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西藏昌都市第一高級中學)
提高中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教學策略初探
楊靜
(西藏昌都市第一高級中學)
閱讀理解能力是高中生英語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英語教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閱讀理解是一項復雜的智力活動,學生需要通過不斷假設、證實和想象來展開對文本的認知。當前的高中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發展不如預期,想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效率,教師必須要重視詞匯教學,讓學生學會猜詞;開展專題閱讀訓練,讓學生逐漸熟悉不同文體。
高中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教學策略;人教版;高一
“得閱讀者得天下”,閱讀理解是高考英語考查的重點對象之一,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他們最終的高考成績。在實際教學研究中我們發現:進入高中之后,英語閱讀的篇幅長度和知識容量都較初中英語有了質的飛躍,因此很多剛剛步入高一的學生會感到無所適從、束手無策。如何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實現高中英語教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值得我們每一位英語教學工作者深思。本文談談提高中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教學策略。
很多學生之所以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中作者所要表達的觀點和意思,原因就在于詞匯量的缺乏。如果全篇都是中文詞匯的組合,哪怕是連詞成句也能猜出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掌握足夠的詞匯量是理解文章的關鍵,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提出三年使學生掌握3500多個生詞的教學目標,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一方面學生由于學習水平和記憶能力的不同,對詞義和詞的識別并不能達到普遍優良水準,另一方面,即便學生掌握了這3500多個單詞,閱讀過程中他們仍然還是會遇到一些自己不認識的單詞。這兩方面的因素導致學生難以掌握文章大意,影響了他們對作者所要表達意思的正確理解。
為了幫助學生克服生詞對閱讀理解造成的障礙,教師必須做到兩點:逐步教給學生單詞構詞法知識,讓他們掌握同根詞匯的延伸和同義詞、反義詞的拓展;結合上下文,根據上下文語境判斷詞義的基本方法。
1.逐步教給學生單詞構詞法知識,讓他們掌握同根詞匯的延伸和同義詞、反義詞的拓展
英語構詞法與漢語有很大不同,在英語當中,前綴和后綴對于構詞有著重要意義。前綴為“dis-”“un-”的,多表示反義,例如“dislike”“unhappy”,后綴為“-less”的也多表示反義,例如“helpless”“useless”,后綴為“-ly”“-ed”的,多為形容詞,用以形容事物的狀態和性質,例如“smelly”“excited”。學生在掌握詞匯意義的基礎上,在新單詞后面加上前綴、后綴,可以得到截然不同或是意義相關的詞義,相當于多學習了一個生詞,擴大詞匯量的同時也深化了學生對英語詞性的理解。
2.結合上下文,根據上下文語境判斷詞義的基本方法
在閱讀過程中,學生看到連續出現幾個生詞就容易喪失信心,不愿意再讀下去。在高考中,我們是允許一篇文章中出現30%的生詞的,如果不能掌握猜測詞義的有效方法,那就無益于閱讀質量的提高。根據上下文語境猜測詞義最常見的方法,遇到生詞時,應當關注這個詞出現的前一句話和后一句話分別說了什么,再分析句子結構,看一看本句究竟缺少哪個成分,如果缺少謂語,說明生詞極有可能為動詞;如果缺少定語,說明這個生詞極有可能為形容詞。
例,“If you are capable of working twelve hours a day without a rest,and if you can engage in physical exercise for hours without seeming to get tired,then you are indefatigable.”這句話中,“indefatigable”是什么意思?
我們分析這個單詞出現的前后句語義關系可以發現,前兩個分句說“如果你可以工作十二個小時都不休息,如果你可以堅持鍛煉數小時也不疲倦”,這樣的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進一步分析構詞法和句子成分我們可以發現,后綴“-able”代表具有某種能力,橫線上的單詞需要對主語“you”進行描述,因此“indefatigable”為形容詞,可能是不知疲倦、很有能量的意思。
閱讀速度慢是影響高中生英語理解能力進一步發展的另一重大阻礙。在閱讀長段落文章過程中,學生習慣于采取逐字逐句閱讀的方法,遇到一個生詞喜歡死磕,一定要翻一翻字典,挨個查一查每個單詞是什么意思,不弄懂誓不罷休。這種精益求精的學習精神值得鼓勵,但閱讀速度慢下來了,閱讀效率又如何可以提高呢?更何況在考場上,時間就是生命,沒有工具書的時候,又該怎么辦呢?
不同文體的文章有不同的閱讀技巧,英語與漢語在語言表達方式和思維方式上不盡相同,但是在寫作思路上卻有共通之處。指導英語閱讀活動過程中,教師應當讓學生學會調動語文閱讀經驗,掌握記敘文、議論文和說明文等文章的閱讀策略。
議論文是中英文中最常見的一類文章,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是我們閱讀議論文需要重點把握的內容。論點是作者對所議論對象的觀點與看法,是文章的中心,一般于文章開頭的第一段或是最后一段提出。圍繞中心論點,作者往往會提出分論點并進行依次論證,各段落的第一句話經常概括了本段所要議論的主要內容,我們通常將其稱為分論點。在閱讀議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在瀏覽文章標題之后,可以大致確定本文需要論述的對象是什么;閱讀首段或者尾段,基本上可以知道本文中心論點是什么;閱讀各小段的第一句話,可以了解作者是如何展開論證的,分別提供了哪些論據。這些閱讀技巧無論是在中文里面還是英文里面都是通用的。
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文章都有其不同的文體特征,學生如果能掌握這些不同類型文章各自的閱讀技巧,閱讀效率勢必會大大提升。高一的學生經過數十年語文、英語學習經驗積累,已經對各類型文章的基本閱讀方法有了一定了解,英語教師在此基礎之上進行適當點撥和訓練,使學生結合中文閱讀經驗把握英語文章閱讀技巧,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培養高中生閱讀理解能力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需要堅持不懈,遵循學生不同階段學習特點和英語學科教學規律,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工作,一步一個腳印,逐步使學生達到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度的高度統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1]陳瑞霞.淺談如何提升高中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J].教育現代化,2015.
[2]胡曉春.淺談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方法與措施[J].成功(教育),2009.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