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潔
(江蘇省常州市花園中學)
如何培養學生的區域地理考查能力
——以《青果巷文化旅游區規劃》為例
邵潔
(江蘇省常州市花園中學)
區域地理考查能力體現了地理學科區域性這個突出特點。區域地理考查能力的培養從地理實踐方面樹立學生的空間意識、區域意識。初中地理教學中可以利用本土資源初步培養地理實踐能力和地理考查能力。以江蘇常州的名巷青果巷的考查為例進行教學設計和實施。
區域地理;地理實踐;教學設計
初中地理核心素養之一的地理實踐力分為四類:區域地理考查、地理實驗能力、地理實作能力、地理創建能力。其中,區域地理考查能力體現了地理學科的突出特點,即區域性。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分布都與地域相關。區域地理考查能力的培養從地理實踐方面樹立學生的空間意識、區域意識。考查區域時要兼顧自然地理方面以及在這樣的自然條件基礎上人文地理發展的特點。
在初中階段,學生學習了系統的自然地理知識后,就可以適當增加區域地理考查能力的培養。可以從學生的綜合實踐和旅游的這個點切入,利用本土資源,初步培養地理實踐能力和地理考查能力。這里將以江蘇常州的名巷青果巷的考查為例,進行教學設計和實施。
首先,初中生的區域地理考查,要先了解這個區域,通過典型建筑和文化代表青果巷來實現。組織學生在網上查相關資料有所了解之后,帶領學生去青果巷進行了一次實地考查。當時,青果巷已經在改建中,從弋橋、南市河那里進入,從正素巷一直穿到新坊橋,繞過史良故居,從第二人民醫院后面的古村出來,一共兩個多小時走走拍拍。實地考查后,讓學生用易企秀制作的音樂相冊,生成二維碼,只要掃二維碼就能進行組間分享。分組通過網絡進行名人故居、文化、飲食等方面的了解。
接著就開始進行教學設計,創設了青果巷旅游的開發規劃情境,主要圍繞青果巷的布局規劃和線路規劃兩塊來展開,在青果巷平面圖上畫出來。加入學生做的視頻、LOGO設計等。課上,以學生制作的視頻導入,引導學生使用Hiteach平臺進行選擇、闡述規劃布局想法,學生非常積極,各抒己見,參與度很高。LOGO設計是想通過學生的考查畫出心目中青果巷的特色名片。學生在指導下不僅畫出圖畫,還配上文字描述,這是他們實踐考查過后對青果巷的理解,對江南水鄉名巷文化的理解。所有的教學設計都是基于數字化平臺,符合學生的興趣和時代的要求。
課前考查是一個長時間的主題實踐,那么課堂教學就是短時間的即時思維。小組一起當場討論青果巷的布局規劃和線路規劃,畫出示意圖和路線圖,到臺前利用白板、Flash拖拽來闡述設計思路,學生表現力一流。最后,用一段視頻結尾,記錄整個實地考查、設計過程。
最后,關于設計和教學過程的反思:
1.這是一節研究性學習課,在研究之前,需要帶領學生通過參觀、查閱資料等方式,探尋青果巷的點滴地理歷史文化,獲取大量的照片和文字資料,進行提取和整合,利用本土地理資源,挖掘素材。這個過程是比較漫長的,大概需要半個到一個月的時間,讓學生慢慢開始了解身邊這個歷史文化街區,為后面的研究做好鋪墊。
2.結合地理課程標準,這節課可以完成幾個目標,如通過閱讀有關資料和地圖,了解青果巷的旅游特點,探究青果巷的歷史文化價值,培養讀圖、用圖、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探討常州城市發展建設與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關系,解決聚落的發展與保護的實際問題;探究青果巷旅游規劃過程中的相關要素,提出可行性建議;樹立旅游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的意識,增強熱愛家鄉的情感。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都能體現這節課的價值和意義。
3.這節課的內容雖然脫離了書本,但又高于書本。利用所學過的知識進行研究,堅持基于課程標準,構建“問題場”,由淺入深,環環相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發現地理知識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特別是人文地理方面的區域考查能力。緊密結合生活實踐,學以致用,讓學生感受到所學的離生活并沒有那么遠。指導學生在創新應用中體悟“學習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4.應用數字化平臺搭建學習舞臺,展現同學們、老師眼中的美麗而古老的青果巷。在課堂上通過“我眼中的青果巷”、青果巷規劃要素分析、布局規劃、旅游路線規劃、旅游LOGO設計等環節,調動學生積極性,通過平板、白板等工具進行互動,引導學生利用地理知識分析實際問題,提升規劃和創新能力,展示學生的地理素養。
[1]李家清.新概念地理教學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2]郭友.新課程下的教師教學技能與培訓[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陳澄.新編地理教學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4]奧蘇伯爾.教育心理學[M].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
[5]梁明麗.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地理課堂效率[D].思茅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12).
[6]祝智庭.網絡教育應用教程[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