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丹幸(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蒙山縣教育局教研室)
?
以本為綱
——高中政治圍繞課本復習策略研究
尹丹幸
(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蒙山縣教育局教研室)
摘要:高中政治尤其是高三政治的復習策略一直是各大中學老師所探討的課題,如何有效地抓住考點,預測考題,同時快速提高學生的應試成績呢?這樣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大家。據此闡述以高中教材課本為主的政治復習方式,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參考建議。
關鍵詞:高中政治;知識體系;知識點
從最近幾年的政治考題來看,整體的試題都對學生的基礎知識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特別是大題都要求學生明確列出書本中的具體知識點,甚至需要學生聯系實際對于書本上的知識點給出自己的理解。這就對學生知識的儲備以及靈活運用相關知識點提出了很高要求。可見基礎知識的復習對于高考政治來說尤其重要。所謂基礎知識不僅包含考綱內的考點,還包括歷年考試中所涉及的常考知識以及社會熱點新聞。比如說當考題中出現“政治生活”字眼時,考生首先就需要有一個敏銳的反應,這道考題主要就是考查政治生活中的一個中國共產黨的知識點。這其實就是教材中的基本知識點:黨的地位;黨的性質;黨的宗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黨的領導及其作用以及黨的自身建設。可見如果將這種題目拆分成若干知識點,考題的難度就會被大大削弱,得分輕而易舉。
萬變不離其宗。其實有的時候任何題目都無法脫離其中的邏輯,任何的邏輯都離不開推理的解釋,任何一個推理都離不開過硬的知識點積累。當學生閱讀到課本上的知識的時候,有效地吸收課本的知識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學會吸收課本上的一些重點知識,尤其是在考試的時候,一張卷子也只可能通過旁敲側擊的方式來判斷學生的一個重點概念的掌握情況,如果學生沒有把握好相應的一個邏輯思維能力或者對應的知識點把握不扎實的就可能會導致失分。比如,在歷年的考試中就有這樣的題目,學生失分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沒有一個具體的分析思路。例如出現“爭論有利于認識的發展”字眼的時候,如果學生不是從人類認識發展相關理論出發,而是從實踐決定認識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話,那么很明顯,這個答題的方向就徹底偏離了。由此可見,把握好考試中的重點,瞅準重點概念以及邏輯,而不是一味地一些概念機械性地記下來,這樣做只會適得其反。
對于考試,基本功重要,審題更加重要,無論對題干,詞語、選項、答案結構都應該做到有理有據,簡潔明了。要做到這樣的標準無疑需要學生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但這種關鍵詞并不僅包括課本上的一些加粗字體。關鍵詞不僅僅包含課本上歸納的知識點,還有課本與生活實踐的交集點,而且現在政治考題都是一些半開放性的題目。這種題目不僅需要學生有一些基礎知識點的儲蓄,更需要對題目中的設問進行自行歸納。如果不知道這種歸納所涉及的一個知識點而盲目作答只會失分。只有理論聯系實際,將所學的知識點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才可以避免進入泛泛而談的誤區。比如要論證中西文化之間的關系時,如果只是一味地就事論事而不表明自己的贊成或反對的態度,只會白白失分。因此這種題目只要能夠抓住關鍵詞及好答題的要點,就能夠迎刃而解。如果學生學會這樣的一個答題技能相信會事半功倍,有效地加快復習節奏。
高考重點甚至大部分的內容都是出現在課本上的,但是如何引導學生有效利用好書本上的知識點呢?光背誦是遠遠不夠的。首先要培養學生做好筆記的習慣,尤其是一點重點學習資料,一些答題的標準技巧,知識點的梳理,日常記錄的時事政策,經典的術語等都需要學生進行記錄并學會反復觀看復習,熟能生巧,通過反復地復習最終達到加深記憶的效果。其次就是要學會抓住主要矛盾,高三時間寶貴,不可能有太多的精力,這就需要學生能抓住主要矛盾,這樣的主要矛盾不僅僅包括書本上的重點必備知識,還有就是自己身上的一些薄弱環節。只有將這些情況搞清楚了,才能對自己的缺陷一目了然并且對癥下藥,多做題多思考,長此以往必有收獲。然后就是要做到精而不是一味地詳細。最后就是要做到時刻抽查,所謂抽查不一定要帶有懲罰性,但是需要給學生提供一定的壓力讓他們自己感到緊迫感,從而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高考中,學生失分嚴重,看起來是學生思維的轉換能力差,其實反映出來的本質問題是基礎知識的不扎實。說到底最終的考試目標無非就是考驗學科內不同要素、環節之間內在聯系的掌握程度,以及運用學科知識和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政治考試的復習中就要求學生做到全面準確地把握教材基礎知識;理解知識間的基本關系,特別是其內在的邏輯關系,即教材文字背后的東西縱向串聯,橫向串聯,將書本知識內化為自身知識結構的一部分,做到隨用隨取,游刃有余。
參考文獻:
[1]張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的創新與實踐[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0.
[2]譚吉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下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研究[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
·編輯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