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華
(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學)
關于高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的研究
張梅華
(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學)
近幾年來,教育改革一直在不停地推進,在新形勢下,各科的教學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就來討論一下,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什么是讀寫結合的策略,教師在教學中又應該如何來實行讀寫結合的策略,希望能夠對各位語文教師有所幫助。
高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
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指的是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教學策略,閱讀與寫作二者是密切聯系的,他們是語文教學中的兩個基本點,閱讀是寫作的重要積累,寫作也是為了讓人閱讀的,這兩者是難以分開的,所以要進行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
1.理清閱讀學習和寫作學習之間的關系
閱讀與寫作都是高中語文的兩個重要的學習內容,它們在高考中也占有一個很高的分數,因此很多教師都是把這兩個內容分開來進行教學,他們認為這兩者之間是矛盾的,如果在課堂上花很多的時間來進行閱讀的教學就沒有時間來開展寫作的教學,如果在課堂上開展寫作的教學就沒有時間來進行閱讀的教學。我國有句古語說的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得多了自然寫作的時候就有素材可以運用,寫的多了也能提升閱讀的能力。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首先要指導學生正確認識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關系。
2.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滲透寫作教學
既然說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的,那么教師如何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滲透寫作的教學呢?眾所周知,無論是教材中的課文還是平常學生手里的閱讀讀物,作者用詞用語都是非常講究的,因此教師在讓學生閱讀的時候要著重去觀察作者是如何用詞的、都有哪些修辭手法、是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情的,讓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深入剖析作者的語言運用,從而在寫作中自己也可以參照這樣的模式來進行,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另外,閱讀中有很多素材是學生可以積累下來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的,教師也可以重點去引導學生。舉例而言,在學習《離騷》這一節課文時,雖然這一篇并不是我們現在常見的白話文,但是學生也可以從中去學習屈原是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的,從而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在學習《記念劉和珍君》這一篇課文時,這是魯迅先生為紀念劉和珍所寫的文章,其中有一句“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廣為傳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這一句話摘抄出來反復閱讀并加以改編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發現閱讀中可以運用到寫作中的內容,并記錄下來,為寫作打一個良好的基礎。
3.在寫作教學中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寫作教學涉及語言的組織、素材的運用和前后文的呼應等,教師在寫作教學的時候同時也是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的過程。我們不能說所有的閱讀都有一個“套路”,但是比較優秀的閱讀素材都有著大致相同的優點,教師在教學生如何去組織語言的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去看看自己平時所閱讀的素材是如何組織語言的,在教授學生如何運用素材的時候也可以告訴學生如何去分析閱讀中的素材,在教授學生作文要前后保持一致時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著重去看看開頭和結尾是不是包含著文章的重要內容。作文的教學也是閱讀的教學,作文教學的過程也就是教師引導學生把平時所讀的東西寫出來的過程,是經過大量閱讀之后的實踐過程,所以說進行寫作教學也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4.在課外活動中注重“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
語文注重的不僅是課上的教學,更應該注重的是學生平時點點滴滴的積累,很多教師都會展開一些“我愛讀書”“讀書交流會”之類的活動,這個時候教師更要注重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讓學生通過課外的閱讀去積累寫作的素材、學會語言的組織,也讓學生從中去挖掘文章的內涵,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和作者的情感表達,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很多教師會說這是學生的課外活動,學生想讀就讀,我們并沒有權利去干涉,更不管學生讀什么、怎么讀、能不能真的從中學到什么東西,這樣是不對的,即使是課下的閱讀,教師也應該注重讀與寫結合,告訴學生如何閱讀、如何積累素材,讓學生通過一種形式收獲兩種進步,這才是語文最高效的教學形式。
綜上所述,讀與寫看似是兩個不同的整體,一個是通過嘴和眼睛去學習,另一個是通過自己的手和語言去描述,但實際上兩者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沒有閱讀,學生就沒有寫作的素材,不會語言的組織,寫作的能力只會一直處于一個很低下的水平;沒有寫作,學生就不知道應該在閱讀的時候著重于哪些重要的點,閱讀的能力也就不能提升。因此讀與寫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讀寫結合。以上的內容僅是個人在教學中針對“讀寫結合”策略的一點建議與思考,希望能對各位教師有所幫助,希望學生的讀寫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1]張靖.高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1.
[2]謝文初.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思考與探索[J].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2012(12).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