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巧雅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銀河學校)
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美術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
黃巧雅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銀河學校)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化和素質教育的深入推廣,美術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也在上升。學習美術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
新課程標準;初中美術;教學理論;教學實踐;審美能力
在新課改的推動下,初中美術課堂更加受到重視,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使美術課堂煥然一新,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學生也更加喜歡美術課。那么,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美術課在教學理論指導下,在對學生的教學實踐中應當發揮怎樣的作用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進行了研究。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特點出發,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各方面發展,為社會主義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教育理論。
1.初中美術課教學目標
新課標強調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要求美術課體現與學生生活的聯系,達到對學生情感態度的熏陶,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想象力、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能力的目標,并使學生在繪畫中增強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此外,美術教育還應當重視學生對文化傳承的參與,促進學生張揚個性,全面發展。
2.美術新課標中的基本理念
初中美術新課標體現了新時期的教育理念。首先是對學生個性的尊重,基于學生對生活和世界的理解,讓學生通過色彩和線條表達內心的思想感情。其次,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第三,使學生情感得到抒發,文化素養得到提高。
1.滲透美學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初中美術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內容是關于美術欣賞方面的,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發現教材中美術作品的獨特之處,并能夠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發現不同的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審美活動中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并教給學生最基本的美術欣賞方法,以此提高欣賞和評述的能力。如,在講授《色彩的感染力》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觀察朝陽、夕陽的色彩,春天的樹葉和秋天的樹葉顏色的差別,藍天白云和霧霾中的天空,讓學生通過生活中最直觀的色彩的鮮明對比感受并說出哪種顏色對自己的感染力最大。這樣學生的審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陶冶情操,提高精神境界
學習美術不但能讓學生感受美,產生愉快的審美體驗,還能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如,在學習讀書、愛書的情節這一單元時,學生能夠感受到書香,還能在書林漫步中欣賞到古代書籍裝幀設計的特色,學生看到了古人用的竹簡也產生了在上面寫毛筆字的欲望,甚至喜歡上了寫毛筆字,從而陶冶了情操,精神境界也得到了升華。美術的學習有助于凈化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單純美好的精神境界中自由暢游。
3.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美術具有形象性,但也具有抽象性,當教師讓學生展開想象畫一幅“自己印象中的世界”時,美術便是抽象的。學生要先在頭腦中構思要畫哪幾方面的內容來反映世界,然后思考用怎樣的色彩、線條等表現事物的特點,還要設計怎樣構圖。對于這個主題,有的學生畫的是繁華的街市,有的學生畫的是寧靜的田園,有的學生畫的是晴天綠水,有的學生畫的是霧霾、濃煙、干涸的河流。學生都帶著獨特的眼光看世界,并在建立對世界的印象時摻雜了自身的情感態度和生活體驗,因此每個學生繪制的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4.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美術學習不單單是欣賞和創造,還是對文化的傳承。當學習詩書畫印時,學生能夠了解畫印是什么,為什么要為詩書配上畫印,哪些詩書才會有畫印。通過學習美術,學生還認識了什么是藏書票、藏書印。此外,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根據單元主題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課外資源,如《太行豐碑》《寒江獨釣圖》《柳牛圖》等,在拓展學生視野的同時,也讓學生了解了不同國畫作品的文化背景,使學生的文化素養得到提升,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初中生的可塑性強,教師要通過美術課向學生傳授美術知識,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修養,鼓勵學生創新,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學習空間,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認真學習新課標,并明確教學目標,將新的教學理念滲透到教學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徐麗娜.初中美術欣賞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
[2]羅才泉.新課程改革下初中美術教學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2(10).
[3]王曉婧.初中美術教學與健全人格培養研究[D].溫州大學,2011.
·編輯楊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