業男女班共31名同學為樣本,作為本科二年級的學生,現階段普遍職業發展規劃意識淡薄、缺乏自我定位、沒有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和未來努力的方向, 因而對專業理論課程在實現職業目標及職業發展中的重要價值缺乏清晰客觀的認識。
根據權重分析的計算結果,對比分析各影響因素的重要性程度發現:“教師的教學能力”這一影響因素被學生認為最為重要,其重要性平均打分達到4.58分。這一現象表明同學們認為具備優秀教學能力的老師可優化教與學的活動過程,是保證教學效果良好的關鍵環節。
其次重要的影響因素是“學生對課程的興趣”,該影響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平均打分為4.55分,表明充分的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自身積極性的主要驅動,也是實現良好教學效果的保障。
“學生對老師的熟悉程度”及“課程對未來發展的重要性”這兩個因素被認為同等重要,其重要性打分均為3.97分。該現象表明,學生認為學生與老師在課上及課后的互動,提高彼此之間的熟悉度,對于提高教學效果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而對于有益于未來的職業發展的相關課程,學生會投入努力以實現較好的教學效果。
“課程在專業中的重要性”這一因素的重要性打分為3.94,基本與因素6“課程對未來發展的重要性”相同,體現出課程本身價值在教學效果中的反饋。
而對于“教師課堂行為表現”這一影響因素其平均值僅為3.23,說明舞蹈表演專業同學并未過多看重教師在課堂上的行為表現。
基于上述分析方法,有針對性地區別分析男女班同學的調查結果,男女班同學的統計結果基本一致,表明對于課堂教學效果影響因素的重要性認識,男女班同學并未有明顯差異性。
舞蹈表演專業學生培養過程中往往偏重于舞臺實踐及專業技能的學習,而對于專業理論課程的學習往往重視不夠;而專業理論課程的學習對于學生藝術素養、審美感覺、創造性思維、舞蹈編創、作品賞析、舞臺表現等綜合能力的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而舞蹈表演專業學生由于其入學起就存在文化基礎薄弱、專業技能水平與文化知識水平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使得其在提高專業理論課程課堂學習效果及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認知上存在自身的獨特性。為了更好地保證舞蹈表演專業理論課程的教學質量,進行科學的教學效果影響因素調查分析,是提出合理的課堂效果改進措施的重要理論依據。
注釋:
1.郝增輝.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分析及優化策略——基于傳播學的視角[J].懷化學院學報,2014,33(6):116-118.
2.許云華,李萬蓮,林傳紅.大學課堂教學效果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4(77):69-73.
3.滕玉成,任生霞.課堂教學質量評估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中國大學教學,2010,12:79-80.
4.鄭金山.高校教師課堂教學效果評估模型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16,32(5):73-76.
5.郭聃,張志丹,張晉京等.紀錄片輔助資源環境課堂教學效果問卷調查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6,8: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