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力豪(安陽工學院,河南 安陽 455000)
?
高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小規模化課程教學改革探析
劉力豪
(安陽工學院,河南 安陽 455000)
摘 要: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開設小規模化課程教學改革既是全面落實地方性高校實施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計劃的基本需要,又是提升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在校大學生專業實踐技能的一項重要舉措,同時也是結合播音專業特點而采取的應用型教學方式改革。截至目前,河南省內大部分開設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高等院校都不同程度地開設了小規模化教學課程,這項舉措對實施差異化、個性化的人才培養模式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播音與主持藝術;教學改革;人才培養
20世紀90年代,地方性綜合院校河南大學率先進行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招生和人才培養,拉開了河南省各個高校開辦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序幕。2002年,以南陽師范學院、安陽師范學院等為代表的普通本科院校開始招收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大學生。2006年,河南省教育廳開始實施高等院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省內統一招生考試政策。同時,想通過學習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實現自己本科夢的學生也越來越多,在這項招生政策的驅動下,河南省開辦播音專業的高校越來越多,本科以上的招生人數也呈現出逐年遞增的勢頭。
盡管河南省內眾多本科高校都開設了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但是無論從生源質量、教學管理還是就業情況都還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尤其是在開辦播音專業不久的二本高校存在學生課堂表現不積極、對播音專業的熱情度不高甚至不愿參與和專業相關的各項活動的情況。因此,各個高校全面地進行應用型人才培養,播音專業開設小規模化課程顯得尤為必要。《播音發聲訓練》是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在校大學生一年級開設的主干課程,根據人才培養計劃,該門課程采取的教學模式是小規模化教育教學即小班授課一對一指導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在某種程度上適應了專業發展進步的需要。
(一)小規模化教學改革
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開設小規模化教學課程,實際上就是把原來的四五十人的自然班級分成若干小組,組員依照自己所在小組的上課時間來上課,且每位學生每個學期都有一到兩門小規模化課程。這樣一來,專業教師就有了充足的時間針對不同學生產生的各類問題挨個解決,在學生個體存在巨大差異的前提下進行針對性的幫助和指導。時至今日,小規模化教育教學已經成為大多數高校播音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方式之一。
(二)課程的關鍵環節及目的
播音專業的小規模化課程教學改革,就是指播音專業教師每次上課帶領十名左右的學生,在播音語言實訓室里完成理論的教學和學生的實踐,《播音發聲訓練》就是播音專業教師在講解完和發聲的方式方法有關的基礎理論之后,利用播音語言實訓室獨有的實踐條件,讓每一位學生開展有效的發聲實踐訓練,隨著教學理論的深入在課堂上完成不同文學作品的錄制。與此同時,專任教師根據不同學生出現的不同問題,一對一地進行指導、因材施教,最大限度上滿足不同個體的需要。播音專業實施小規模化課程教學改革,實際上就是要求針對不同學生出現的不同問題采取針對化的教學方法,從而達到差異化的教學目的。這也正是播音專業包括專業小規模化課程存在的特殊意義。
(三)人才培養目標
《播音發聲訓練》小規模化教學改革是實施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各大高校由于辦學條件和辦學規模的不同,在人才培養模式的定位上也不盡相同。綜合大學的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可以立足于“以人才市場需求為基礎,以學生能力為核心,以可持續發展為導向”,突出綜合性大學在自然、人文、社會等多學科教育資源方面的優勢,將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具有跨學科知識結構的人才。[1]而地方性普通本科高校在辦學條件和規模上和綜合性大學存在著巨大差距,因此找準自身定位,立足地方面向全省,將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具有一定實踐能力和知識儲備的應用型本科人才,要讓培養出來的學生適應廣播、電視、網絡視頻平臺等傳媒行業的播音和主持等相關工作。
(一)面臨的主要問題
其實,地方性本科高校不僅在辦學條件和規模上有待提高,在硬件設施、師資隊伍建設和生源質量等方面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尤其是近些年,各個高校一味追求生源數量,不斷開辦新的專業,從而忽視了各個專業之間存在著巨大差異,在硬件設施的建設上重視理工科輕視文科的現象普遍存在,而播音專業也往往被邊緣化。與此同時,地方性高校播音專業的教師絕大多數都是30歲以下的年輕教師,在實踐能力、科研能力、教學經驗方面都有待提高,實施小規模化教學改革在人員配置方面存在著先天的不足。另外,許多地方性高校近幾年不再進行播音專業單招考試,這在源頭上就避免不了生源質量的逐年下降。
(二)相應的對策
第一,各個地方性普通高校在擴大招生計劃的同時,一定要做到以人為本,處處體現辦學的人性化和公益化;第二,要不斷加強播音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在條件許可的前提下,多讓年輕教師走出去看看,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專業技能,增強對行業的敏感度;第三,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實現播音專業教學的“生活化。”隔行如隔山,播音專業教育經常被認為很神秘,教學效果的檢驗也往往以四年后的就業崗位為目標。[2]因此要不斷加強學生對專業的興趣,要求學生堅持不懈地練習基本功,這樣才能在專業上有所提高。第四,地方性高校應盡量從源頭上把控生源質量,盡可能的開展省外單招考試,把專業水平較高、綜合素質較好的學生選拔進來,這樣就能盡量避免生源質量的不斷下降,同時也為日后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教育教學做好了鋪墊。
總的來說,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小規模化課程教學改革還要繼續,在高校辦學條件不足和擴大招生規模的前提下,播音專業教師更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為高校實施應用型人才培養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韓敏.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課程體系研究——以綜合性大學為例[J].現代傳播,2008(3):124-126.
[2] 彭遠方.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課程項目式教學方法初探——以《廣播播音與主持》課程為例[J].現代物業,2014(12):38-39.
作者簡介:劉力豪,安陽工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教師。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03-02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