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芝
(湖北省丹江口市龍山鎮九年一貫制學校)
“翻轉課堂”翻出成就感
陳玉芝
(湖北省丹江口市龍山鎮九年一貫制學校)
“翻轉課堂”無疑是當下最熱的教育改革和創新話題之一,它正在給教育帶來顛覆性的變革。翻轉課堂切合教學改革,尤其在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樂學會學、轉變教師教學方式等方面大有裨益。
翻轉課堂;教學改革;創新
去年秋季,我校瞄準課堂教學改革最新動向,在十堰市范圍內率先在農村鄉鎮學校中開展“翻轉課堂”的教學改革嘗試工作。作為一線教師,我有幸被推上嘗試翻轉課堂教學的前沿陣地。在嘗試的過程中,我雖然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更多的是收獲。很感謝領導把我“逼上”翻轉課堂試水之路。現在我極力贊同翻轉課堂在我們這樣的農村鄉鎮學校推進,并且愿意堅持下去。可以說,翻轉課堂教學帶來了教師的職業成就感和幸福感。
翻轉課堂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其最大的特點是把知識傳授的過程放到教室外,讓學生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接受知識,而把知識內化的過程放到教室內,以便學生與學生之間、老師和學生之間有更多的交流和溝通。這一教學方式與傳統的“教師白天在教室上課,學生晚上回家做作業”的方式正好相反,被稱為教育的“破壞式創新”。
通過試水翻轉課堂,我心里最大的感受是:這才是我想要的課堂,這才是成功的課堂!翻轉課堂一改傳統課堂死氣沉沉的氣氛,變得充滿生機與活力,學生充滿自信與激情。我在用翻轉課堂模式試講七年級語文上冊第11課《端午日》時,圍繞教學重難點“運用正面描寫、側面烘托相結合及虛實結合的場面描寫方法”,精心制作微課“怎樣描寫熱鬧場景”,提出“抓主要人物,摹細節描寫、側面烘托”的步驟。對課文中“捉鴨子”“賽龍舟”片段進行精彩解析,圖文音形并茂,內容通俗易懂,學生通過課前反復觀看視頻,交流探討和練筆,很快掌握了教學內容。課堂上,我大膽嘗試將課堂變成學生的解說場和演藝廳,老師則成為學生的忠實觀眾:將學生分成兩大組,一組向觀眾和游客介紹湘西端午日的習俗民情和熱鬧場景;一組則向觀眾和游客介紹本地過春節的習俗民情和熱鬧場景,比一比哪一組的解說更具體、更生動、更動人。學生的積極性完全被調動起來,很多學生自動上網查找資料、圖片,做足了功課,甚至“本地組”集鎮和移民點的學生,顯十八般武藝,將我們幾位老師參與的春節民間文藝匯演的視頻“挖”出來,并進行現場解說,有意識地融入了“抓主要人物,摹細節描寫、側面烘托”的步驟,一下子將課堂帶入了高潮,無可爭辯地壓倒了“湘西派”,這個結果也是我始料未及的,當然也深受感動。我想,如果不是翻轉課堂,我的學生是不會如此這般舍得下大力氣“愿意學”,更不會如此“樂學會學”,翻轉課堂,讓學生享受學、教師享受教,這堂課下來,心里一直充溢著滿滿的成就感。
通過這次嘗試活動,教師教學研究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翻轉課堂倒逼教師提高業務能力,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在現在這種“互聯網+”的形勢下,不努力地學習新理論、新技術,很快就會落伍,跟不上形勢。作為40多歲的教師,我開始對翻轉課堂和微課也是持懷疑和抵觸態度的,但在學校領導的引導和年輕教師的引領下,我也慢慢接觸、接受并喜歡上它,它使我的教學能力得到了提升,也算學有所獲吧。
說實話,上班20年,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以前我的課堂也是包辦為主,一講到底,重點問題反復講,唯恐哪個知識點沒講過,提的問題學生答不出就把答案說出來,導致學生上課不愿學習、不愛回答問題、課堂死氣沉沉。我在實施課堂教學改革和“一管四學五法”教學改革后,雖然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有所改進,但總感覺學得了形,學不得神,直到試水翻轉課堂后,我才對課堂教學改革有了更深的認識,我認為翻轉課堂的實質是“先學后教、樂學會學”。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走在老師的教之前,課前敢于提出疑惑,開展互助學,課堂將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成果展示出來,課后通過查漏補缺和拓展提升鞏固,學習過程成為學生自覺的行動。教師的課前準備和預設增多了,課堂上反而輕松了,教師的課堂角色更多時候類似于主持人、觀眾、裁判,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
嘗試翻轉課堂以來,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也帶來了師生關系的融洽,學生享受到了學習的快樂,從心底感謝和尊重自己的教師。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和肯定,也換來學生對教師的理解和尊重,只有在師生關系融洽的基礎上,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才能“愛屋及烏”,才能對語文產生興趣,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一位優秀的語文教師不僅應是學生的良師,還應成為學生的益友。教師應將學生當作自己的朋友,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敞開心扉,暢所欲言。教海無涯,學有所獲,付出總是有回報的,希望翻轉課堂也讓我的教師生涯更加多姿多彩吧。
·編輯 楊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