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天庭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大柳鄉王城中心學校 甘肅武威 733000)
略議如何有效布置和批改小學數學作業
孫天庭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大柳鄉王城中心學校 甘肅武威 733000)
教育教學是一個系統工作過程。其中教師作業的布置與批改是檢驗學生學習狀況不可少的一環。學生通過完成作業的實踐活動鞏固和掌握學習的知識,科學有效的作業布置是對學生學習知識提高和鞏固是有著積極的意義。
作業批改 分層評價 合理評價
教師通過批改作業對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進行有效的評價,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作業是師生交流的重要方式,通過批改作業,教師能夠及時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促進學生進一步鞏固基礎知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數學教師可以通過此窗口獲得信息,及時反饋,調整教學方向和教學目標,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對學生的作業的評議和批改能幫助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給予重點的指導,提示和提高。
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完成的作業中找到相關的信息就是學生掌握知識的狀況如何。如何針對學生實際來有效的布置作業和批改作業是在教學中去研究和探究的一項課題。以下是作者在教學實踐的一些經驗和實踐體會。
學生知識的學習與掌握是因學生個性差異而有所不同的,造成有些學生作業完成情況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師要從學生的作業中觀察和了解分析找到學生作業完成不好的原因。客觀公正的去評價,建議在學生作業中采取客觀評價與鼓勵評價相結合的原則。當學生通過努力,在作業的某些地方有所進步時,能按時完成作業,并且通過自己努力解決了困題時,教師就應該鼓勵提高評價級別,使其體會到戰勝困難取得成功的樂趣,從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班上有位同學的作業總是寫得十分認真整齊、作業完成情況很好。然而近一段時間作業卻做得零亂和潦草,還出現不少的錯誤,當教師發現這一現象時作者沒有武斷地否定這篇作業,而是對作業不好的原因進行分析和了解。通過了解得知該生參加了科技大賽,準備科技作品因此沒有充足的時間并且當天還生病感冒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完成了作業。教師正確表揚了這個學生的學習的態度,并給其作業進行了公正和鼓勵性的評價。[1]
學生作業質量的標準體現在綜合性的。教師只注重解答過程正確與否的評價,就不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利于他們各種素質的全面發展。因此,為了便于學生了解自己作業完成質量的優劣,教師在批發作業時要建立正確指導性原則,在作業批改革中可以采取分項評價。首先,對于當天作業全部正確、書寫工整的用語言評價,如:很好、繼續加油!其次是,有極少錯誤是屬于馬虎的、看書寫是否整潔,作業格式是否規范;可用:老師期待你的進步!再次,看學生的作業正確率有沒有比上一次有進步的地方,如果沒有進步,錯誤率又多,可給予的評語是:加油啊!我相信你的能力。
對于好學生的作業,教師總是很喜歡,因為他們的作業不僅思路清晰、解答正確,而且書寫整潔、字跡工整,讓人看了心情舒暢,在作業批改中恰當的評語可以激發學習興趣、強化學習動機。如“一題多解”中利用評語:“解的巧、方法妙”、“你真有高招,因為你是我的驕傲”肯定其獨特見解的學生。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結合所學的知識點的難易程度,給學生布置作業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的不同采取分層布置作業。一般分為三層A、基礎演練。所有同學都必須完成。作業內容以課程標準中規定的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概念,定理為主。重點考察知識能力目標,屬于“保底”的要求,體現基礎教育的基礎性和普及性。B等作業:綜合發展。主要面對中等以上的學生,重點考察學生在基礎知識掌握后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C等作業:挑戰自我。主要面對基礎知識掌握牢固,思維能力強,愿意挑戰自我的優秀學生。
比如,五年級數學下冊的練習題可以這樣出。
根據算式真空
A層 (1)12×3=36,12是36的( ),36是12的( )。
(2)54÷6=9,( )是( )的因數,( )是( )的倍數。
B層 (1):54是( )的倍數。
(2)既是30的因數又是10的倍數的數是( )
C層 (1)一個數既是45的因數,又是3和5的倍數,這個數是( )。
通過這些分層題目能極大的提高激勵學生完成題目的興趣和積極性。
通過與學困生面批面改,讓學困生知道錯題的原因。有效的幫助學生在完成作業時遇到困難。面批時,教師要用鼓勵的語言讓學生加以改進。這樣可以消除學困生對數學學習的恐懼,激發他們不畏難的動力,甚至可以使有些學困生因此而喜歡上數學課,對學困生學習態度和行為的提高起到促進作用增強學習落后生的自信心,提高他們對學習的積極性。
一方面通過面批促使教師即時診斷學困生的學習問題,及時掌握學困生學習的情況,哪個學生學習有困難,難在哪兒?什么地方沒有搞懂?教師能因人而異,對癥下藥。今天學習上的困難今天解決,不能讓學生帶著“問題”回家。另一方面,讓學困生建立起一種強烈的任務和責任意識,對待老師布置的作業都得認認真真地完成,甚至希望爭取能夠得到老師的肯定與表揚。這樣的面批方式同時也起到了一種督促和監督的作用。
教師在批改完學生作業后,應及時總結大多數學生出現的典型的錯誤,把這些典型錯誤及時的記錄并進行總結后,在下一堂課開始時候或其他的時間把典型的錯誤寫在黑板上,教師做一些適當提示,讓全班學生共同訂正批改,通過這樣的共評,可以達到學生之間互相啟發,互相爭論,真正弄懂錯誤的原因及糾正的方法。通過實踐,我發現這種方法深受學生的歡迎。學生興趣非常高。
總之,對于數學作業的布置和批改,老師們一定要根據學生學習和完成作業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方法分層次的進行作業的布置和批改,從而幫助學生很好的掌握和學習數學知識。
[1]付國萍.淺談小學數學作業批改中評價的運用[J].東西南北:教育觀察2012(8):11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