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College Carrying out
Community Sports Volunteer Service
——Taking Department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Shanxi as an Example
馬 苗
Ma Miao
?
高校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的調查研究——以山西體育院系為例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College Carrying out
Community Sports Volunteer Service
——Taking Department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Shanxi as an Example
馬苗

作者單位:運城學院體育系,山西 運城044000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Yuncheng University, Yuncheng 044000, Shanxi, China.
1前言
目前,社區體育作為我國城市體育開展的主要途徑,對于提高居民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豐富精神文化生活和提高生活質量,促進社會和諧和文明進步具有重要作用。而志愿服務作為社會文明高度發展的標志之一,已經成為當前我國和諧社會建設進程中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所以,單憑社會體育指導員的體育志愿服務已經無法滿足大眾健身的需求。而高校體育類專業具有較好的體育人才資源,是培養各類高素質體育專門人才的主要基地,其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活動對于指導廣大群眾科學健身,豐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可以促進體育專業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相結合,進一步深化高等體育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增強高校體育類專業服務社會的能力。因此,探討研究高校體育類專業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的模式是現實需要。
2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本文以山西省體育院校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的開展狀況為研究對象。
2.2.1文獻資料法
根據本課題研究的的需要,查閱了關于社會體育以及志愿服務的書籍,通過計算機檢索和搜集本研究領域的相關核心期刊和資料,并對所收集信息進行認真的整理與分析,作為本研究的主要理論依據。
2.2.2問卷調查法
在實地走訪的基礎上,根據研究目的和需要對管理負責人、學生和所調查社區居民就相關問題進行問卷調查。分別發放調查問卷60份、300份和500份。
2.2.3訪談法
根據本研究應對高校開展社區體育志愿現狀進行調查,并對高校體育系部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的管理人員、組織者以及服務人員進行訪談。
2.2.4數理統計法
對高校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的問卷調查所得到的有關數據采取數理統計方法,對所得資料做出理論上的描述、分析及總結。
3結果與分析
3.1.1山西省高校學生參與社區體育志愿服務活動狀況
高校學生參與社區體育志愿服務,促進自身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學生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于社區體育中,促進社區體育事業蓬勃發展。通過調查發現,當前高校學生參與社區體育志愿服務較差,在此次調查的三百名學生中,僅有187名學生參加過“社區體育志愿服務”,占總人數62.3%,這說明山西高校學生參與社區體育志愿服務并不理想,學生對社區體育志愿服務的認識不夠,社區體育志愿服務意識不強烈,從而導致參與狀況較差。
3.1.2山西省高校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態度與意愿分析
社區體育志愿服務對社會、集體、個人都有積極推動作用,促進社區體育健身事業發展,提升所在高校聲望,促進自身全面發展。通過調查顯示,當前高校對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意愿較好,在此次調查的10所院校中,有7所院校愿意“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占總數70%,并且有2所院校對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不強烈。這說明山西省高校已經意識到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的迫切性,高校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與社區體育發展、社區居民需要有著較強關系,因此應加強社區體育發展。
3.1.3山西省高校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學校級別分布

表1 山西省高校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學校級別分布狀況
高校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增強了學校的號召力,鼓舞了更多的大學生奉獻社會,學生的實踐能力和道德素養也得到了提高。如表所示:山西省高校級別分布對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有著較大影響,一本院校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情況多,如山西大學、山西師范大學,占40.2%。二本院校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情況較多,尤其是二本A類大學,如大同大學,太原師范學院占29.3%,而二本B類大學,高校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相對較少,如運城學院,長治學院,晉中學院,呂梁學院,占%19.2。專科院校和三本院校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少,如運城職業技術學院、運城師范,占11.3%,由此可以看出,院校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與院校本身的級別有著很大的關系,院校層次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較好。
3.2.1山西省高校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的開展頻度
調查可知,山西省社區體育志愿服務整體開展狀況較少,在所研究的10所院校中,6所院校每年開展1—2次,占調查總數的60%。每年開展3—4次,占調查總數的30%。每年開展5次以上的,占調查總數的10%,可見,高校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次數較少,開展5次以上的僅占10%,遠遠達不到社區居民參與健身娛樂,鍛煉活動的需要。由此可以得出,社區體育志愿服務并沒有得到普通高校的重視,社區管理人員并沒有意識到社區體育志愿者、社區體育指導員的缺乏。
3.2.2山西省高校開展村社區體育志愿服務的動機
高校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促進了社會的發展,滿足群眾的需要,鍛煉學生能力,增強人民體質,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由表2調查顯示,高校體育院系學生選擇“為學生實踐活動積累經驗”“發展學生潛能,了解學生能力”“讓學生的技能學以致用”的比例分別達到了54.6.%、36.8%、37.4%.,可以得出,高校開展村社區體育志愿服務歸根結底還是體現了“學生是主體”,高校始終是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和自身素養,是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保障。山西省高校體育院系學生選擇“可能幫助有需要的人”“熱衷公益,服務社會”的比例達到52%和42.6%,說明體育專業學生的自我價值的實現,不僅是擁有專業知識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通過服務他人實現了自己的社會價值,完善自我,滿足自己高層次的需求。山西省高校體育院系學生選擇“政府要求”“社會需要”分別占總調查數的39.2%和32.6%,根據調查結果可以出山西省高校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普遍是一個被動的過程,山西省社區體育志愿服務研究起步較晚,與實際需求還有很大差距,迫切需要科學的理論指導,實現社區體育志愿服務的可持續性發展。

表2 山西省高校開展村社區體育志愿服務的動機(N=300)
3.2.3山西省高校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項目

表3 山西省高校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開展項目
高校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開展項目較為全面,對促進社區居民改善鍛煉習慣,提高社區居民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由表3數據可以得出山西省高校社區體育志愿服務開展體育系專業學生進行運動技術指導和擔任體育賽事裁判居多分別占總人數的47.2% 、49%,高校開展社區體育志愿設施服務和信息服務人數相對較少。當前,高校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方面存在著嚴重的不足。尤其是高校大學生更愿意參加對自身有利的,如:指導服務、組織服務。而不愿參加設施服務、信息服務,因為這些項目相對枯燥乏味。
3.2.4高校開展村社區體育志愿服務時間與場所
對高校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調查表明,高校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的時間主要集中于1-2小時或3-4時,它們的比例和相對較高,通過實地研究發現,高校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容易受時間和空間上的制約,山西省高校體育專業學生參加社區體育志愿服務的時間主要集中在周末、假期以及課外活動等時間段。通過對山西省普通高校體育專業學生參加社區體育志愿服務進行調查和考察發現,體育專業學生參加社區體育志愿者服務活動的主要場所為社區、街道所固有場所,公園
和老年活動中心。 由于山西省基層社區的發展較晚,社區發展不平衡,體育方面的鍛煉場所也比較少和固定。因此高校在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時場地和時間相對比較集中,提供的服務內容主要對社區體育大眾進行運動技術指導和保健知識的講授。 隨著高校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的發展和完善,社區體育志愿服務的內容和范圍會進一步豐富和擴大對場所和時間安排要求會進一步提高,高校管理者應該對此問題引起重視,從而促進社區體育快速的發展。
4結論與建議
1.山西省體育院系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活動不足。高校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活動的總體狀況不佳,所調查的學校不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活動比較較高,和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意識有關;在開展體育志愿服務活動的學校中開展次數集中在每學期1—2次居多,開展5次以上的僅占10%,高校開展村社區體育志愿服務次數,遠遠達不到社區居民參與健身娛樂,鍛煉活動的需要;開展項目和開展時間與場所也存在欠缺。
2.高校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沒有內化為大學生長期自覺的行為。目前高校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主要是依賴于團組織,而學生參與社區體育志愿服務也是依據體育系團組織的力量,缺乏自主意識,積極性,主動性。除此,許多高校體育系專業學生是為了獎勵而參加服務活動。“為加分開展活動,為加分參與活動”這是許多高校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意愿,由于學校對于志愿者在評優等方面都采取了一定的獎勵措施,這使得許多學生都為此而加入志愿者組織,但他們對活動的積極性不高。
3.高校體育院系愿為社區體育服務,奉獻社會。從學校管理者的角度來講學校愿意為社區體育的發展貢獻力量,鼓勵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活動,以此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
1.構建山西省高校體育院系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的模式(高校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活動志愿者招募、培訓體系、工作機制、評價激勵、服務保障),以此提高高校體育類專業服務社會的能力,推動該區域社區體育的發展。
2.加強高校對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的宣傳力度。當前,高校應積極呼吁學生參與社區體育志愿服務,合理利用高校體育系專業志愿者,建立社區體育志愿服務基地,合理開發體育志愿者資源,將體育系學生的知識與健身技能更好地服務于社區體育。
3.加強有關部門對高校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的支持,積極開展相關社區體育志愿服務活動。政府、企業、社會等從人力、財力、信息、資源等方面加強高校開展社區體育的力度。
參考文獻:
[1]曹榮芳,王佳,王躍.中日體育志愿者現狀及培養體系的比較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09,(7).
[2]黃桑波.我國體育志愿服務現狀及研究的理論視角[J].武漢體育學報,2009,(10).
[3]肖海婷.廣東省城市社區體育志愿者發展現狀調查與分析[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2,(1).
Ma Miao
摘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等方法,對高校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的開展現狀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山西省各城市的發展水平、院校發展狀況都影響了高校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山西省體育院系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相對薄弱,開展的動機、態度、意愿不佳,開展時間、地點、人群等具有不確定性。探尋影響山西省體育院系開展社區體育志愿服務活動的因素,并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從而促進山西省社區體育志愿服務及大眾體育的發展。
關鍵詞:高校;社區體育志愿服務;現狀;對策
Abstract:With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questionnaire,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arrying out of community sports volunteer service by colleges.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each city and college in Shanxi province affect the carrying out of community sports volunteer service by colleges; community sports volunteer service provided by department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Shanxi province is rather weak; the motivation, attitude and will are not benign and the time, place and group of carrying out are unstable. The paper explores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arrying out of community sports volunteer service by colleges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sports volunteer service and mass sports in Shanxi province.
Key words:college; community sports volunteer service; status quo; countermeasures
作者簡介:馬苗(1986-),女,山西運城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學校體育學。
基金項目:運城學院院級科研項目(項目編號:CY—2014003)
doi:10.3969/ j.issn.1005-0256.2016.03.022
中圖分類號:G8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256(2016)03-0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