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
(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都梁中學)
淺談地理教學中作業布置的藝術性
王佳
(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都梁中學)
課堂應該說是每一位教師教育的主陣地,但是課堂上教師講授的知識究竟有多少是被學生所吸收、所掌握的呢?這是每一位教師值得關注的問題,那么怎樣了解學生對這節課的掌握情況呢?那就要用作業來衡量了。作業是課堂教育教學的一個延伸、一種延續,作業可以幫助學生復習、鞏固當天所學習的新知識、新內容;同時作業的巧妙設計又能夠提升學生的能力,并且也能夠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并且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作業布置;藝術性;地理
每一位教師都知道任何學科都需要有自己的作業,這樣才能檢驗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究竟掌握了多少,有多少內容還需要我們來加強練習,同時作業也是用來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升能力的,并且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究竟要怎樣布置作業?布置多少作業?什么樣的作業是學生所喜歡的,不厭煩的呢?我想這應該是每一個教師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布置作業時,教師應該從多個角度來思考,從多角度切入,例如,從溫故知新中思考,從啟發理解中思考,從比較綜合中思考,從誘導想象中思考,同時也可以從設計相關的地理情境問題中來啟發學生的思維,同時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也不要僅僅局限于單純的書本操作性練習,同樣也要重視書面形式以外的練習模式,使練習不僅能起到檢驗學生效果,復習鞏固提高的目的,而且能夠起到舉一反三、促進遷移的作用。我在給學生布置作業的時候主要是遵循了下面幾個原則。
任何學科知識的學習都離不開基礎的掌握,地理學科也不例外,所以我在布置地理作業的時候,首先從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上入手,看看今天學習的地理基礎知識學生掌握了沒有。比如,在講解必修一第一單元從宇宙看地球的時候,這一部分內容都是需要學生進行記憶的,有一些是必須記住的,有一些是通過理解記憶的,但是不管怎樣,首先要記,所以在布置這部分作業的時候,我就要求學生先自己看書,溫故一下所學習的內容之后,來完成作業紙上的填空題,利用填空題的形式,把學生應該記憶的內容和要掌握的知識填出來,這樣就對學生學習的最基本的內容進行了一次鞏固,會讓他所學習的知識點更牢固地記憶到自己的腦袋里,為更進一步、更深入地學習打下基礎,這樣學生學得也會比較輕松。因為必修一是每個學生學習地理學科感覺最難的一本書。
科學家發現,人類有很強的獵奇心理,我們從祖先那里遺傳來的天性,讓我們為了生存必須時刻對危險保持警惕。從教學中發現,獵奇心理,也恰恰是打開學生心靈之門的鑰匙。在地理作業的布置上,我也用上了學生的獵奇心理。
例如,我在講解了必修一第二單元從地球圈層看地理環境第一節課巖石圈與地表形態中的內力作用背斜和向斜時,布置了這樣的一個作業,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盱眙象山地質公園的地貌,讓學生自己給我一個結論,你所看到的象山地址公園的地貌是背斜還是向斜?為什么是這樣的?這里的人們為什么把它叫做“假向斜”?作業剛剛一布置學生的興趣就來了,我可以看見他們的眼里冒著光,就像是狼看見了獵物一樣,這種光是對知識的渴望,對大自然中這種地貌為什么是這樣的一種好奇?課下學生自發形成小組、一起觀察、一起討論、一起研究,作業完成得有模有樣。
趣味性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有趣的、感興趣的,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興趣,那什么是興趣呢?興趣是指一個人經常趨向于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力求參與某項活動,并具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興趣是學習的摯友,是學習的一種原動力。凡是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認識它、掌握它。因此,在地理作業布置中,提高教學成績,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無疑是一條重要的途徑。
學生對你布置的作業首先感興趣了,那么你的作業他是一定會用心去完成的,也就達到了你要他完成的目的。例如,在學習常見的天氣系統時,這部分內容是每一屆學生都很頭疼的內容,弄不清楚冷鋒、暖鋒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的天氣情況,就算是背下來了,也不知道要怎樣去用。我分析了一下,主要原因是他們和實際生活有點兒脫節了,于是我在上這節課的時候在課前布置了這樣的一個作業,讓學生觀察一下這段時間的天氣情況(正值11月份這個地區變天,一天比一天冷而且是下一次雨天氣就變冷一點)。學生的興趣來了,形成小組的形式來記錄天氣狀況,風力大小,溫度高低。結果幾天下來,不用我來講解,冷鋒天氣所帶來的天氣現象,學生張口就來,就連班上平時作業最不愿意完成的學生,這次的作業完成得卻是那么的出色。
作業不是每個學生的負擔,是要利用作業的形式讓學生更喜歡上你的學科,在你所教授的知識中輕松愉快地學到新的內容,并且能夠不斷地自我探索。教師想要你的學生更優秀,你就應該像蜜蜂一樣,廣采百花,然后釀蜜;應當像大海一樣,匯納眾流,成其淵博。在作業的布置上,我們應該更要花些心思,讓學生更想去完成你的作業。這樣你的課他還能學不好嗎?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讓我們繼續努力吧!
[1]徐敏.小議初中地理作業的設計[J].教育教學論壇,2011(26).
[2]馮海燕.論初中物理課外實驗的開展[J].中學生語數外(教研版),2009(2).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