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琴
(威寧縣中等職業學校 貴州威寧 553100)
體驗式學習模式在中職學生德育課程管理工作中的應用
楊 琴
(威寧縣中等職業學校 貴州威寧 553100)
隨著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以及科學技術革命的迅速發展,這種形勢對于職業學校教育體系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為解決面臨的挑戰,各個國家的職業教育都進行了全面而持續的改革,培養目標由先前單純的提高崗位技能轉向學生的綜合素養,更加注重學生的德育素養。由于在中職學校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會對他們以后適應社會提供很大的幫助,并且可以使他們成功實現角色的轉換,那么,針對如何做好中職德育課程的管理工作這個問題,我國逐漸引入了體驗式學習模式。本文就論述一下體驗式學習模式在中職德育課程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寫作思路是首先說明我國中職學校德育課程存在的問題,其次說明體驗式學習模式在德育課程中的優點,最后淺談體驗式學習模式在中職德育課程管理中的應用。
體驗式學習模式 中職學生 德育課程 管理工作 應用
體驗式學習模式是使學生完完全全地參與學習過程,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單方面傳授知識,而是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刺激感官的教學媒體,努力為學生做好體驗開始前的準備工作,讓學生產生一種渴望學習的沖動,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學習的過程,在親身體驗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通過體驗式學習模式可以在中職學校的德育課程中產生重要的影響,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的德育素養,從而提高學習效率。[1]
1.教育內容與學生的實際道德標準嚴重偏離
德育教育理論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的規范和用人單位的需求不相符合,抽象的理論內容不利于學生的理解,一元的標準制約了學生多樣化的發展,因此,德育教育內容脫離了學生的心理和社會的需求。
2.教育過程不適應社會的需要
傳統的教育方向、內容、目標沒有從學生這個主體出發,不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只是把學生作為被教育的對象,沒有堅持以學生為本的觀念,因而,德育課程不能順應社會的變遷。
3.教育形式缺乏與學生的互動
目前的德育教育主要是以灌輸形式進行的,忽視了德育教學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以致于德育教育過程中出現學生參與低甚至不參與的現象。
體驗式學習模式是我國進行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重要實現形式,它是一種以“做中學”為模式的學習體系,這對于學校對于學生開展的種種教育,如體育、德育、成長教育和生命教育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對于學校的德育工作,它可以說是最富有成效的一種教育管理模式,它具有主觀性、內在性以及操作性強等特征,能把學校的德育教育和學生的自身狀況有效結合。此外,體驗式學習模式可以合理的定位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由于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本位,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會更加充分的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納入到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在做中學,學中做的學習理念。[2]
1.創設情境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體驗式德育課堂教學要創設一個寬松的活動空間,盡可能多的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由于傳統的課堂教學設計了很多嚴密的教學環節,總是按部就班的來完成預設的教學目標,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就被禁錮了,思維空間也就變狹窄了。體驗式學習模式要留給學生較多的思維空間,就必須簡化教學環節,不必面面俱到,只需選取精華,創設情境,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去思考。國外的教學法,它的教學環節就非常簡單,上課教師先講述案例,接著讓同學暢所欲言,提出見解,在學生的討論中,教師進而適當引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沒有標準答案,重要的是讓學生尋找一種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學生始終充當著學習的主人,這就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此外,創設情境時,盡量是能夠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身臨其境,在良好的行為習慣、職業道德中熏陶,達 到“潤物細無聲”的德育效果。
2.注重學生親身實踐,直觀體會知行統一
體驗式德育課堂貫徹“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原則,注重學生親身通過感官去“觸摸”知識,對經驗知識進行檢驗論證,感受知識的趣味性,這不僅調動起了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通過實踐去感悟、去體驗知識的淵博與魅力,而且可以讓學生深入一些企業單位,通過對其中的各類職業道德及人際交往進行調查分析,了解學校畢業生的就業經歷等等,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道德方面的認知及社會需要的人才,從而不斷完善自己,使自己盡可能的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做到知行合一。
3.注重師生互動,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
體驗式學習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與老師共同參與的課堂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結合的過程。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引導學生發散正確的思維,獲得正確的認識。教師在引出一個情境或問題時,如果以辯論或討論的形式開展教學,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觀點,這對于鍛煉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弘揚學生各自的個性,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及進一步活躍課堂氛圍都有著重要作用。與此同時,教師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選擇適當的教學形式,來激起學生與老師交流與互動,一個良好的互動可以將學生的能力充分凸顯出來,也可以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進而提高教學的效果,更好的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3]
開展德育教育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在體驗式學習模式的倡導下,德育教師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要堅持授人以漁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讓他們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因此,在中職教育面臨巨大挑戰的今天,體驗式學習模式在中職德育課程的管理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周穎娜;中職生職業素養的“體驗式”培養方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楊光輝;中職德育課程改革的問題與對策[J];新西部(下旬.理論版);2011年05期
[3]蔡宗松;當前中職學校學生思想道德建設與德育課程改革現狀調查[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楊琴(1982-),女威寧縣中等職業學校助理講師,碩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中職學生的創新管理與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