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
(遼寧省瓦房店市第三十七初級中學)
淺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探索
張宇
(遼寧省瓦房店市第三十七初級中學)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積極參與到語文學科的課堂教學改革中,并認真總結了課改經驗:認真研讀課程標準,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改革創新,并在前行中及時反思不足。其中,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方面的探索成果較為顯著,并總結出了自己的經驗。
語文課堂教學;課程標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基礎教育改革已經進行了十多年,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如,關于課改的理論研究逐漸趨于系統化,在課堂教學中也積累了一些成熟或不成熟的經驗。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我從事基礎教育7年來,不斷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的指導,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在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中積極探索,不斷改進,總結了一些自己的經驗。
就語文學科來說,新課標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發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體現語文課程的實踐性和綜合性,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我時刻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來做,不斷推進語文課堂的教學改革,真正實現語文課堂的價值。
(一)教學內容方面
1.情感教育貫穿始終
語文課有豐富的人文內涵,我把這些內容滲透到日常教學過程中。如《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這篇文章不是人物傳記,卻記敘了聞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跡,表現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贊揚了他的革命精神。“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人家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聞一多先生這種樸實的做人做事原則,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體會出來。
2.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語文課程要注重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想象力,開發創造潛能,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亞早期的重要戲劇作品,是一部具有極大諷刺性的喜劇。單純的分角色朗讀還不能將文章的精髓完全地表現出來,因此,我鼓勵學生將這部戲劇排演成舞臺劇,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我看來,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要在正確理解、把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對教材內容有所“輻射”。一篇課文往往有多個主題,如《散步》一文,有人認為文章主題是表現中年人的責任,有人認為是表現親人間的相互理解,有人認為主題是對生命的禮贊和尊重。我在教此文時,把重點放在了文章主題的分析上,對文章的主題展開積極的討論,在討論中把握多個主題,同時也深化了文章的內涵。
(二)教學方法方面
1.興趣導入法
莎士比亞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就語文課程而言,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我認為這應從新課的導入開始。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的導入,先給學生講美女蛇的故事,進而引出這篇文章,我們再細細品析這個故事,揭開謎團。美女蛇的故事本身就驚險離奇,引人入勝,加上我的巧設懸念,自然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問題啟發式教學
問題啟發式教學,簡單來說就是指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采用多種方式,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核心,提出有效的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快樂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
我在語文教學中積極嘗試使用這種教學方法,發現要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必須要做到:提簡潔易懂的問題,提有效問題,提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提符合學習規律的問題。所以每一堂課前,我都會精心設計所提的問題,并且嚴格控制問題的個數。實際的教學效果表明,這樣做不但有利于教學內容的深入挖掘,也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更有利于學生思維方式的拓寬。
3.實行分組教學,提倡“一幫一”
在教學中,我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所教的班級都實行小組制,每個班5個學習小組,每個組5~6人,組內設組長1人,副組長1人,組員3~4人。每個學習小組都均衡分配成績優等生、中等生和差生。無論是自主學習時,還是合作討論時,抑或是課后輔導時,我都提倡“一幫一”——有能力、學會了的學生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最后要達到全組、全班都學會了的目標。
4.因材施教,尊重個體差異
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在長期教學實踐中首創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也就是說在教育教學中要尊重個體差異,各因其材。在教學中,我會細心觀察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個性特點,對于他們擅長的方面我會給予鼓勵,不擅長的會幫助他們改進;對于勤奮好學的我會指導他們學習方法,懶惰不思進取的我會采用激勵機制。實現分層次教學,人人有所獲,特長能發揮,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我積極探索課改之路,爭取形成自己的理論成果,為課改作出自己的貢獻。同時,本著對每個學生負責的態度,踏踏實實教好每一節課,讓學生在我的課上所學到的能受益終生。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