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波
重視閱讀 用閱讀點亮語文課堂
□王洪波
語文課離不開讀,朗讀是理解課文內容的重要奠基石,通過讀才能進入語言美妙的世界,與文本產生共鳴,體會文字背后人物的喜怒哀樂,感受文字的魅力,從而達到理解作者,讀懂文本的目的。因此,讀應該貫穿在整個課堂。
小學語文;語文教學;重視閱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重視朗讀,要通過朗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情感。實踐證明,多種形式的朗讀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實現朗讀方式多樣化應成為語文教學中教師重點探究的課題之一。
語文教學離不開朗讀,讀書貴在自悟自得,學生在讀中動情,在讀中悟情,教師則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體驗作者的情感、領悟語言的內涵。由此,通過多元探讀,學生便能體驗課文描寫的意境,從而豐富自己的語言儲備和語感經驗,并啟迪自己的思想,使之更加深邃。
例如,在學習 《梅花魂》時,筆者首先引導學生初讀,以感受作者情感,再通過研讀走進作者內心,把文中的5件事情找出來,并分析外祖父的“三次流淚”。然后,再讓學生通過齊讀、默讀的方式,品賞這三次哭,體會外祖父眷戀祖國的心就像那梅花精神。由此,感受語言的魅力,體會美好的感情,學生就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了。比如,學生讀外祖父生氣訓斥女兒的話,不僅要讀出訓斥的語氣,還要讀出訓斥中表達的對梅花的痛惜。接著,筆者再指導學生有感情地反復朗讀外祖父的話,讓他們切身體會到文章所蘊涵的思想感情,以“梅花”為主線,以讀代講,在讀中感悟,大膽想象,深入體會,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外祖父愛梅花的原因,并通過聯系實際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外祖父不但愛梅花,更熱愛那些像梅花一樣有氣節的人。這樣,學生通過朗讀真正體會到了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的真情實感,進而嘗試做一個有梅花品性的人。
由此可見,教師只有重視朗讀,并鼓勵學生通過自由讀、指名讀、默讀、齊讀等形式來感受作者的情懷,才能有效提高學生感悟語言的能力,使學生的語言思維更活躍、深刻,從而更好地進入文本情境學習。
朗讀時,對課文中的關鍵語句不能一讀了之,而應有目的、有意識地層層推進,讓學生讀出感覺,讀出內涵,只有這樣,才能在朗讀時逐漸走近文本,并對課文內容形成更深的理解。例如,在執教 《富饒的西沙群島》時,筆者以讀為主線,首先讓學生朗讀,通過掃讀、跳讀、快速瀏覽等方法,感知文章大意。然后,再讓學生自由朗讀全文,讀出“身臨其境”的感覺來,從而理解課題中“富饒”的意思。“富饒”一詞是課文的一條主線,作者就是通過海面→海底→海灘→海島這幾個方面來介紹西沙群島的,學生只要抓住這一主線,就能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接著,筆者再通過范讀、學生練讀、小組賽讀等方式,并配上音樂和圖片,引導學生賞讀內化,把學生帶進文章的意境中。“讀”貫穿了全課的始終,學生在不同的朗讀中深深地體會到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從內心感受到西沙群島景色優美、物產豐富。由此,便加強了情感渲染,激發了他們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實踐證明,學生通過朗讀這個平臺,有效地挖掘了文本,加深了對課文的體驗與感悟,感受到文章的美,也極大地提升了自己的審美品位。
在教學中,教師應首先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熟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再反復朗讀情感濃郁的語句或段落,使之徜徉于字里行間。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細細品味文章的美,體會其所表達的深刻內涵,從而誘發他們的想象力。
例如,《黃繼光》一課中有這樣一段話:“啊!黃繼光突然站起來了!在暴風雨一樣的子彈中站起來了……”教學時,筆者首先讓學生熟讀課文,在學生細細品讀的基礎上,要求其想象當時的情境——戰斗如何激烈?黃繼光在還沒“站起來”時,他如何艱難地爬向敵人的火力點?學生思考后,都爭先恐后地發言,想象的火花不斷迸發,由此便實現了對文章內容的深刻理解。
“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由讀到寫是學生閱讀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和升華。因此,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理解詞句,注重對學生進行造句訓練;針對中年級學生,引導他們欣賞、品味精彩片段,進行片斷練習;而對高年級學生,則注重培養其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實踐證明,教師在閱讀過程中適時、委婉地指點,可以提高學生對材料的選擇、使用能力,并提高其語言表述能力,從而有效提高其寫作水平。
例如,教學 《美麗的丹頂鶴》時,筆者就引導學生在感受中去積累,在積累中去領悟,在領悟之后去運用。先讓學生預習課文,通過引入文本情境,標劃喜歡的句子或段落,并說明喜歡的原因。學生各自說出了自己的理由:“作者不但詞用得好,還進行了詳細的觀察。”“作者的觀察重點突出,他把丹頂鶴寫得如此完美,是作者善于發現、善于觀察的表現。”接著,筆者提問:“作者太喜歡丹頂鶴了,那么你喜歡哪個小動物呢?”學生頓時來了興趣,紛紛發表自己的感想。“你們能把自己喜歡的小動物仔細描繪出來嗎?”由此,學生的寫作興致便被激發出來了。
綜上所述,在閱讀教學中不斷總結、探索,使學生做到讀寫結合,吸引學生主動地去探索、延伸,是一個值得借鑒學習的好方法。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會穩步上升。總之,好書不厭千回讀,多讀方能自悟自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為本,以讀為本,使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只有這樣,才能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從語文課堂中找到學習的快樂。
[1]蔣闖.書聲瑯瑯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探討[J].作文成功之路(中), 2014,(9).
[2]臧慧民.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的情感投入[J].中國校外教育, 2011,(7).
(編輯:朱澤玲)
G623.2
A
1671-0568(2016)30-0075-01
王洪波,黑龍江省大慶市乘風第二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