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志剛
(湖北省十堰市東風高級中學)
淺談英語教學中的學法指導
席志剛
(湖北省十堰市東風高級中學)
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就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生在畢業之后必然會面對復雜的社會環境,接觸不斷更新的知識體系,這就需要他們不斷學習和充實自己。尤其對英語這種語言學科,如果掌握了終身學習的方法,將對其職業發展大有裨益,這就需要教師在中學階段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學法指導,培養他們的學習習慣,這樣才能提高他們終身學習英語的能力。
素質教育;學法指導;學習習慣
在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除培養學生語言素質、思想素質、文化素質之外,還要指導學生如何掌握正確的學習英語的方法,開發他們的學習潛能,幫助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他們自學英語的能力。因此,教師就需要積極探索有效的英語的學習策略和方法,進而指導學生,讓學生學會學習。
(一)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
1.制定學習計劃
幫助學生制定好的學習計劃有利于學生有條不紊地推進學習進程。有計劃就有了學習目標,也就有了學習動力和努力方向,教師要指導學生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目標要具體且能夠在短期內得以實現,而非好高騖遠。一旦制定了可以實現的目標,學生的學習動力就會增強,從而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潛力。
2.養成預習自學的習慣
課前預習自學是學生學習新課知識,從而取得高效學習的基礎。做好預習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學生在自學預習的過程中,可以找出自己比較感興趣的知識點和學習內容,這樣就避免了被動學習。
3.打造高效課堂
實際上,學生提前做好了預習,對打造高效課堂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課堂的學習時間是有限的,老師教授知識也是從重點和難點的內容出發,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學生就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不能三心二意。作為教師,尤其是在英語課堂上,課前要求學生準備好筆記、課本以及詞典等必用的工具,在講解過程中,學生可以迅速地將老師講的重點內容記在筆記本上,遇到不懂的詞或句型都可以及時地查閱詞典,做到有的放矢,這樣才不會亂了分寸。
4.課后勤于復習鞏固
遺忘學的規律告訴我們,對已經學過的知識而言,忘記的速度是由快到慢,因此復習要及時。復習的時候要不斷反復。尤其是在記憶詞匯的過程中,可以將詞分成幾個模塊,每天在記完某一個模塊后,要把之前記過的模塊再重新過一遍,如此反復就會達到記憶的最佳效果。同時通過做一定量的練習來加深對舊知識的理解,也能對“知新”起到一定的效果。
5.勤于積累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句話告訴我們積累的重要性。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它不同于其他的學科之間有內在的邏輯性。英語知識對學生而言是比較散的,要想將一些知識歸納成一個體系談何容易?僅僅憑借單純的大腦記憶去完成歸納是不可能的。因而,老師應要求學生有意識地多積累知識。如,收集在閱讀中出現的高頻詞匯,做過的錯題、經典題,并在復習時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
(二)利用教材進行學法指導
教材是學生系統掌握知識的主陣地,是教師傳授給學生相關知識的主要媒介,學生學習如果沒有教材就沒有方向。學生的學習時間有限,要想全面地鉆透教材而學到系統的知識也是不現實的。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掌握教材知識的過程中如何幫助學生學習獲取知識是至關重要的。教師不妨采取下列方法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
1.對比指導法
在掌握英語知識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一些拼寫相似、語意又不同的詞匯和短語,對它們的理解易產生混淆,此時,教師要及時地引導和點撥,教學生對這些知識進行分析比較,搞清它們之間的區別,從而加深對它們的印象。
2.互動討論法
教材的編寫是順應新課程改革要求的,從內容安排上就會要求教師不再用以前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教學生,而是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將知識展現給學生,同時要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課堂上教師應積極組織學生分成小組,對某個特定的知識進行相關的討論,從而在討論互動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不斷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3.啟迪思維法
學習是一種終身的活動,教師不可能指導他們的一生,因而對學生思維的啟迪尤其重要。對知識的掌握也不能用固定的思維模式,而是要采取多種方法。教師教會學生如何用創造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去理解問題、解決問題,仍然是當前素質教育過程中值得探索的問題。
葉圣陶先生曾指出:“教,是為了不教?!痹诟咧杏⒄Z教學中,重視學法指導是“教會學生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叭祟惿鐣堰M入終身學習的社會”,讓學生愛學、會學、學好,并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這是新世紀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中學英語教師必須擔負的責任。
[1]陳穎.投入型學困生學法指導[J].新課程(綜合版),2016(8).
[2]于素梅.體育學法指導從理論走向實踐[J].中國學校體育,2015(1).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