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春(福建省永安市教師進修學校)
初中英語課后作業設計探析
吳燕春
(福建省永安市教師進修學校)
課后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與拓展,也是教師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檢驗的重要手段。但是,對目前初中英語課后作業的設計進行觀察,會發現作業設計的形式機械單一、目標不明確、具有較大隨意性和盲目性、滲透面不廣等等,導致學生做作業的興趣被嚴重扼殺,也達不到作業這一環節所應有的效果和功能。
初中英語;課后作業;趣味性
筆者認為,必須改變當前作業的布局,對作業的設計形式進行優化,從而使作業的最大功能與價值發揮出來。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經驗,對初中英語課后作業談一番個人的感悟。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目前單一、機械的作業形式,是讓學生感到厭倦的,做作業的興趣也早已喪失,試想,學生連最基本的興趣都沒有,我們又怎么能通過讓學生做作業來達到培養他們綜合學習技能的目標呢?所以,作為初中英語教師,我們在設計作業時,要做到讓作業富有趣味性,讓學生感覺做作業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有壓力的事情,而是十分有趣、愉悅,從而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讓學生體驗到做作業的快樂。
比如,在學習了We had a wonderful party這一單元之后,我并沒有給學生布置讓學生反復記單詞、記句型、記語法的作業,而是給學生設計了這樣一項課后作業:以組為單位,創編一個某位學生過生日的場景,并對過生日場景進行排練,第二天,各個小組依次到課堂上利用實物道具將創編的故事表演出來。學生明顯都對這一作業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第二天在課堂上的表現也很令人滿意,看得出來他們都在課下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學生通過完成這一作業,也體驗到了做作業的快樂,對“作業”這二字表現得不再抗拒,而是會積極、主動地去完成作業。
傳統的課外作業形式,無論內容還是形式都是統一的,但是,不同的學生,是具有不同的學習水平、接受能力、愛好興趣的,“一刀切”的作業形式造成的后果就是對于學困生而言,作業難度太大,出現的錯誤太多,從而對作業產生了厭惡情緒;對于優秀生而言,題目太簡單,沒有挑戰性,進而漸漸對作業表現得不屑一顧。鑒于此,作為初中英語教師,我們在設計作業時應該照顧每個層次學生的需求,即,做到設計富有層次性的作業,使其符合班里學生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從而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比如,在學習了Plants and animals are important for us這一單元之后,我給學生布置了以下不同層次的作業:
1.學困生:對本單元基本單詞、短語和句型進行記憶,能夠用英語準確表述。
2.中等生:對課文中的好詞好句進行背誦,并模仿本單元對話部分創編對話。
3.優秀生:復述課文,并對課文中所要表達的主要觀點進行個人意見的發表,以Pairwork、Groupwork的形式進行語言的輸出。這樣,通過設計不同層次的課后作業,能滿足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求,并促使所有學生都在原有學習基礎上獲得發展。
傳統的課后作業,多是偏重于教材知識,且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這種僵化、封閉式的課后作業形式對于學生學習個性的發展和學習潛能的發揮是極為不利的。所以,作為初中英語教師,我們在設計作業時,可以以更為活潑生動的方式來進行,如設計富有實踐性的作業,這樣既能體現作業設計的開放性特征,還能鍛煉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應用能力,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比如,在學習How do you go to school這一單元時,本單元主要圍繞“transportations”這一話題展開交流,在完成本單元的教學任務后,我給學生設計了這樣一項課后作業:課下,對本校其他同學進行調查,調查時主要詢問以下問題“How far is it from your home to school?”“How do you go to school?”“How long does it take you to get from home to school?”這一富有實踐特征的作業形式,能讓學生切身感受到英語知識與自己生活的緊密聯系,同時也有利于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提高,鍛煉了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綜上所述,作為新時期的初中英語教師,在對課后作業進行設計時,我們一定要以新課標作為出發點,積極對作業設計形式進行優化和改革,使作業的設計形式得以不斷豐富,如此,作業的意義和效果才能真正體現出來。
[1]趙雪梅.初中英語作業實效性設計實踐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2]錢宇.初中英語作業設計的研究與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06.
·編輯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