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瑪次旺
(西藏山南市扎囊縣吉汝鄉吉汝完小 西藏山南 850800)
淺談培養藏族小學生漢語口語交際能力的途徑
嘎瑪次旺
(西藏山南市扎囊縣吉汝鄉吉汝完小 西藏山南 850800)
《漢語課程標準》指口語交際的目標:具有日常交際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和交流,初步學會文明的進行人際溝通與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然而在西藏地區給學生教漢語時,常把漢語口語交際在日常教學往往被忽略,缺乏漢語口語交際的聯系,使課堂變得死板。隨著社會發展,漢語口語交際將成為西藏必備的能力。
培養 漢語 交際能力 途徑
本人多年來從事第二語言教學(漢語教學),學生全部來自西藏農牧區,不僅漢語基礎差,而且大部分學生表達漢語都很困難,這就給漢語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經多年實踐,如何培養藏族學生的漢語口語交際能力,就成了我教學中的一個重點。
在西藏農村地區,日常生活中使用藏語是為了實現某種具體的意圖,如:聊天、購物等等,而在實際教學中的漢語口語交際所負擔的任務很復雜,一般而言,學生通過漢語口語交際來理解和掌握新知識;教師通過課堂漢語口語交際來完成每節課的知識傳授任務;通過課堂口語交際,是學生滿足自己所追求的知識和能力的需求。如何創造語言環境呢?在西藏地區,農牧民學生一生下來就生活在農牧區,環境很閉塞,以藏語和地方方言為互相溝通的最主要語言,根本沒有漢語口語的環境。農牧民學生只有上了學,才開始接觸漢語,那么對于他們而言,學校就成為接受漢語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主陣地,學校擔起這個任務,教師應當承擔培養農牧民藏族學生漢語口語交際能力的責任。[1]
西藏的社會可以說成是跨越式發展,隨著各民族間交流的不斷增多,漢語口語交際越來越成為人們工作、學習、生活中的主要交際形式。因此學校根據社會發展的需求,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的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在西藏農牧區進行漢語教學,漢語口語交際一定要引起廣大教師的關注,如何培養藏族學生漢語口語交際能力,成為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
當代西藏農牧區藏族小學生口語交際的現狀如何呢?通過這幾年的小學教學,通過與眾多師生的接觸,了解到農牧區藏族學生在口語交際上存在很多缺陷。[2]
分析農牧區藏族小學生口語交際存在的障礙,我認為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不愿意說
所謂不愿意說,是指學生說話經常出現根本說不口的現象。不知道該怎么說。這種情況多出于學習較差的學生,他們漢語基差,思維較慢,漢語口語能力得不到鍛煉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和那語口語能力的發展。通常他們表現為不愿意與人說話。
2.不敢說
雖然這類藏族學生的外在表現與“不知該怎么說”的學生有些相似,但卻有本質的不同。他們會說,但因為害怕說錯漢語而緊張的心理或因為保守的心理而不善于表達自己。
漢語口語交際能力培養是漢語學科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只有在漢語課堂教學中應當始終重視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才能提高西藏農牧民地區小學漢語教學質量。
1.提高漢語基礎知識
提高漢語基礎知識這一問題是對西藏農牧區小學而言,是個特殊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首先打好基礎,應從學生的讀寫能力開始,因而每節課的生字、詞語、句子為重點,特別注意與日常生活有聯系的字詞句的學習。其次每節課上課之前,可以讓學生用學過的字詞句編故事,或講述自己聽過的一條新聞。最后,要在課堂教學之中充分的利用好教材資源,培養學生的漢語口語交際能力。如:對西藏地區使用的漢語教材中每一章都有漢語對話課,讓學生經常性地練習對話,利用好每章的基礎知識訓練中的聽力訓練,還利用好很多劇本和歌詞為主課的練習。[3]
2.利用好生活化的情境
漢語課堂源于生活又反映了生活。可以根據教材安排的內容在課堂上直接呈現或者再現學校、家庭、社會生活中類似教材內容的某一件事或某一現象,讓學生直接面對。或走出課堂,直接介入生活,以真人為對象,以真事為內容,在老師的指導下,展開真實的交際活動。例如教學課題:火車的故事。一個早晨,上課鈴響了,我走進教室,沒正式上課之前,我先發問:“我們西藏現在通了火車了沒有?”“你知道青藏鐵路創造了哪些國內外的第一?”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氣氛很熱烈。我心中很高興,興致盎然的開了課:“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火車的故事》。”案例中,學生們在知情的情況下興致很高,說明在沒有約束的情況下學生是很樂于進行口語交際的。通過這一情境的創設,同學們的跳出課堂,他們敢于說,想說,就像下課是同學們之間的聊天,進入了自然交談的口語交際之中。[4]
3.鼓勵學生參與討論
針對藏族學生因為害怕說錯漢語而緊張的心理或因為保守的心理特征,鼓勵學生參與和學會討論,有利于促進學生靈活地運用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藏族寓言故事《錦雞、兔子、猴子和大象》一課時,我要求學生看反映故事內容的五彩圖講這個故事,我要求學生經過討論進一步改進用漢語講藏族故事的辦法。在討論中,有的主張用先寫后講,認為這樣會更加會精彩;有的主張用即興講故事,因為可以減少許多環節,還可以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
培養藏族學生的漢語口語交際能力應該是一個綜合的過程,其途徑也有很多,但這些途徑應該是一個整體。正如新課程標準解讀所言:第一、堅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第二、重視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當然,以上僅就針對藏族小學生常見的培養途徑進行了分析,培養藏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途徑應該還有很多很多。無論運用何種途徑,關鍵還是看是不是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否則只能望語興嘆了。
[1]羅全軍 . 《淺談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陜西教育》 - 2008
[2]倪文錦.謝錫金. 新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6.
[3]藍瑞臻.《農村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途徑》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4]中小學.《漢語新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