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延榮
(甘肅蘭州市雁南路小學 甘肅蘭州 730000)
?
改進數學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效率
陳延榮
(甘肅蘭州市雁南路小學 甘肅蘭州 730000)
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理念下,傳統的教學方式以知識的傳授為核心,把學生看成是接納知識的容器,雖然強調了教學過程的階段性,但卻是以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為前提的,沒有突出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沒有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和獨立性。因此,革新教學方式勢在必行。
興趣是學知識的動力,有了興趣就有可能對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探索,就有可能獲得理想的學習成效。因而,創設情境,引導興趣,無疑是吸引學生主動參與的有效策略。在教學《軸對稱圖形》一課時,我運用事先準備好的漂亮的圖片創設情境,講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以飛來飛去捉影子,忽然飛來了一只美麗的小蝴蝶,繞著小蜻蜓飛來飛去,小蜻蜓生氣了,小蝴蝶卻笑著說它們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帶著小蜻蜓去找它們家族的成員,它們找到了樹葉,小蝴蝶說在圖形王國里它們三個是一家人。同學們,為什么小蝴蝶要這樣說呢?這樣引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興趣濃厚,注意力集中,主動去探究對稱圖形的共同特征。除此之外,我還經常通過有趣的小游戲、講笑話、猜謎語、講故事的方式,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孫悟空、豬八戒、龜、兔等事物創設情景,讓學生在輕松、愉快、興趣盎然中學習數學。
數學學習是再創造再發現的過程,必須要主體的積極參與才能實現這個過程。從當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來看,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就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這與以培養創造型人才為目的的素質教育完全一致。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不僅具有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學生素質教育的遠期功效。我在上課時,總喜歡留一些思考題,請學生到講臺上來發表自己的見解,讓他們來當一回老師。一來可以鍛煉他們的膽量;二來可以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三則可以給他們有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通過長期的實踐,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時時能激發學生的解題靈感,增強思維的靈活性。
例如“三角形的認識“是一節比較枯燥的概念課,我讓學生用彩色塑料條三角形,并投影到屏幕上。通過觀察,學生很快發現圖1和圖2是三條線段的圖形,叫三角形。圖3用了三條線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定義從直觀的觀察之中升華出來了:“用三條線段的圖形叫三角形。”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了理發認識。加強操作活動,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不僅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順應他們好奇、好運的特點,而且能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幫助他們學習數學知識,從而培養他們的創造精神。
在解答關于參加人數增減、客車上人員增減、客船上人員增減后計算最后有多少人時,可采用這樣的方法:在教室里,班上有28人,讓13個學生走出教室,又進來5人,問這里教室里有多少人?讓學生進行計算;再如:學習收水電費里,如何計算用水電度數?就讓學生親自采集家里用的電度表及水表上的數據,學生通過實踐去感受計算方法,得出本月水電度數等于總數減去上月度數。這樣既讓學生學會了計算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生活實踐的能力。又讓學生的體會到了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凸顯了數學的價值。
當然,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凡在教學中能符合教學規律,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都能使課堂效率有所提高,這就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去積累,不斷去創新。如何改進教學方式,努力提高課堂的高效性,進而提高教學質量是我們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