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海門市師范附屬小學(226100) 施貞貞
有效的美術欣賞教學探微
江蘇海門市師范附屬小學(226100) 施貞貞
美術欣賞課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上利用、調動學生各種感官,鼓勵他們大膽參與評論,提倡用多意理解作品等方法發掘學生的審美情感;以審美教育為核心,重點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在美術欣賞活動中,提高審美能力,注重審美教育,使美術欣賞教學能更有效、更合理地開展。
美術欣賞有效教學審美情趣
美術欣賞課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素質教育中有著重要的地位與作用。作為新世紀的美術教育工作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深切體會到美術課上欣賞的重要性和學生對美術欣賞的喜愛。那么,該如何在課堂上更有效地進行美術欣賞教學呢?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現總結如下。
在美術欣賞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從美術的審美特點出發,去考慮、引導學生調動起自己的感官、經驗、知識等,全面地對美術作品進行分析、理解和感知,從而提高對這些作品的鑒賞能力,獲得更多的美術知識。欣賞的時候,更注重的是獲得審美經驗和審美享受,切實掌握美術欣賞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欣賞水平,進而得到美的啟迪和升華。
在課堂教學中,可以不斷穿插音樂,不同的圖片欣賞配相應的音樂。整節課都可以伴隨著樂曲來推進,圖音并茂。欣賞的畫面是靜止的,音樂卻是流動的,在音樂聲中欣賞圖畫,課堂更有情趣、更生動活潑,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也會更大程度地得到激發。比如在學習《青銅藝術》一課時,不同時期的青銅器圖片,配以不同的古箏曲子,在音樂聲中去了解古代青銅器的歷史、藝術特點,感受古代藝術家精湛的技藝和非凡的創造力。如此,學生徜徉在美妙的樂曲中,盡情地欣賞優美的青銅器具。學生既陶冶了美術情操,又享受到美妙的音樂,教學效果倍增。
很多美術作品,比較抽象、復雜。學生畢竟還只是在小學階段,理解能力有限,這決定了他們只能很膚淺地欣賞和理解作品。所以,為了培養學生對欣賞課的熱情,教師在課前要搜集更多的參考資料,介紹作者生平、作品相關背景、藝術特色等。這些生動的介紹,會讓學生對畫家產生更多的興趣,從而更喜歡這個畫家的作品。
比如,美術課上要介紹凡·高的作品,我先對凡·高的一生做一個簡單的介紹,為學生展示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再播放精心制作的課件,讓學生在音樂聲中欣賞凡·高的作品,這樣的視聽結合,效果肯定比單純的講要理想得多。學生通過了解畫家的生活背景,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內涵,了解畫家的心路歷程和他一生的跌宕起伏,學生的感知力、理解力、鑒賞力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審美教育是欣賞教學永恒不變的主題。一定要給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和高雅的藝術格調。優秀的美術作品對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有著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各種形式的美術作品,可引發學生心靈的共鳴,并在欣賞中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
如,在《民間玩具》一課的欣賞中,重點講述了民間玩具,這類在我國勞動人民生活中發生、發展、流傳幾千年的藝術品,它們是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之一。讓學生在課前收集各種民間玩具,再加上教師收集到的,放在一起欣賞。學生在課堂上好像走進了一個民間玩具的小型博物館,配上教師的專業講解,學生深層次地了解了民間玩具的特點,加深了學生對民間玩具的喜愛
美術教學,可以說是直觀的,也可以說是非常抽象的,它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抽象思維有著較大的推動作用。美術課上的欣賞,既是一種美的享受,又是一種視聽盛宴,學生常常沉醉其中,思想自由地馳騁。正是這種放任的想象,促進了學生對作品的進一步理解和喜愛。教師要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和感悟,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強加在學生的身上,讓審美的種子悄悄地生根發芽,逐漸壯大。在整個欣賞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不同想法和個人興趣愛好,以一種平和自然的心態來引導學生,使他們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欣賞中來,自由地沉浸其中。隨后鼓勵每個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對作品的理解,自由發表看法,這樣的欣賞才能潛移默化地形成學生自己的欣賞價值觀。
學生的欣賞能力只是通過一兩節欣賞課是培養不起來的。所以,教師要做好長期的準備,在平常的美術教學中,不斷穿插、承接欣賞的內容,由內而外地去影響、激發學生的審美意識,建立良好的美術欣賞習慣,真正把美術欣賞落到實處,讓學生受益終身。
總之,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妙趣橫生的審美情境,能促進學生欣賞水平的提高。通過教師外在的不斷強化和培養,小學欣賞教學獲得了快速發展,提高了學生的藝術素養。
(責編羅艷)
G623.75
A
1007-9068(2016)2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