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云
(郴州工業交通學校 湖南郴州 423000)
?
論中職學校教學方法
楊海云
(郴州工業交通學校 湖南郴州 423000)
摘 要:針對當前初中畢業步入中職學習階段的學生作出詳細,具體的分析,指出當前中職學生的病癥所在,面對中職學生提出了從心理解決學生學習困難、學習不專一、專業能力跟不上等問題。同時對中職教師提出了新的教學理念——中職教師不僅要專業精,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理學手段分析學生,教育學生的新理念。
關鍵詞:心理 中職學生 教學方法 教學手段
當前社會生活物質條件豐富,生活無憂,學生父母大都在外經商或打工,每年很少和子女一起生活,家庭教育極度缺乏,加之國家推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引起廣泛家庭的誤解,普遍認為孩子在校只要能接受正常教育,順利畢業就行了,加之社會存在的怪像:父母自已出去打工的工資有一部分人的工資比現今大學生的工資差不了多少,甚至于有高于一般大學生工資的,這就讓做父母的誤認為讀書不再是那么重要,讀不了書可以去創業,再不行就出去打工,反正餓不了孩子。正因為缺少了父母的關愛,一些孩子在初中的時候就開始談戀愛、抽煙、玩牌、上網、打架等,而這些學生恰恰就是形成中職學生的主力軍[1]。
孩子初中畢業后學習成績好的都升入高中,而成績差的,性格怪異的甚至于一些孩子家長都無法管教的因年齡小不夠打工年齡的,家長就將其送入職業學校就讀。這部分學生家長對其學習不抱太大的希望,只期望能平平安安度過幾年,至于學沒學到東西抱無所謂的想法,在選擇專業的時候存在著專業方向不明確、學習目標不明確、就業崗位不明確等因素,也讓一些學生滿懷一腔熱血進校,庸庸碌碌學習,隨隨便便就業了。
好的老師就要是善于不斷提高教學技能,能夠深度挖掘學生學習潛力,開發潛能,喚醒學生沉睡的靈魂,使他的學生能夠隨時煥發出新的激情和希望。針對上述情況本人提出以下5個方面的教學手段。
1.用心去了解學生心理
中職學生的心理是復雜的多樣的,據調查,一個班的學生中有約10%的叛逆生,15%的差生,10%的學生處于青春萌動期,45%的學生被動式學習,只有不到10%的學生目標明確,主動學習。
他們主要存在的心理障礙有自悲、自持力差、反應能力差、理解能力差、青春生理期心理、懶惰等,問題學生占全班學生人數近半數,他們需要教師引導,幫助解決存在于心理的障礙。
科任教師在開學第一二周應該了解班上學生的基本情況,要記住學生的名字,因為這是對學生本人存在感的一種肯定。了解學生自身存在的心理狀態,幫助學生明確本課程開設的目的,本學期應學會的基本技能和提升技能,將來畢業后可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崗位等,以此建立學生學習本專業課程的信心[2]。
2.用心去幫助學生
當發現班上學生有需要幫助的時候,應用心了解,仔細聽取他們的需求,及心理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了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針對有自悲心理的學生不應明確指出他的心理現像,只是引導他做事,學習,有必要的時候有針對性的鼓勵他去做一些小事,讓他在心理認為你不緊緊是一位科任老師還是一個好朋友。
針對自持力差的學生,在課堂上要用眼神時刻注意他,在必要的時候要指導他并有針對性的進行課堂交流。讓他明白老師時刻在關注著他,希望他能進步。引起他對學習的重視,但又不能不讓他明白老師的威信和地位的存在。
針對反應能力差的、理解能力差的學生要有一定的耐心,和親切的語言,關切的心理去輔導他學習,課間還有必要刻意的去訓練他對常見事物的反應能力。例如:加快速度做一件簡單的事。
當學生出現青春生理期心理的時候要適時開導他,和他分享自身的故事,和他一起學習一些哲學、心理學,讓其主動去明白該怎樣面對當前問題,而不是告訴他該怎樣處理問題。
3.用心去指導學生
學生的學習興趣一部分源自于自身的興趣愛好,一部分來自于周邊朋友的鼓勵,還有一部分來自于教師的關心和細心指導,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一個好的教師可以影響一部分學生,一個成功的教師可以影響學生的一生。在教學中用心去關心學生是很有必要的,用最普實的語言,細心指導,用鼓勵的眼神進行交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一份《我最喜愛的老師》的調查報告中得出,學生最喜歡的老師不是那種嚴肅的老師,也不是那些長相甜美的老師,而是最為關心的老師,這也說明了,學生需要關注,更需要關懷。
4.用心去糾正學生的每一個錯誤
當然在學習中,學生犯錯是在所難免的,怎樣去糾正學生的錯誤也存在著一定的藝術性。作為教師我們既要鼓勵他們多做,也要引導他們少犯一些低級錯誤。學生在學習實驗中經常會犯一些錯,在他們出現錯誤的時候首先要找到他是因為什么原因犯的錯誤,針對其做法,首先肯定他做得好的一面,其次是指出他出錯的原因,最后給出正確做法的意見,并鼓勵他,人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怕犯錯的人和總是犯同一種錯誤的人。
5.用心去上好每一節課
上課是每一個教師必做的事,上一堂課容易,但上好一堂課不容易。本人認為,作為教師應該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思考,首先把自已當作學生,思考“如果我這樣講學生能不能聽懂”,“用什么樣的方式講才能讓更多的學生聽懂?”我們既不能高估學生的能力,也不能高估學生的智商。要像教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一樣教學生,又要像指導成年人一樣引導他們思考。
一節課教案寫得再詳細,課件做得再精美,那也只是課堂上的輔助環節,能不能上好課,關鍵在于教師本身。一個優秀教師不但要有一身過硬的理論知識,還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在課堂上要用最普實的語言、激情的語調、生動的詞匯、合適的形體語言、豐富的表情來講解,中間穿插自身實踐經驗,以生動形象的語言表述出一個個精采的故事,這樣可在更大程度上吸引更多學生去聽,去學習[3]。
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么語言是打開心靈的鑰匙,面對課堂上的學生,教師要能夠從他們的眼神中讀懂信息,了解到學生是否愿意學習,是否存在著渴求的心理,想知道哪些課堂內容等。只有了解到了這些信息后教師才能有針對性的教學,才能選取合適的內容作適合學生情況的講解,這樣學生學習本課知識才會感興趣。
對待學生要有愛心,輔導學生要有耐心,教育學生要有誠心。只有一心一意善待每一個學生,才會在教育教學上喜獲豐收。
參考文獻:
[1] 駱娟. “行為導向”教學法在中職德育教學中的應用[J].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2,21(4):156-158.
[2]邵瑞珍.學與教的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1990.
[3]蒯超英.學習策略[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