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清
(廣西蒙山縣蒙山中學)
高中歷史課堂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
黃清
(廣西蒙山縣蒙山中學)
進入21世紀以來,新課程改革在全國全面鋪開。歷史是一門貫穿古今的學科,新課程改革對初中歷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所謂的“自主學習”,就是學生在課前主動預習、課中主動學習和課后主動復習的全部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創新學生的思維模式,促進有效教學。
高中歷史;自主學習;培養方法;有效學習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中強調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課堂環節中,積極引導學生去發現新的問題并且自己解決問題,在各種學習活動中,逐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傳統的高中歷史課堂采用“講授式”的教學模式,即教師根據課程標準進行備課,課中按照標題進行一一講解,考試之前劃重點進行背誦。這種教學模式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不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所以高中歷史課程標準要求改革這種傳統的歷史教學模式,不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本文通過分析三種培養高中學生自主學習歷史的模式,希望為新課改歷史教學提供借鑒。
“翻轉課堂”即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變傳統的單調的“講授”課為現在的“學生主動學習”課,進而轉變課堂的講授模式和學生學習方式,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要想進行一堂完整的“翻轉課”,必須要協調三個內容,也就是合理的網絡環境、自覺的學生和充足的時間。
例如,在講高一歷史(北師大版)《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制度》時由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熟悉掌握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制度的背景,采取的重要措施以及影響,不斷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在進行本課教學之前,教師先在多媒體上給學生展示出一些問題,即“秦始皇為了建立中央集權,在政治、經濟、文化、思想、軍事等方面采取的措施有哪些?給后世造成了哪些深刻的影響?”教師指導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課本上的知識,試圖去尋找合適的答案。學生在閱讀課本的過程中,順利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同時通過自己的思考又提出了一些新的問題,即“如何正確地評價秦始皇?”等,之后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問題的分析,帶領學生進行了深刻的理解,從而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一個良好的導入方式,在課堂開始就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型的課堂導入方式有:情境再現法、音樂導入法等。采用合理的導入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例如,在講高一歷史(北師大版)《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時,由于本科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熟悉掌握這兩次戰爭發生的原因、經過,分析戰爭對中國和世界的深刻影響。在進行甲午中日戰爭的教學之前,教師給學生提出問題“釣魚島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固有領土,那么我們的釣魚島是在什么時候被日本暫時奪去主權的呢?”指導學生進行思考,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主動性,來引進本課的甲午中日戰爭。激發學生的思維之后,教師再帶領學生進行之后的教學,即“甲午中日戰爭的原因,經歷的重要戰爭,戰爭的深刻影響等”,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新型的課堂導入模式極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促進了學生的有效學習。
合作學習的模式雖然一直被高中課堂教學所倡導,但是并沒有取得實質性效果。新課改下所倡導的合作學習是指在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創新能力和探究本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例如,在講高二歷史(北師大版)《從百家爭鳴到獨尊儒術》時,由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熟悉掌握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形成的原因,各個學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指導思想,并且了解漢代儒家思想的正式形成的原因。在進行本課教學之前,教師把學生分成三個小組,并在每個小組內設置一名組長,配合教師監督學生的學習進度。之后教師給學生提出問題“諸子百家興起的時代背景有哪些?儒家、法家、墨家法、法家等各個學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呢?他們的主要觀點有哪些呢?為什么在漢代確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教師指導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在小組內部進行討論,學生的積極性就很高,同時使平時比較膽小的學生都積極融入課堂教學中。一方面,減輕了教師的工作負擔;另一方面,促進了學生們的有效學習。
在高中歷史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創新課堂教學模式,不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1]鄭健,余文森.高中歷史新課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實踐研究[D].福建:福建師范大學,2006.
[2]林家勤,沈雙一.論新課程指導下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0.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