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春
(吉林省輝南縣慶陽鎮中央堡小學 吉林通化 135100)
淺談小學教學管理
王萬春
(吉林省輝南縣慶陽鎮中央堡小學 吉林通化 135100)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新形勢為小學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教學管理的思路、手段等內容不僅關系到學校教育的質量,更影響到我國下一代的成長。教學管理是管理者通過組織、協調和發揮各種教學資源,開發和利用教育條件,高效地實現教育管理的過程,為了落實新課改的精神,小學教學管理要與時俱進,不斷提高教學管理的水平。
淺談 小學 教學 管理
教學是一項系統、長期、有計劃的活動,涉及多個方面,要協調、運作好整個教學過程,就要對教學進行控制,做好教學管理,這樣才能取得教學的效益。小學教學管理如何與時俱進,關系到小學教育作為奠基工作的作用體現。筆者現結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實踐,闡述如下。
教師需要具備精深的專業知識、豐富的教育心理科學知識、廣博的科學知識、過硬的教學技能和對現代教育技術的熟練掌握;要有很強的專業敏感性、良好的合作能力、溝通能力、組織能力等;還要具有敢于懷疑和反思的精神,務求實真、百折不撓的鉆研精神和勇氣,樂于交流合作的態度。同時,學校要建立一種科學合理的評價激勵機制,促使和推動教師個人自覺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做到與時俱進。
教學過程是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與教學目的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雙邊活動過程。這個過程是由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手段等要素構成。教師是教學過程的主導因素,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因素,教學內容和手段是教學過程的客觀因素。教師教學的過程是由備課、上課、課外輔導、作業批改、成績考評五個基本環節所構成。學生學的過程是由課前預習、聽課、復習鞏固、考查、掌握和運用五個基本環節所構成。教學過程的管理,也就是如何按照教學過程的規律來決定教學工作的順序,建立相應的方法,通過計劃、招待、檢查和總結等措施來實現教學目標的活動過程。按照培養目標的要求安排教學活動,并對教學過程的各個階段和環節進行質量控制。學校教學管理中心任務在于提高教學質量,通過對每一個教學環節的嚴格要求,最終實現高質量教學活動。
美好的教學環境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教學環境包括教師的工作條件、教學設備、班級風貌等因素。要使上述各因素都處于良好狀態,根據現代外國一些比較成熟的做法,針對我國的實際,作為學校的教學管理人員,首先,應集中精力,吸收多方面的力量,爭取資金,為教學人員整建一個舒適的環境,使從教人員不致受外界的干擾而影響教學水平的發揮;其次,教學設備是增強教學效果不可缺少的條件,應不失時機地根據學科的教學需要,增設教學設施,改善設備條件,充分發揮其教學的輔助作用。
教學質量的提高,要通過全校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卓有成效地實現。要使教學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根據國外現代教學管理的成功經驗,必須動員、組織學校的全體成員直至家長及社會其它有關成員參與教學管理。外國一些國家,不僅在校內建立師生員工及家長參加的管理、監督機構,而且在校外還設有教師、家長及社會有關成員的聯合組織,共同為學生的教育教學負責,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我國的學校,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校內的教學管理只是校長領導下的教導主任主管各科教研組管理系統,很少甚至沒有師生及家長對教學施以監督的組織。家長及社會有關人士也很少有機會過問學校的教學工作、影響了教學管理,從而也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美好的教學環境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教學環境包括教師的工作條件、教學設備、班級風貌等因素。要使上述各因素都處于良好狀態,根據現代外國一些比較成熟的做法,針對我國的實際,作為學校的教學管理人員,首先,應集中精力,吸收多方面的力量,爭取資金,為教學人員整建一個舒適的環境,使從教人員不致受外界的干擾而影響教學水平的發揮;其次,教學設備是增強教學效果不可缺少的條件,應不失時機地根據學科的教學需要,增設教學設施,改善設備條件,充分發揮其教學的輔助作用;第三,班級環境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有很大影響,學校領導、教師應注意教室的布置、課堂紀律的保持、班級優良風氣的形成等方面的管理,為學生的學習、生活創造一個良好的氣氛和環境。
教學質量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創造出來的,而不是檢查出來的;是教出來的,而不是考出來的。這個過程是一個分為若干環節的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完整過程。這個過程的每一環節都對質量的產生和形成有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因此,教學質量的管理必須抓質量形成的全過程,也就是抓教學質量形成每一環節。傳統的經驗主義的質量管理只注意質量檢查(考試)的管理,而忽視創造教學質量的全過程的管理。既然教學質量不是檢查出來的,而是在教學全過程教出來的,那么,我們就應當把管理工作的重點從對教學質量的檢查上轉移到對教學全過程整個環節的管理上來。也就是要加強對教師備課、上課、輔導、布置和批改作業、課外活動、知識環節的管理。目前,在我國學校教學管理中,對學生家庭作業和課外活動管理不夠。學生家庭作業時間沒有統一規定,各科教師布置家庭作業缺乏協調,學生家庭作業負擔沉重,一些學校的課外活動開展不起來,或流于形式。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對學生家庭作業實行宏觀控制,協調各科家庭作業,幫助教師提高布置家庭作業的質量。還要加強對課外活動的組織指導與檢查,使課外活動落到實處。
成功的管理,除了有一套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之外,更需要從人的情感需要和發展的角度來思考管理的方法。我們的管理在追求“工作認認真真、一絲不茍”的同時,更追求“工作創新有效,和諧共處”的境界,以給我們的工作營造一個尊重人、信任人的環境。學校領導與教師交往,做教師的知心朋友;關心教師的生活,盡力提高教師的物質待遇;給予教師充分的信任,放手讓教師發揮創新才能,讓教師愉快地工作、學習和生活……這樣,增強了教師的自我管理意識和對領導的信任感,達到了“管”是為了“不管”的更高的管理境界。
[1]李陽;小學課堂教學管理有效性探析[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8年02期
[2]王嘉惠;農村小學教育教學管理之我見[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04年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