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華
(吉林省長春市第四十五中學)
?
初中生物教學中網絡手段的應用分析
吳麗華
(吉林省長春市第四十五中學)
摘要: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和發展,引領我們逐步走向信息化社會,計算機的應用廣泛地分布于各個領域。重點探討計算機技術在教育方面帶來的變化,包括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以初中生物教學中網絡手段的應用分析為例,全面分析了網絡手段對于教學質量的重要性和意義。
關鍵詞:網絡手段;初中生物;教學方式;教學改革
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計算機技術早已應用于我國的教育領域并且得到迅速的發展,計算機網絡在教育中的全面推廣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新時代學生的必經之路。
計算機作為一種技術載體,網絡作為一種信息橋梁,無論是在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育觀念,還是教育結構上都帶來了教育領域的改革。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如今的社會離不開計算機網絡,計算機帶來了信息化的科學技術革命,深入滲透到生產、消費等各個社會環節,教育只有適應這些變化,才能為社會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隊伍。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學習科目的內容和深度都在不斷增加,而簡單的黑板、粉筆已不能滿足我們對教學的要求。以初中生物教學內容為例,生物教學其中重點涉及人的形態結構、生理知識以及以生理知識為中心的生物的起源、生長和發育等生命現象和規律,涉及人體的結構及生理,男女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初中生物課很大程度上成為學生了解生理的第一堂課,但有了計算機和網絡手段的應用,完全可以以圖片、PPT、動態圖的形式向學生展示男女性在生理上的差異以及人的繁衍生殖,以動畫的形式演示精子和卵細胞的相遇結合,這對于學生了解異性以及學生的生理健康都顯得尤為重要。在學習生物物種的課程內容時,可以通過網絡向學生展示沒有見過的生物物種,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充滿自主探究的熱情。
計算機在生物教學中的實際應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計算機作為課堂教學內容的展示平臺
計算機作為教學工具,可以充分利用播放幻燈片、實驗動畫模擬、錄像等形象直觀的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直接給學生視覺等多方面感官以刺激,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化難為易,突破重點
生物教學的內容不免比較抽象,部分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比較難掌握,便形成了生物教學的重點、難點。計算機可以使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特別是在動態的演示方面,給學生立體感和動態感,使教學難題變得直觀通俗,大大彌補了傳統教學的死板僵硬。
3.教學互動,學生參與
講臺不僅是老師授人以知識的地方,更應該是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網絡手段的應用,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給學生和老師搭建了溝通的橋梁。老師把教學內容展示出來,學生結合自身學習進度加以理解接受,對于疑難困惑學生便可以及時提出,及時得到解決。同時老師也可以讓學生講解知識,提出自己的看法,讓學生之間互相學習,體會到學習溝通的樂趣。
4.克服局限性,展開無限的想象
想象是人類進步的動力和源泉,傳統的教學離不開書本,書本的內容極其有限,加上教育模式的呆板,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創新能力和想象力的發展,然而網絡的應用給予了學生無限的學習空間、大量的學習資源和生物科普知識,學生針對自己的疑惑和興趣,能在知識的海洋里翱翔,收獲到課本上沒有的知識。
網絡不可否認是時代賦予教育必需的方式和工具,但我們也要合理運用網路,才能充分發揮網絡的巨大作用,如果盲目地應用,忽略了方法,舍棄了教學的本質,只能適得其反。在教學過程中有必要注意以下問題:首先,明確教學目的,網絡手段只是工具,我們的目的是傳授知識,不可本末倒置;不能拋棄課本,而應以原教材為出發點,適當展開;不盲目追求形式美觀,做表面工作,不務實;不能過度依賴網路,要與傳統模式相結合,發揮各自的優勢;注重互動,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把握好教學進度和知識密度,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不能盲目追求內容和速度;克服網絡中的不良信息,積極引導學生正確健康地利用網絡自主學習。
參考文獻:
高寧悅.初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應用策略分析[J].生物技術世界,2014(10).
·編輯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