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釋平(遼寧省遼陽市宏偉實驗學校)
有效的問題設計無限的課堂生機
傅釋平
(遼寧省遼陽市宏偉實驗學校)
語文教學過程中,除了探討本學科自身的規律以外,還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實際,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而在眾多的語文教學方法中,有效的問題設計顯得尤為重要。問題設計是貫徹教學目標,師生之間進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手段。有效的問題設計可以給予學生充分的思想空間,鍛煉學生提出問題的勇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
問題設計;語文課堂;課堂生機
古云:“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教師課堂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從他們所提問題的性質和發問的角度看出來。中小學教師若不熟悉發問的技巧,教學工作是不易收到成效的。由此可見,提問不只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種比較復雜的教學藝術。下面淺談自己平時在語文教學中使用提問時的一點感受。
誤區之一:設計問題沒有主線。在很多的課堂教學中,出現在學生面前的是老師瑣碎的“問”。過多、過細、過淺、過濫的提問使教學過程平淡無味,一篇篇精美的課文,在教學中被提問肢解著,提問與答問代替了美讀、美聽、美析。一位教師執教《曹劌論戰》,提問如下:
(1)文中有幾個人物?
(2)分別是誰?
(3)魯莊公認為什么是首要的作戰條件?
(4)曹劌是什么態度?
(5)曹劌的理由是什么?
(6)曹劌認為什么是首要的作戰條件?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提了較多瑣碎的問題,課堂是熱鬧的,學生的思維卻散亂了。
如果重新進行如下設計,課堂效果是不是會有所改變,學生對課文的認知程度是否會加深呢?
(1)文中人物認為什么是首要的作戰條件?
(2)說出你贊同的理由并找出依據。
問題減少了,但是始終圍繞第一段的重點內容“取信于民是戰爭取得勝利的先決條件”而展開設計,導出曹劌的“遠謀”,同時可以適當地拓展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民能載舟,亦能覆舟”等內容。對于九年級學生而言,有效的課堂提問是開拓深度和廣度的重要手段。
誤區之二:問題漂浮隨意。
無論是傳統課堂還是高效合作課堂,都離不開老師精心設計問題來貫穿課文。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提出的問題,或深奧隱晦,或隨意性大,或只用“是”和“否”回答等,學生不知道如何回答,從什么地方入手,似懂非懂,而不愿參與課堂,大大降低了課堂的參與度、討論度,課堂效率無從提及。
針對以上誤區,我認為在教學實踐中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求“準”就是要掌握準確的問題深度和切入點。
設計問題時要掌握好問題難易的“度”,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必須思考才能得出答案,但如果無法作答那就是太難了。以教《故鄉》一課為例,設計的問題有:
(1)作者寫閏土著重運用了什么方法?
(2)找出人物外貌、動作語態、對“我”的態度、對生活的態度等幾方面的變化,突出了什么?
把問題的方向指明,再聯系文本,學生能有的放矢地尋出規律。像探究型、拓展型的問題,可采用小組合作、資料適量援助、適當收放時間等方法掌握難易的程度。
語文教師專注于對課堂“主問題”的設計研究,用少量具有牽引力的“主問題”來代替數量眾多的“碎問”,它在課文閱讀教學中能減少無效、無謂、無用的提問,節省教學時間;能一線串珠地帶動課文的理解品讀;能形成學生深層次的課堂學習活動。
不同的課文教師所設計的問題的切入點是不同的,從難點切入、從興趣點切入、從聯想點切入都可以,教師要動腦筋琢磨文本的特點。魯迅的雜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就是個例子。在上課時,課文的標題沒有寫全,教師故意漏掉“嗎”字,勢必引起學生的疑問,順著學生的質疑教師可以自然地引出討論論點,再從文本中找出論據。課堂從課題開始巧妙地銜接進入文本探究的過程。這時,用彩色粉筆寫上放大的“嗎”字,作者的態度表露無遺,問中含答,再回歸文本繼續分析。至此,一篇課文在教師巧妙的問題設計中,抽絲剝繭,清晰明了。
教師對課堂的問題設計是為了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形成自主的學習能力,通過情感體驗和探究實踐,形成對知識的掌握與運用,樹立永不滿足、追求卓越的學習態度。所以課堂中最大的問題是學生沒問題或者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那么課堂的生機在哪里?學生的“活水”在哪里?學生在學習《春》一課時,教師給予學生培養活躍思維的充足空間,和作者朱自清對話:
(1)在你的眼中,最燦爛的春天就只屬于春草、春花、春雨嗎?
(2)你可知道,還有多少人和事的背后藏著春天俏麗的身影?
(3)春風中是否有疾病,春雨中是否有困惑?
學生的思維被打開,學生的思想被激發,學生的熱情被渲染,課堂不僅僅屬于文本,還屬于作者和那個時代,更屬于學生和教師。
“鉛筆的作用是什么?”“起初,我認為鉛筆只能用來寫字。但后來我知道,鉛筆還可以當尺畫線、當禮物送人、當商品出售,在野外缺水時,還可以抽掉筆芯來喝石頭縫里的水……”鉛筆至少有10多種用途。同樣,什么是有效的課堂提問?答案絕不唯一。我們是參與者、探索者、引導者,語文的課堂充滿了魅力,教師與學生的思想在這里交流,學生的知識在這里升華。伴隨著準確、巧妙、豐富的問題設計,激發的是學生無限的興趣,“語文”這個充滿魅力的字眼將走進學生的心靈,融為一體。
[1]寧鴻彬.語文教學的思考與實踐[M].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
[2]李建平.聚焦新課程[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佩爾蒂埃.成功教學的策略[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
·編輯 姚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