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瑩峰
(四川省簡陽市平息鄉九年義務教育學校)
淺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羅瑩峰
(四川省簡陽市平息鄉九年義務教育學校)
課堂是基礎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就直接影響著基礎教育的效果。有效的教學是成功引起、維持并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預期教學效果的教學。它是有效果的,又是有效益的,更是有效率的。因此,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是否深入其中,是否主動參與,是否有進步、有收獲,是衡量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主要標準。
興趣;師生關系;合作交流;有效性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新理念強調了學生在數學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是數學學習的主人,而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指導者與合作者。因而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經歷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興趣是學生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因素,是學生學好數學的最現實的內因,是學習動力的重要源泉。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1.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精彩的導入是激發學生求知欲,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內在動力。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數學問題的趣味性,創設能有效誘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的情境,使學生的大腦處于活躍的思維狀態,促使學生愉快地學習、敏銳地探索。
2.聯系實際,提高學習興趣
當學習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活的,才會富有生命力。靈活設置與學生的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問題和創設自主參與的條件,可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意投入教學活動,同時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抽象、枯燥的認識,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數學。
教育學家陶行知曾說:“一個老師最大的成功就是把他的學生教的喜歡學自己教的學科。”恰恰數學因其知識體系的嚴謹,在學生心中很容易形成呆板、嚴厲的印象,覺得學數學乏味而枯燥。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更應該熱愛每個學生,用愛心去教化他們,平時要多找學生談心,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使學生從內心上接受你、認可你,這樣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達到“愛屋及烏”的程度,進而喜歡數學這門課程。
高效的課堂教學,重在有效的課堂指導。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每一個環節都應當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設計。
1.創設學習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聯系生活現象,創設問題情境,往往能激起學生對新知學習的熱情,拉近學生與新知的距離,讓學生親近數學。如,進行全等三角形教學是這樣創設的:我們班有兩個全等的三角形玻璃,其中一塊被打碎了,你們能幫老師想想該怎樣去配嗎?這樣的情境一下就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2.抓住教學內容的關鍵,引導學生討論
成功的教育就應該是喚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只有那些喚起學生學習探究欲、驚訝感的教學,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而課堂討論是一種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并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教學方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發現知識、理解知識,并能靈活運用知識。如,講授“軸對稱圖形”時,出示樹葉、衣服、蝴蝶、英語字母、雙喜等圖形,讓學生討論這些圖形具有的性質。學生經過討論得出“這些圖形都是沿一條直線對折;左右兩邊都是對稱的,這些圖形的兩側正好能夠重合……”從而使學生自己得出了“軸對稱圖形”這個概念。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當學習了“軸對稱圖形”之后,可以讓學生兩兩提問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經歷了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直覺、數據處理等思維過程,更有利于數學思維的形成。
合理有效的評價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有力手段。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在評價中,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知識和技能的理解與掌握,也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更要關注他們參與數學活動的程度、合作交流意識以及獨立思考習慣等方面的變化與發展。同時對學生實施評價,要注意學生的個性差異。
總之,有效課堂教學必須致力于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給學生以友愛、平等、快樂、成功的享受。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教學,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并在有限的課堂中有所發展、有所收獲。
林群.教師教學用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