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天智
?
可持續發展觀視域下高中地理教學研究探析
□岳天智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全球范圍內人口與資源、環境壓力的增大,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必然選擇。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需要每一個社會個體的積極參與,尤其是青少年,需要加強對可持續發展觀的理解,具備可持續發展意識。本文將結合高中地理的教學實踐,就可持續發展觀視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學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可持續發展觀;資源;環境
目前,我國擁有13億以上的人口,人均資源占有量非常低,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和資源浪費等問題日益嚴重,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可以說是勢在必行。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通過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講解和滲透,可以有效培養高中生的可持續發展意識,進而在未來更好地貫徹和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在現有的高中地理課程體系中,有著很多可供利用的實施可持續發展教育的素材,教師可以重點從人口發展觀、經濟發展觀、資源環境觀等角度,對可持續發展觀進行有效的教學滲透。
高中地理課程的開展,最終要為“人”所服務,而且人是解決各種地理問題和推動地理學科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我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人口基數大,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教育資源等人均占有量非常低,這導致我國的資源和環境承受了很大的壓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同時,人口數量與我國的教育、住房、就業、社會保障等問題息息相關,所以我國多年來一直實施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例如,在高中地理“人口的變化”這一章節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結合我國人口結構近年來的變化,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加強正確人口發展觀的教育,讓高中生可以全面了解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以及人口的數量變化、人口的空間變化和人的容量變化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如隨著我國人口紅利和勞動力資源優勢的消失,社會養老壓力的增大,我們近年來又陸續出臺了“單獨二孩政策”和“全面二孩政策”,這雖然代表著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發生了一定的改變,但是仍舊需要堅持計劃生育政策不動搖,這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條件。
在高中地理課程體系當中,有很多關于淡水資源、海水資源、自然資源以及環境污染、生態環境保護、環境管理等方面的教學內容,這些都是培養學生資源環境觀的有效載體。各種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基礎,但是在我國的工業化進程中,由于對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加快了資源的退化、浪費和枯竭,并因此而產生了很多的生態破壞和環境破壞問題,如水體污染、氣候變暖、土地荒漠化、霧霾天氣的出現等。教師只有在教學中多結合一些社會上的資源問題、環境問題,實現地理教學的生活化,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資源可持續開發和生態保護的重要性,高中生才能逐漸樹立起正確的資源觀、環境觀,增強可持續發展觀念。例如,在高中地理“環境污染與防治”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多結合學生身邊的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大氣污染等現象,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尋求治理對策,或者利用課余時間,組織一次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對自身身邊污染現象進行收集、分析,并發表自己的看法,嘗試尋找切實可行的治理方案,并最終讓學生進行橫向比較,并在學生之間進行討論和共享,看哪些學生的社會實踐成果最優秀,引導學生進行相互借鑒和共同學習。這樣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意識,拓寬學生的知識思維,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資源環境觀念,意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可謂一舉多得。
地理課程的設置,其本質是要解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問題,經濟發展是人類實現生存與發展的物質保障,但是我們不能盲目追求經濟增長速度,更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在高中地理的教學實踐中,涉及到了城市與城市化、農業發展、工業發展、區域經濟發展、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等與經濟發展相關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以此為依托,有針對性地開展經濟發展觀教育。例如,在講到“工業發展”的教學內容時,可以導入綠色經濟、循環經濟、清潔生產等經濟發展觀念,讓學生認識到正確的經濟發展觀,必須實現與周邊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協調統一,要在不降低環境質量、不破壞自然資源的前提下,確保經濟發展質量和增長速度,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而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增強,高中生還應當樹立全球化的經濟發展意識,即在全球范圍內尋求經濟發展所需資源的高效配置,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要積極尋求區域合作和全球合作,構建公平、合理的社會經濟新秩序,并共同致力于資源節約、技術研發、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等領域的合作,即在重視當前全球經濟發展的同時,還要顧及后代子孫的生存與發展,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總之,在高中地理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可持續發展觀教育,通過多種渠道和多個角度,在教學實踐中滲透正確的人口觀、資源環境觀、經濟發展觀,這樣可以在促進學生學好地理課程基本知識的同時,有效培養學生的生態意識和人文素質,進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我國在未來貫徹和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萃.探索適合農村中學的地理教學模式——高中地理探究教學的策略研究與實踐[J].中國民族教育, 2011,(Z1)
(編輯:胡璐)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6)07-0131-01
作者簡介:岳天智,甘肅省靜寧縣第一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