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杰
(常州市新北區實驗中學)
試論新課改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改進與創新
郭云杰
(常州市新北區實驗中學)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相應的物理知識,還能夠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立足于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現狀,主要分析了新課改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改進與創新這一問題。
新課改;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改進措施;創新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與推進,對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旨在培養學生的個人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然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十分不利于學生未來的個人發展,所以本文便對新課改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改進與創新做出簡要分析。
物理學科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需要學生通過實驗來驗證定理得出結論,物理實驗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創新精神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經常抱著“走過場”的態度進行實驗教學,更有甚者以“實驗設備太差不能進行實驗”為由來搪塞學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從而造成了大部分學生動手能力較差、缺乏創新能力的現狀。這不僅不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目的,也十分不利于學生未來的個人發展。因此,教師在實際的實驗教學過程中,應注重以培養學生個人能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教學目標,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重視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達到培養全面型人才的教育目標。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由于學生缺乏實驗機會使得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理解較為困難,從而導致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學習產生“恐懼”心理。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為學生積極創造實驗機會,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以及創新精神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進行“光現象”的物理實驗時,教師可以通過帶領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實驗器材的方式來為學生創造實驗機會。首先讓學生找一個空的礦泉水瓶,在其底部打一個小孔,然后將塑料薄膜覆蓋在小孔處,然后通過小孔觀察點燃的蠟燭,并觀察在薄膜上蠟燭的成像。在學生觀察完后,可以讓學生小組之間相互討論成像的原理以及從中得出的結論,然后選派代表發言,最后教師對實驗原理以及現象總結發言。通過這種實驗教學模式,在加強學生對“光是沿直線傳播”這個知識點理解的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效率自然而然得到提升。
在傳統的物理實驗教學模式下,由于課堂時間的限制以及實驗器材的短缺,出現了許多物理實驗不能演示或者成功率較低的現象。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創新精神,教師需要優化教學模式,加強對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采用分組實驗的教學模式,一方面解決實驗器材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例如:在進行“凸透鏡成像規律探究”物理實驗時,為了應對實驗器材短缺的問題,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探究。通過小組的方式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動手探究,增強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除此之外,小組探究不僅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按部就班地根據書本上的實驗操作進行實驗演示,有時候會出現實驗不成功的現象。針對這樣的實驗,教師更需要優化教學模式,積極創新和改進實驗操作,提升實驗的成功率。例如:在進行“聲現象”實驗演示時,在驗證“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時,由于條件限制,教師很難利用抽氣泵將玻璃罩內的空氣全部抽取干凈形成真空的環境。這時教師應該轉換教學模式,將實驗演示轉換成實例,通過宇航員在航空利用無線電交流的實例讓學生充分理解“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的結論。
目前傳統的考核方式越來越不適應當前的發展需求,其不僅不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同時對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也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因此,教師對于物理知識的考查應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對學生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以及動手能力的考查都能客觀地反映,讓學生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優點與不足,以便更好地適應學生未來的發展。教師在實際考核過程中,可將成績分為實驗操作以及理論知識兩部分,并按照一比一的比例計入總成績。通過這種考核方式,讓學生意識到實驗操作與理論知識同等重要,加強對學生動手能力以及創新精神的培養。
綜上所述,在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改變傳統觀念,積極為學生創造實驗條件,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還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李呈寶.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學周刊,2015(4).
[2]李宗海.淺談新課改下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5(18).
·編輯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