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艷(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第二中學)
執著的追求平凡的堅守
王小艷
(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第二中學)
教育的藝術不僅在于傳授知識的本領,還在于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以自身的道德行為和魅力,引導學生尋找自己生命的意義,實現人生的價值追求。
當今社會,教師職業越來越專業化,因為教育是教學生運用知識的藝術,但是作為學習者的學生也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教育實踐中作為青年教師的我遇到諸多困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矛盾沖突該怎樣化解?當學生面臨學習困境,我們該用什么方法去處理?面對快速發展的信息時代,教師該如何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呢?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學校是一個我們成長的平臺,從身邊教師的成長經歷來看,教師專業成長最直接的途徑是以校為本。在教學一線,教師用師徒帶教、課堂觀摩、課例打磨、課堂實踐、課后反思、完善校本教研等方式來提升教育教學水平。例如,我們學校每個月都設置了一次校本教研活動,每次校本活動都有課題,各位教師分工明確,積極備課、探討,每次教研活動都由年級領導進行記錄,促使教研活動有效進行。作為青年教師要有成長規劃:我們成長有多快,我們將來成長的目標是什么,我們應該有什么樣的行動……讓行動既存在于我們的校本培訓,也在于網絡學習等多種途徑。
青年教師應該立足自主培訓,激發行為自覺,多參加學術會議。學術會議有學校組織的,也有自費外出參加的,同樣我們可以選擇網絡自修,因為從網絡研討過程中,我們可以取長補短。比如,我講到“產業轉移”時,覺得課題內容比較枯燥,學生興趣不濃,通過網絡觀摩名師講課,我細心琢磨。聽名師怎么講,聽他是怎么導入,怎么進行關聯教學,怎么布置作業,受益匪淺,并嘗試著把這些方法融入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使自己的課堂更接地氣。因此,我主講的“產業轉移”榮獲省優質課比賽一等獎,進一步提升了我的網絡學習熱情。
在教學工作中遇到學生學習、生活困難該如何去解決呢?那就需要我們給予一份尊重,一份特殊的愛。讓學生從自卑、自負轉為自信,需要學校、社會、家長、老師全方位的那一份潤物細無聲的關懷、呵護,所以我們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
比如,我班上曾有一位特殊的學生,生活清苦,只有奶奶與他相依為命且脾氣倔,難以溝通,在校不愛學習,又極其任性。有一次他地理考試只考了17分,所有科目加起來不足200分。了解他的情況后,我首先幫助他解決經濟上的困難,在政教處給他申請特困生補助,每年申請到5000元。另外,從學校內部申請學費減免,使他不再為自己的生活擔憂。繼而又和辦公室老師商量積極獻愛心,捐衣捐款,出于他自尊心的考慮,我們將新買的衣服與洗干凈的舊衣服一起給他。考慮到他飯量大,有時吃不飽,我將飯卡私下給他,偶爾還將他領到教師食堂吃飯。通過老師點點滴滴的關懷,他的思想在慢慢轉變,成績也漸漸提高了。為了繼續增強其自信心,我安排他做一次國旗下的講話,我們一起打磨講稿,他講得非常好。因為有家長和老師的配合及學校支持,自此以后,他表現越來越好了,最后考入理想院校。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矛盾一直都存在,并且還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如何處理、化解師生之間的矛盾是我們要思考的。我們作為教師在處理矛盾沖突時,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我覺得通過側面的方式來化解矛盾比正面更有效,例如,我班級有一名男生不交作業,我采取書面契約方式來改變他。一次沒有交作業,我也不問他理由,兩次沒交作業我還不問他理由,三次沒交就將他叫到辦公室,在他完成作業后,先和他進行知識點和學習方法的溝通,借此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然后再將話題轉到為什么沒交作業、遲到等問題上,如果他能說出合理的理由,我選擇相信他。我們就此達成一個簡單的文字協議:以后你該怎么做?作為老師,如果我講得不清楚,課后你該主動提問,老師提出要求你又該怎么做。這樣一來,取得效果還很不錯。
老師和學生發生矛盾沖突主要是教師希望自己教育的每個學生都很優秀,希望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而學生無法理解老師的想法,偏離軌道,因此才時常產生矛盾沖突,遇到這樣的問題,教師應該尊重他們,科學、平等地對待學生,學生才能自由和諧主動地發展,例如我在遇到課堂學習氛圍不濃,少數學生不愛學習的問題上,會利用和學生的交流過程中,對癥下藥,一個個解決。課代表送作業、拿作業時經常與他交流,與其他老師溝通,看大家采取什么方式來解決。另外,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經常在課前或課后播放一段與課程相符合的兩三分鐘短視頻,比如我在講到“氣候的降水類型”時,在課程結束時播放來自網絡改編的一個音樂視頻《你不知道的事》版《降水的類型》,熟悉的旋律,改編的歌詞,“降水有幾種類型,你可會分析,天空飄滿了水汽,但怎樣會落地,氣溫高,對流旺盛之際……”原歌都會出一份力,足球場內外上演著一幕幕的歡喜和悲情。足球是一項激烈的對抗運動,考驗著場上隊員拼搏進取的頑強意志,無論本隊領先還是落后都不能放松警惕,不到比賽結束,場上的比分都可能發生變化。其中一場比賽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在上半場2∶0領先的情況下,下半場被對手連進三球,最終輸掉比賽。但在這場比賽中,雙方同學都學到了很多,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停止努力,更不要沾沾自喜,沒到最后一刻都可能發生改變。就像高考一樣,我們應該珍惜現有的時間,積極戰勝它。更是有很多同學輕傷不下火線,繼續戰斗在球場上,直至中場哨響。足球需要團隊協作,高二七班的宮××同學是全校足球技術最好,能力最強的球員,可由于球隊整體實力較弱,他使盡渾身解數都無法幫助球隊取得勝利,而整體實力平均,善于團結協作的高二一班則贏得了最終的冠軍,這充分詮釋了足球是一項團隊的運動。
通過本次足球賽,同學們從中收獲頗豐。高考也正像是一場足球比賽,現在的學習就好比日常訓練,既要堅持不懈地練習,還要培養強大的心理素質,以實現臨場完美的發揮。在一次家長會上,學校向家長們通報了本次足球賽的情況,聽說孩子參與其中,家長們非常高興,在他們印象里,自己的孩子并不喜歡運動,沒想到自己孩子能參與進來,并通過運動培養了他們開朗的性格;還有的家長感謝學校提供這樣一個平臺,因為孩子喜歡踢球,也非常希望孩子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多踢一些正規的比賽。學生宮××的家長對老師說,孩子喜歡運動喜歡踢足球,希望學校培養一下,未來通過足球考入體育專業學習,也算實現他的足球夢。家長的支持對于學校和老師是很大的鼓勵,學校希望以活動為平臺,來激發學生對足球的熱愛,在未來能將校園足球聯賽越辦越紅火,越辦越專業,從中選拔和培養優秀的足球人才。為此,學校非常注重足球教師的專業性,在去年年底專程到東北師范大學招聘了一名有過大學生足球聯賽經歷的碩士畢業生,希望通過高水平教師的帶動,立足教學,全面提升學生的足球水平。
升學的壓力使社會和家長普遍認為踢足球是會影響學習的,不愿讓孩子踢球。其實只要引導到位,足球不僅可以促進學習,還可以促進德育的發展,而這次我校足球活動的成功舉辦充分證明了運動與學業并行不悖的道理。學生每天都長時間坐在教室,不僅身體不能放松,學習的緊張心情也不能得到緩解。讓學生適當到足球場活動,享受陽光的照耀和運動的快樂正是他們這個年齡所需要的。我校將把足球發展的目標放在普及全體同學上,深入貫徹“以球育德,以球健體,以球促智”的理念,使學生人人會踢球,班班有球隊,特別鼓勵更多女生參與到足球活動中,力爭將我校建成足球特色學校。
·編輯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