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桑旦
(雙湖縣教體局 西藏那曲地區 853300)
?
如何提高西藏偏僻偏遠區域小學生學習漢語文的興趣
扎西桑旦
(雙湖縣教體局 西藏那曲地區 853300)
摘 要:西藏地處我國遙遠的西南邊疆,其主要民族為藏族。隨著我國國力的發展,與教育水平的長足進步,推進漢語在西藏地區的普及已經迫在眉睫。教育要從孩子抓起,語文的教學要從小學開始,通過系統正規的教育,讓偏僻偏遠藏區的孩子可以得到優質全面的語文學習,并且通過教學來培養他們對語文的興趣。這對西藏偏僻偏遠地區未來的發展,起到了促進的作用,同時也加強了西藏與內地的文化聯系有助于我國漢藏兩族的團結與穩定。
關鍵詞:西藏偏遠地方 語文 教學 興趣培養
雙湖縣位于那曲地區西北部,距離那曲560公里;西與阿里地縣相鄰,全縣平均海拔接近5000米,屬高原亞寒帶季風氣候,四季不甚分明,長冬無夏,夏季時間多冰雹、雷暴,冬春季節多降雪,號稱“生命禁區”和“生命考研點”。全縣面積12萬平方米公里,轄6 鄉1鎮,31個行政村,總人口13470人,2004年完成“普六目標”,2006年完成掃盲目標,2007年完成“普九”目標。2013年開始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同時又地處偏遠,在交通與文化方面和內地的交流有著諸多不便。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西藏與內地的交流也越來越頻繁。但是當地的教學水平依舊存在著諸多不足,其中語文的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困難。因此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就要從問題的根本上來解決。通過提高教學質量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來推廣漢語在西藏地區的普及與應用,并達到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目的。[1]
西藏作為我國一個非常貧困的省份,在小學教學方面的師資力量,相較于東部地區自然是非常薄弱的。尤其是在語文教學方面,更是缺乏師資力量的投入。加上漢語在西藏地區并不是大面積的使用,導致了西藏的學生缺乏漢語學習的環境,同時由于漢語使用頻率小,西藏當地的語文教師很難滿足教學的要求。因此要改變這個現狀,就要加強教師團隊的培養,增加語文教師的人數。通過大量的漢語教學,創造出學生的學習環境,增加他們漢語的使用頻率,這樣才能在藏區將漢語教學良好的進行下去。除此之外還要加強學校的教學輔助力量,配備相應的多媒體設備,通過信息技術的方式,讓學生更加了解漢語更多的接觸漢語,通過了解來培養他們的興趣。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性很強,因此任何可以引起他們興趣的東西,都可以激發起他們學習的動力。所以教師的作用在漢語教學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提高教師的素質增加師資力量是搞好藏區教學的重要前提。
在西藏大力推行教育,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尤其是推行漢語教學,更是利于民族的團結與穩定。但是教學是一種文化的輸入,因此在這個過程中,要根據當地的現狀來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比如在西藏的很多偏遠地區,很多人根本不會講漢語,因此語文教學無法像常規的小學課程那樣開展。面對這種困難重重的局面,作為教師我們不妨換一種思路,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進行教學。就好比我們進行英語課程的學習一樣,講課還是通過藏語來解釋,但是練習與作業都要用漢語來書寫。通過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快速的入門,并對漢語的使用與概念形成一定的了解。學習最怕兩眼一抹黑,如果不考慮當地的實際情況,直接照搬內地的先進教學方法,在西藏偏僻偏遠地區的教學很難適應。語言的學習離不開適應它的環境,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漢語知識后,教師可以適當的增加授課中漢語的使用比例,首先是通過課堂來為學生初步塑造一個漢語的學習環境。同時將當地漢族學生與藏族學生進行混合組班,藏族學生為了與漢族學生進行交流,自然而然的就會對漢語產生興趣,并激發起他們的學習動力。而混合編制的班級,很自然的就形成了漢語使用的環境,這對藏族學生也是一種熏陶。在多媒體教學應用方面,要讓學生經常觀看漢語節目,了解內地的風土人情,有意思的事情總會激起學生探索的欲望。通過這些方法構建起來的教學模式,對西藏地區小學語文的教學會起到很大的積極影響。[2]
學生的積極性,是教學成績最好的保障。如何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不斷地保持積極聽講的狀態,是提高藏區學生學習漢語興趣的關鍵。學生尤其是小學生,是一個非常好奇的年齡段,他們對任何事情與物體都充滿了求知欲望。因此在進行漢語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采用多種方式,比如游戲、演唱、競賽或者是表演等形式來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而這種游戲性質的教學,對學生的語文學習來說,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與啟發作用。比如教師可以通過朗讀比賽這種常規的教學活動,來激發起學生互相競爭的勁頭,在學生用心練習朗讀的過程中,會對課文與漢語進行深刻的了解與學習,同時還是在興趣的驅使之下快樂的進行。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課文進行相關的教學啟發。比如在學習一篇課文之前,可以讓學生先行預習,不懂的字或者句子通過反復的閱讀與推敲上下文來理解。通過這種方法來掌握語文知識,學生會充滿成就感并且提升對學習語文的信心。這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積極的作用。[3]
興趣一般都是建立在了解的基礎之上,如果不了解,興趣就無從談起。語文的學習也是一樣,初學起來感覺確實非常枯燥,但是經過系統深入的了解之后,就會發現其中的魅力所在。在西藏偏僻偏遠地區進行語文教學,想要讓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除了教師與教學方法之外,就是對課文的熟讀與背誦了。語文的學習是一個理解與體會的過程,在第一遍學習的時候,有些內容很難理解其中的含義。因此通過熟讀與背誦,將文章牢牢的記在大腦中,就可以在今后不斷地揣摩與品味文章中的細節,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中的精彩與優秀描寫會逐漸被理解與掌握。從而激發起學生內心對語文的向往,并產生更大的學習興趣,為今后的語文學習,做好了興趣鋪墊。
西藏地區的小學語文教育,關系到西藏教學的基礎,同時也是西藏地區所有少數民族文化發展的契機。為了辦好當地的小學語文教育,一定要做到提高師資力量,保障當地教育的投入。同時建立一套適合當地情況的教學方法,從孩子的需求入手,利用啟發教學來讓他們產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完善并加強漢語在西藏的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扎西卓瑪. 如何提高西藏鄉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J]. 成功(教育),2012,08:63.
[2]卓瑪拉措. 新課標下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淺析[J]. 赤子(上中旬),2014,11:208.
[3]周煒. 西藏自治區小學藏語文教育調查報告——以拉薩市6所小學為例[J]. 中國藏學,2011,02:140-148.
[4]張玲杰,次仁央宗. 西藏地區小學漢語詞匯教學現狀調查與對策——以下水鄉小學詞匯教學為例[J]. 西藏教育,2011,07: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