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夢(廣西南寧橫縣那陽鎮第一初級中學)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利于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何春夢
(廣西南寧橫縣那陽鎮第一初級中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并樂于動筆,表達真情實感。”綜合實踐活動是緊密貼近學生自身生活與社會生活的活動。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利于學生把目光引向各個方面,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寫作能力;題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边@就是讓學生寫真情實感,學會寫作文。學生寫作文最難的是沒有內容可寫。而綜合實踐活動是基于學生直接經驗、緊密貼近學生自身生活與社會生活,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強調讓學生親身經歷、動手去做,使學生在各種活動中獲得的真實感受。因此,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其主題取材于生活,也是學生感興趣的。文娛活動、動手制作……是學生熱衷的實踐活動,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需求等參與到活動中,這樣就大大激起了學生參與探究的欲望,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這些實踐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寫作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學生在親身經歷的活動探究過程中,獲得了獨特而真切的感悟,自然就會產生強烈的寫作沖動。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所產生的豐富的學習體驗,能很好地解決寫作題材問題,再加上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一些寫作技巧的滲透,寫作就會事半功倍了。因為學生寫的是自己的親身經歷,自然在寫作中能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如作文訓練《我的家鄉》時,為了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家鄉,我選擇了當地有代表性的寶華寺及周圍的茶園,帶領學生去參觀、采訪茶花園林的負責人等。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去了解了自己的家鄉,自然能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好文章。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并讓他們真正體驗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這樣才能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作文。
作文材料從生活中獲取,這就要學生參與生活,觀察生活。觀察是素材的獲取、題材的組織、語言的表達的前提。因此教師要有計劃地進行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觀察、體驗生活,學生能在實踐活動中學會觀察生活,形成獨特的觀察能力,從而積累素材。如經常提醒學生留心身邊的人和事:父母的白發、背影,愛崗敬業的教師,周圍水泥廠、鋼鐵廠的污染(環保)……從多方面多角度去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讓他們養成留心觀察生活的習慣,積累寫作素材。為了讓學生獲取更好的素材,教師要因人而異,根據學生的個性愛好,設計不同的實踐環境,確定不同的觀察對象,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學生有了素材會樂于表達,自然有寫作的興趣。同時學生要學會在眾多素材中擇優選材,因而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要有意識地組織活動,使學生積累素材,讓學生能在比較、篩選中學會擇優選材,引導學生認識生活,深化主題。如在以“面對周圍水泥廠、鋼鐵廠等污染嚴重的問題:我們初中生能做些什么?”為主題的實踐活動,有的團隊調查到水泥廠、鋼鐵廠對我們飲用水資源污染大,他們就把調查的數字報告向有關部門反應,由相關部門出面來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有的團隊選擇“環保從你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要求學生做到愛護花草樹木、不浪費水等。社會實踐能增強學生對他人、對集體、對整個社會的使命感、責任感,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在比較、篩選中擇優選材,同時學會感悟人生道理。
綜合實踐活動的形式、內容是多樣化的,這也是由綜合實踐活動的綜合性、開放性、地方性的特點所決定的。教師可以利用身邊有限的資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鼓勵他們勇于創新,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調研能力,這樣更能豐富實踐活動形式與內容,更能展現多樣化的寫作素材。詩歌這一題材很多學生都感覺難寫,但我在班級開展了詩歌朗誦比賽后,這一難題就迎刃而解了。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有意識地讓學生進行多種題材的作文訓練,這樣自然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總之,教師多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會使學生更多地從生活中獲取寫作素材,讓學生樂寫,并會擇優選材,讓文章更出彩。
[1]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李連寧,傅國亮.更新教育觀念報告集[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編輯 姚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