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波(重慶市北碚區王樸中學校)
?
培養初中生學好數學的方法探究
劉波
(重慶市北碚區王樸中學校)
摘要:數學是一門使教師不知如何有效教學,學生不知如何學好的令人頭疼的學科。究其原因,數學內容過于抽象,不利于學生理解與學習,使一些在數學學習方面感到困難的學生厭煩學習數學,對之產生抵觸心理,影響了初中數學有效學習的進一步發展。對培養初中生學好數學的方法進行深刻的研究與探討,使教師可以領悟到符合學生學習的有效教學方法。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教學方法
1.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讓學生懂得應朝著學習目標努力,給學生動力,讓學生自覺地去探究,并慢慢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可以給予學生動力,使學生自覺地對數學內容進行課前預習以及課后對自己所學知識進行反思,進行自我評價學習效果,達到鞏固數學知識的效果。這樣一來,學生對數學學習會漸漸產生好感,有助于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有效性。
2.培養學生的探索習慣
在初中,對于學生來講,最難學習、最難理解的學科之一應該就是數學。而且,在教學中,教師習慣性地給學生灌輸概念、理論、公式,使學生處在被動學習的狀態,影響了學生有個性的學習。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探索數學知識,親自去感受數學知識中的奧妙,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有一個更深層次的認識。教師應以初中數學教學內容為基礎,開展具有實際意義的教學活動,使教學活動符合學生的探究心理,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符合學習的探究任務。為此,每一個學生都向學習目標不斷努力,不斷探索,漸漸養成探索的習慣。
如果,初中數學教學課堂充滿活力與生命力,教師幽默、風趣,將教學內容活靈活現地展示給學生,那么,教學效果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教師應改變枯燥、死板的教學方式,大膽地對數學教學進行創新,創設輕松、愉快、高效的課堂。例如,在學習“全等三角形”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一些圖案,并讓學生觀察圖案的特點,鼓勵學生說出這些圖案的形狀、大小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并要求學生列舉出一些生活中與之相似的例子。以此,幫助學生慢慢融入數學的學習與探索中,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效率以及領悟能力。
總之,初中數學教師應發揮自己優秀引導者的作用,幫助學生在學習中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使學生成為一個會學習、會思考、會探討的人,以此,提高數學學習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王光明.高效數學教學行為的特征[J].數學教育學報,2011 (01).
·編輯韓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