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景衛
(唐山市第十七中學)
學校如何在使用當中培養老師
費景衛
(唐山市第十七中學)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一個學校之中給予學生最大影響的不是豪華的教學大樓和現代化的教學設備,而是教師的人格魅力和業務水平。因此,教師是學校精神財富的締造者,是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體現者,是學校最重要的人力資源,是學校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石。
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敬業樂教的教師隊伍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要建設這樣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那么學校應該怎樣去培養提升教師呢?從五個方面來談一談我校的做法。
一個集體、一個組織要有積極進取的團隊精神,精誠團結。良好的團隊精神是教師成長必不可少的外部環境,而要形成良好的團隊精神,首先應該有共同的目標愿景。我們唐山第十七中學的共同愿景是:質量強校,走內涵發展之路,打造質量校園、平安校園、信息校園、花香校園、書香校園。這一正確的、符合學校可持續發展的辦學思想是學校發展的靈魂。它讓教師明確了學校發展的目標,對教師專業成長定位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增強了全體教職員工的集體榮譽感和主人翁意識。
其次,形成良好的團隊精神,要有正確的輿論導向。我們經常組織教師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聯系工作實際找差距,提高對加強師德修養的認識,樹立師德典型,讓廣大教師學有榜樣,使校園內有正確的行為、輿論導向,使我們的教師隊伍始終洋溢著浩然正氣。
再次,形成良好的團隊精神,要依靠制度保障。我們逐漸摸索出一套良性運轉的管理機制,如教師的考核評估機制。對全校每一位教師,在德、能、勤、績等方面,進行量化評估,及時糾正與調整,并將其載入教師個人成長檔案,如教師的獎懲機制。對教育教學成績突出者,評選為優秀教師,大多給予精神獎勵。對不按要求工作、違規違紀的老師進行適當的批評。
教師在一個有正氣、有干勁、有規矩的團隊之中,必然會受到感染,自覺融入其中,教師的進步是可想而知的。
教師的成長是有規律性的。作為校長,要善于抓住教師成長的階段性規律進行培養,這個規律就是125成長規律。一般情況下,一名教師的成長會有這么三個階段:入職第一年屬于激情幼稚入門期;第二年到第五年屬于快速跨越成長期;第五年以后屬于緩慢平穩成熟期。學校應該根據教師不同的階段采取不同的方式,有側重地進行全程培訓,促進其終身發展。
對于處于入門階段的年輕教師,應該請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傳經送寶,幫助新教師“洗腦子”;主動牽線搭橋,幫助新教師與老教師“結對子”;大膽啟用,給新教師“壓擔子”;創造條件,為新教師的成長“搭臺子”。加強教學基本功的訓練,使他們迅速地適應工作的需要。
對于處于上升階段的教師,要給他們提供鍛煉的舞臺。把優秀青年教師送出去學習交流,開闊他們的視野,了解時代信息。回校后,在教師會上談感受、談心得、講收獲,讓一人學習,全員提高。通過舉行公開課和教研會的方式,實現校內交流和校際交流,相互觀摩,資源共享。應該鼓勵教師冒尖,支持教師的課改實驗,鼓勵教師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處于平穩期的教師,進入到教學成熟的階段。對課堂的掌控能力強了,教學手段運用得也駕輕就熟,但同時也會遇到成長的瓶頸。長期的固有模式,會使他們因循守舊、固步自封,失去了創新的銳氣,有的教師會產生職業的倦怠感。因此,要讓研究和思考占據他們的頭腦,引導他們從自覺地反思中獲得喜悅和成就,教學常教常新。
我們總愛把教師比作紅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但是我更愿意把教師比作參天大樹,在為人們遮擋風雨、送來陰涼的同時,自己也能健康挺拔,在無怨無悔中結出豐碩的果實。教師應該既惠澤別人,又提升自我。應該時時處于一種思考狀態,處于一種研究狀態。讓教師在幫助學生成長的過程中促進自身成長,實現連鎖、輻射的資源共生、成長共享效應。
為適應新的形勢,我校著力加強和改進教師業務培訓,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秉承“抓實、抓嚴、抓細”常規工作的原則,大力開展校本研修,每周按學科章節備課、集體討論、各抒己見、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立足校本資源,廣開培訓渠道,靈活運用多樣化的培訓形式,努力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在三個年級普遍推行三種校本研修的形式:課前研討、課例研討、主題研討。數學組的“課堂教學中通過設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組的“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某個數,或者不小于某個數。可以在區間的端點處取得(如果端點有定義的話)。
極大值(極小值)是局部概念,一般指函數在定義域的一個或若干個子區間上的性質,函數值在自變量的很小(甚至可以認為小得要命)的鄰域內不大于某個數,或者不小于某個數。
4.要吃透教材,比如正弦函數y=sin x在x中的圖像,描點作圖時,x不能取30°,60°而應該去弧度,因為函數是數對數的映射。
5.謹防作圖不規范甚至不準,在黑板上示范作圖時,不用作圖工具作圖,隨意作圖,不能很好地給學生以示范作用。
6.力戒不注意細節處理,導致知識性錯誤,如作正弦函數的圖像時,橫坐標中的長度比縱坐標的1還要短。
數學和其他學科一樣,師生之間,需要和諧的教學關系。良好的師生情感是推動學習的最好助力,教師對學生的關懷、期待和愛護對教學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教師和學生建立在師生個性全面交往的基礎上的情感關系,是長輩與晚輩的關系,也是友好的朋友關系,這是一種純潔的心靈溝通,是彼此的信任。我們教師要以誠相待,要兢兢業業,要以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善于挖掘學生長處,懂得激勵和賞識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引發其學習積極性。《說文解字》:“攵,小擊也,即手執竿輕敲。”也就是說,教育要慈嚴結合,教,管教也,作為教師,要對學生呵護備至,了解他們的心理一絲不茍,關心他們的生活細致入微,和學生打成一片,如同朋友;學生有了成績,慈顏含笑,給予鼓勵;學生有了錯誤,要嚴格地匡誤扶正,“一本正經”,讓學生對教師有“尊愛”之情,生“敬畏”之心。教師是一種高尚的職業,承擔著“教書育人”的偉大使命。一名教師,所要承擔的不僅是一名國家公民的社會責任,更重要的是作為教師的重大的社會責任。教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形成自身的道德品質與價值觀。教師給學生做一個優秀的榜樣,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博學多才,不斷強化專業,并且擴充自己的知識領域,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統觀全局、博采眾長,吸收新知,為教學傾注全副精神,學習中善于歸納,教學時深入淺出,“捧出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綜上所述,數學教學方法很多,不一而足。教學是沒有一定之規的,學生如果能受到激疑啟發,加之能打好數學基礎,再有數學方面的自學能力,那么,沒有學不好數學的學生,沒有提高不了的教學效率。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