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英
(吉林省德惠市第十中學)
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初中英語教學效果
劉海英
(吉林省德惠市第十中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進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成為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教育理念也從傳統的生硬地教學生課本知識,發展為教學生如何學習。教師要在課堂上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一個輕松的學習環境中學習。
初中英語;思維能力;教學效果
按照新課程改革的相關要求,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除了完成課本規定的教學目標以外,還要教學生如何自學,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真正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一改傳統的教學模式,成為廣大英語教師面臨的難題。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簡要談談如何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想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教師首先就應該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我們都知道了,當人處在輕松、活躍的氛圍中時,人的思維容易發散,對問題的認識往往會有不同的見解,在這樣的環境下,容易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講到“Can you play the guitar?”這一單元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進行造句,造句的過程其實就是讓學生發揮想象力的過程,一開始讓學生造句的時候,學生無從下手,我就從身邊的例子出發,提問一名學生:“Can you play the basketball?”學生回答:“Yes,Ican.”在這一啟發后,學生的思維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開始翻書找各種各樣的樂器類、體育類英語名詞。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斷提醒學生:我們可不可以換一個疑問詞呢?這時有學生自告奮勇地站了起來,脫口而出:“Are you play the guitar?”這句話的正確與否暫且不論,學生的這種發散思維值得鼓勵。在糾正了他的錯誤以后,學生開始思考自己造的句子、換的疑問詞是不是符合語法規則。在我一步一步地引導中,學生對這個句子所涉及的語法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這對接下來的課文講解有著重要的作用。
我們可以將班級內的學生進行合理分組,然后給不同組別的學生布置相同或者不同的任務,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對于一些比較簡單的語法知識和單詞等,我們可以讓學生進行自學。比如,在上了一年的英語課以后,學生已經可以將音標熟記于心,這時,我們就可以讓學生嘗試著去讀新課的生詞。英語教師可以把生詞分給不同的小組,讓每個小組讀5到10個生詞,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再比如:“I’d like some noodles.”這一單元,我們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內的討論學習,在帶領學生認識了生詞之后,我們就可以布置一些任務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學。自學的過程就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在學生進行討論學習的時候,教師發揮自己的作用,在各小組之間指導,并監督學生,防止學生假借討論之名進行聊天。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往往會遇到學生不知如何回答教師問題的情況。這種情況的發生往往會讓教師頭痛不已,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個:(1)教師提問的問題,學生不理解。(2)學生理解教師的問題,并且自己也能回答上來,但是由于其他學生都沒有說話,自己也不好意思說。在知道原因之后,我們就可以對癥下藥了。針對第一個原因,教師可以改變自己的提問策略。例如,提問學生這樣一個問題:“Ishould learn English.同學們可不可以換一種說法,表達相同的意思?”這樣的問題,學生往往不知道從哪個方面去想,這時,我們不妨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去想,我們可以先提問學生“這句話如何翻譯?”“表示應該去做某事這樣的語法的,還有什么短語?”“這些語法該如何進行造句?”就這樣一步一步地教學生去思考,給學生一個思考的方向。
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教師可以給予一個眼神作為鼓勵;在學生回答完問題之后,可以通過語言上的鼓勵,消除學生回答問題的恐懼感。為了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回答問題,教師可以對回答問題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己是引導者的作用,改變以往的教學思路,創造輕松、愉悅、平等的學習環境,利用自己的學識巧妙地設計問題,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并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積極、鼓勵性的評價,讓學生不再害怕回答問題。對于學生的錯誤,教師應該分析學生的思維過程,從根本上糾正學生的錯誤。總之,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勇于質疑,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在教學中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與進步。
范立新.初中英語學困生有效學習策略的培養探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1(10).
·編輯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