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謹謹
(新疆維哈密市伊州區第十三小學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 839000)
淺談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翟謹謹
(新疆維哈密市伊州區第十三小學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 839000)
小組合作學習指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教學方式。以“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中心,著眼于人發展,著眼于兒童獲取信息的多向交流,營造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使每位學生自由性得到發揮,為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自主探索能力打下良好基礎。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能力的發展。
時效性 課前分組 教學組織 小組合作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已經被打破,出現了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其中教師們最長用的就是小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教學方式。這種形式,以“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中心,著眼于人的發展,著眼于兒童獲取信息的多向交流,能營造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使每位學生的自由性得到發揮,個性得到張揚,為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自主探索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在當前教學活動中,雖然每位教師都在有意識的搞小組合作學習,但是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是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時熱鬧非常,但是深入到學生當中我們會發現很多轟轟烈烈的小組討論其實只是流于形式,有的小組甚至是并沒有所有學生都參與其中。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能力的發展,還容易養成學生不善于傾聽的習慣。那么,如何提高小組合作的實效性,就是我們當前教師最應該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開展合作學習,首先應合理地劃分好學習小組。組建學習小組,應先對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心理素質、家庭情況、性別等進行綜合評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合作小組,采用“組內合作,組外競爭”的機制開展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習,組內成員要有明確的分工,在一個階段每人都應有相對側重的一項責任,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如小組討論的組織負責者、記錄員、資料員、評分員、匯報員等,一定時間后,角色互換,從組織形式上保證了全體同學參與合作的可能性,使每個成員都有責任、有事做,都能從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體驗、鍛煉和提高,切實提高學生參與合作的效率。[1]
由于小學生年齡小,自主能力差,采取合作學習形式時,需要教師精心組織,避免學生在互相爭執及實施中拖延寶貴的學習時間。在合作學習時,不可避免學習伙伴之間會存有意見沖突,學生往往會爭論不休,既浪費了合作學習的時間又沒有達到對知識的充分交流和理解。因此教師在布置合作學習的任務后,應深入到學習小組中去,引導學生學會自我“反省” 在充分表達自己意見和觀點的基礎上,養成自我反省的習慣。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如何把別人的意見歸納起來,怎樣在別人意見的啟發下完善和發展自己的觀點,怎樣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怎樣大膽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鼓勵學生輪流發言,找出意見相同之處,提出意見不同之處。并著重針對的不同之處發表自己的觀點。[2]
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容積和容積單位時,在計算不規則物體的容積時有一個小組在談論時意見就發生了嚴重的分歧,有的學生認為用排水法不能計算所有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如木塊等浮在液體表面的物體就不能用排水法,而有的學生認為雖然木塊浮在水上但是我可以人為地把它按在水中,水面仍然會上升從而可以計算出木塊的體積。此時教師應適時制止學生的無效爭論,可以讓學生找出兩種意見的沖突之處:能不能將物體認為地按入水中?如果按入水中會出現什么問題?學生針對于這兩點不同之處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很快總結出:木塊等漂浮于液體上的物體用排水法計算體積不準確,可以用排沙法來計算。
開展小組合作后常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交流,但是小組代表一站起來的發言就是“我認為……”“我覺得”,往往不是代表本組意見,而是代表個人意見。因此教師在評價過程中應更注重對小組集體的評價,以及讓學生在小組之間的評價。教師在評價時應主要圍繞這么幾個方面進行評價:是否能夠有序地主動地參與合作討論;發言是否勇躍;探索的問題是否有所發現等等。而學生在小組間的評價應主要圍繞是否在小組學生之間相互合作、互相幫助。是否在別人的發言中對自己有所啟發。如在學生匯報完成后教師可以提問“你們組還有需要補充的嗎?”或者“你們組能說一說在本次討論中誰的貢獻最大?誰對你提供的幫助最多嗎?”這種多元多維的評價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高了合作學習的時效性。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決不僅僅是教師通過書本形式的教材將知識、經驗傳授給學生,而是一種師生共同探索新知的發展性活動的體系。學生在與教師的教學交往中不是被動地復制或承受外界影響,而是有選擇地接受教師的影響,積極主動地去選擇、形成與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與集體教學不同,小組合作學習提倡充分開發課堂中的人際交往資源,建立全面完整的教學交往結構,利用多種類型、多種層次的教學交往來推動課堂教學的進程,促進學生掌握知識和個體社會化。因此在開展小組合作活動時,應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深度挖掘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集體講授與個別輔導相結合,因人施教,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效性,真正把小組合作學習落到實處。
[1]林雷 張曦 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策略和時效性評價
[2]葉雪華 時效性:小組合作學習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