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淑琴(重慶市長壽區(qū)海棠鎮(zhèn)初級中學校)
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構建初中歷史課堂的高效性
宋淑琴
(重慶市長壽區(qū)海棠鎮(zhèn)初級中學校)
隨著新課標的改革,高效課堂已成為教師的教學目標。高效課堂的定義不僅包括從課堂學習中獲得知識,還包括引導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培養(yǎng)學習能力,因此要想構建高效的初中歷史課堂就要從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入手,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初中歷史;高效課堂;構建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只要學生在課堂上獲取知識就起到了課堂的作用,但是高效課堂的意義不只在于知識的學習,還要引導學生重視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對于學生現階段成績的提高和學生以后的學習發(fā)展都是有幫助的。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構建高效課堂,第一步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學生對歷史感興趣才會積極地學習。其次就是改善教學形式,豐富課堂內容,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拓展和發(fā)散思維,在課堂上給予學生鍛煉的機會和空間,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因為我們正處于應試教育的環(huán)境下,所以很多學生都是在考試和升學的壓力下學習,如果學生長時間在這種狀態(tài)下學習,時間長了一定會覺得很枯燥,慢慢地就失去了學習的動力,所以要想讓學生一直積極地學習,全身心地投入,就要在教學的時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生就會主動地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增加對歷史課堂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從課前和課中兩個方面入手。在課堂開始的時候,教師要重視課堂導入,好的課堂導入是高效課堂良好的開始,它可以從一開始就調動學生的熱情,讓學生投入其中。在初中歷史課堂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導入的方式引出學習內容,給學生播放一段歷史紀錄片,調動學生的熱情,讓學生從松弛、無聊的狀態(tài)變得興奮、投入。例如,在學習《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這一節(jié)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讓學生觀看當時人民生活的場景,讓學生通過影像資料了解“大躍進”中的錯誤舉動和思想,這樣學生既對所學知識有了簡單的了解,又會帶著興趣主動地進行課堂學習。其次就是在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設置情境是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常用的一種方法,讓學生以其中一個角色的形象投入到故事的發(fā)展中,這樣學生切身投入就能更好地體會事情發(fā)展的經過和意義。歷史本來就是對以前故事的一種敘述和描寫,想讓人們通過歷史學習到歷史留下來的經驗和教訓,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設置情境,讓學生去參與、投入。例如在學習《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教材描述把自己想象成一名記者,讓學生向大家介紹一下當時的情景和在當時的情況下有什么感想,相信學生在情境教學中一定會有新的收獲,也會增加課堂的新鮮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構建高效課堂時,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從課前、課堂上等多個方面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興趣成為學生以后學習的動力。
構建高效的歷史課堂就是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課堂上高效學習,從課堂學習中得到提高,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看到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讓課堂教學面對所有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實行分層教學就是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給學生制訂不同的學習計劃,讓每一位學生都有進步的空間。有的學生理解能力稍微差點,基礎不扎實,教師就要求他們掌握好歷史發(fā)展的過程就好了;有的學生有良好的基礎,教師就要求他們從歷史事件中挖掘其中的意義、影響以及經驗教訓;更高層次的學生教師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知識和聯系知識的能力,讓學生能系統(tǒng)地學習整個歷史知識。例如在學習《紅軍長征》這一節(jié)時,基礎性的學生就讓他們掌握教材中長征的基礎知識,高層次的學生就讓他們學會領悟長征學習過程中帶來的情感體驗和心得體會,更加優(yōu)秀的學生就要讓他們思考長征的原因和長征帶來的影響,要將長征和整個革命聯系起來,思考它在其中的作用。分層次的教學形式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從課堂中學到知識,使學生得到平衡發(fā)展,防止學生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也在班級中形成了一種互相超越、互相追趕的學習氛圍。同時在進行分層教學的時候,教師也要給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設置一個提升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一個層次,向著更遠的目標前進。
構建高效的歷史課堂是提高學生歷史成績的關鍵一步,只有學會抓住課堂,學會利用課堂,才能從課堂中汲取更多的東西,更好地提升自己。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課堂、主動學習,通過改善課堂形式、活躍課堂氛圍,為學生構建一個高效、輕松、愉快的初中歷史課堂,讓學生能從課堂中收獲更多知識。
[1]劉向東.打造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策略分析[J].中學教學參考,2010(12).
[2]蔣燦.初中歷史教學改革研究:如何構建高效課堂[J].新課程:中學,2013(6).
[3]楊東霞.探索高效綠色的歷史課堂[J].時代教育,2014(10).
[4]余洋.網絡環(huán)境下歷史課堂探究式教學模式構建[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04(5).
·編輯 尹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