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林(云南省彌渡縣彌城一中)
農村初中地理教學中讀圖能力培養(yǎng)初探
楊春林
(云南省彌渡縣彌城一中)
讀圖是地理教學中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是進行其他內容學習的先決條件。針對農村初中地理教學中令人擔憂的這一現狀,找準切入點,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了一些新的探索與思考。
農村初中地理教學;現狀;讀圖能力
地理學科承擔著對初中生進行知識傳授,品德和行為素質的教育。那么,農村初中如何使學生扎實地掌握地理知識呢?我認為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引導學生掌握讀圖程序,培養(yǎng)讀圖技能。
1.傳統觀念問題
在初中課程中,輕視地理教學的滯后思想嚴重影響著地理教學。對教師而言,在培養(yǎng)人才和教學態(tài)度上,放松了要求,以應試為導向,而對地理教學的三維目標認識膚淺,直接影響了學生學習地理的態(tài)度和積極性,形成了地理學習的困境——教師教學缺乏教學的熱情。
2.教學主體問題
對教師而言,很多不是地理專業(yè)出身,專業(yè)素養(yǎng)欠缺,自身素質的提升空間小,途徑窄,制約了地理教師的積極性和進取心。對學生而言,學習地理只是應試,忽視了學習主體,很少采用合作探究等方式,學生缺乏學習的激情。
3.教學方法問題
當前農村初中地理教師往往擔心學生不能全面掌握知識,采取填鴨式教學,忽略了學生主體和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和能力的培養(yǎng),影響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
1.培養(yǎng)看圖習慣,提升讀圖能力
(1)幫助學生仔細觀察地圖。在教學中,考慮讀圖的有序性,按照一定順序,一步一步地進行。如一幅世界石油資源分布圖,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分步觀察:第一步,看石油的分布是否均勻?分布在北半球,還是南半球?第二步,看石油主要分布在哪些國家?第三步,看石油的輸出和輸入,有哪些重要輸出路線?主要輸往哪些國家和地區(qū)?
(2)學會觀察輪廓圖。教師可充分利用地圖優(yōu)勢,把地理輪廓圖想象成某些具體事物,幫助學生認識和記憶地理事物。如在講大洲和大洋時,教師利用東西半球圖讓學生先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然后再進一步講清哪個是東半球,哪個是西半球;東、西半球各分布哪幾大洲,各大洋被哪幾大洲包圍;各大洲分別臨近哪幾大洋等,這樣可使學生明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觀察地圖的整體性。在看地圖時,特別是區(qū)域性地圖,不能孤立看一條線、一個點,而要進行整體觀察。如看中國鐵路分布圖,要沿線觀察途經哪些地區(qū),交通樞紐、主要河流、省市、礦產地等;看一個城市,要顧及左鄰右舍位置。這樣整體看圖,有助于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分布、結構的正確觀念。
(4)觀察地圖注意變換角度。看圖一般要觀察幾遍,只看一遍往往是看不透、看不細的,應指導學生反復觀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圖解、勾勒,使主要地理事物更加突出明顯,加深對每一個知識點的印象。如一幅世界政區(qū)圖,可以沿回歸線、赤道去找經過的國家和地區(qū),還可以沿北半球中緯度帶,由東向西找出煤炭分布國等,這種變換角度的方法,會使學生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
(5)觀察地圖多用提問與多媒體方式,從地圖的三要素入手,認識地圖信息,掌握觀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提高看圖興趣,養(yǎng)成看圖習慣。如中國疆域和行政區(qū)劃圖,首先出示中國的地理位置圖,然后提出問題:從東西半球或南北半球看,我國位于哪個半球,從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看,中國的疆域對我國發(fā)展的作用。
2.分析地圖內涵,提升讀圖能力
認真分析地圖,弄清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和規(guī)律。如一幅四川省地形圖,從出脈和地勢高低,了解了河流的分布和流向,形成了四川高山環(huán)繞的盆地地形,造成了四川特有的水文和氣候現象,為四川城市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水源及交通條件。分析地圖是地與理的組合過程。
3.自主繪圖填圖,提升讀圖能力
繪圖、填圖是讀圖過程的應用,能加強整幅地圖中細微特征的認讀。對比較簡單的地圖,教師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繪制、填充。(1)學會縮放地圖。描繪一些大陸、國家、地區(qū)輪廓圖,等高線、等壓線圖,氣溫、河流流量曲線圖,降水量柱狀圖等。(2)學會畫彩圖。如講授長江水系時,先用不同線條、顏色將重點把干流用彩色勾勒出來。地理界限用精細不同的線條,不同的地理事物用不同的顏色加以區(qū)別。有的可以打點,有的可以畫斜線,并配以適當的注記等。(3)學會畫簡圖。如新疆的地形概括為三山夾兩盆。把繁雜的地圖用簡單的幾何圖形分類簡化,突出主要地理事物和一種地理要素。如果一幅簡圖出現幾種地理要素,為便于記憶,按先后主次順序逐次畫出。(4)學會填圖。注意圖文結合,把地理知識固著在地圖上,使死圖變成活圖。
學生通過親手繪圖和填圖,使學生掌握一些繪制地圖的基本技巧,加深對所繪圖中地理概念的理解,發(fā)揮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4.教學中應注意的事項
(1)備課時,精心備圖,選擇典型性強的地圖,認真鉆研地圖的內容。
(2)講圖時,善于聯系,注意知識連貫性,突出重點和難點,將新舊知識進行聯系,使新知識形成網絡。
(3)導圖時,善于設問和總結,思考理解的內容,找出圖上內容的規(guī)律性、內在聯系。
(4)一圖為主,選用“輔圖”。引導學生掌握讀圖程序和一般步驟,準確理解地圖內涵,得出正確結論。
總之,在農村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讀圖能力,發(fā)揮學生主體性,通過師生互動,增強合作意識,提高學習地理的興趣。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時時注意,不斷努力,長期訓練,將知識傳授融于地圖之中,使地圖成為學生獲得地理知識和擴大知識的源泉,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編輯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