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歷峰
?
“圖述新聞”:解碼大數據新聞可視化
□史歷峰
【摘要】隨著數字媒體及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數據新聞報道已然成為主流新聞報道和現有新聞報道體系的一部分,更催生了大量網媒博主、公民記者,新聞的來源更加多元,形式日益繁復,新聞的定義不斷延伸。正所謂,一切事物都能轉化為數據形式,一切數據都能用圖示來表達,“圖述新聞故事”“數據新聞可視化”遂在國內外普及盛行,新聞記者亦由此獲得了一個嶄新而獨特的敘事空間和文化載體?!皥D述新聞”有圖釋性、藝術性、凝視性等特性,數據新聞可視化傳播價值可從符號價值、圖示意義、精神空間等方面進行考量。
【關鍵詞】圖述新聞;大數據;新聞可視化
技術使一切成為可能,技術的變化帶來了展示與觀看的變化,也改變了傳媒格局及傳播形態,拓展了公共空間和文化場域。伴隨網絡大數據、移動客戶端的普及應用,人們的日常行為方式和生活交流模式發生了巨變。如今,信息來源不斷擴張,媒體邊界日漸消失,一切事物都能轉化為數據形態。目前數據庫來源有多種渠道,主要有:權威渠道,如政府、企業、科研機構、調研機構等;媒體資料庫,如傳統媒體的一線資料和信息素材;社交媒體,如社交網站、博客、論壇、微博、微信……由于人們可以從多種渠道獲取豐富而全面的信息,受眾對新聞信息的真實性、權威性、判斷力有了大幅度提高,人們不再輕信或依賴傳統新聞來源,而是信賴“數據”。數據可視化創造了一股強大的力量,讓數據更易理解,不僅有助于敘事,更有助于溝通。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以及網媒博主和公民記者的大量產生,新聞的來源更加多元,新聞的定義得到延伸,新聞的形式日漸紛繁。與此同時,一個新的報道形態及其受眾群體崛起了。以“圖述新聞”為代表的數據新聞可視化傳播實踐,豐富了新聞報道的內涵與外延。西方知名媒體《衛報》《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等,紛紛以圖述新聞故事的大數據可視化的方式開創了新聞傳播的新模式。目前這種新型報道模式正在闊步前進,并將其觸角伸向了全球傳媒市場。國內多家主流網媒也開展了相關實踐探索,圖述新聞、可視化數據新聞欄目蓬勃興起,相關微信公眾號層出不窮。目前國內頗具代表性的“圖述新聞”欄目有搜狐網的《數字之道》、新華網的《數據新聞》、網易的《數讀》、新浪的《圖解天下》、騰訊的《新聞百科》、財新網的《數字說》等。我們知道,可視化與信息圖表在歐洲有很長的歷史傳統,該領域亦出現過許多天才和大師級人物。而今,大數據為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維度,我們的世界從此可以通過數字和數學而獲得解釋了,更多的改變蓄勢待發。
(一)圖釋性
眾所周知,人類文化從視覺認知和感受的角度可以分為文本和圖像兩種文化類型和表現方式。在文字誕生之前,人類就已經開始借由繪制圖像來詮釋現實世界了。而今,我們更是進入了一個以視覺圖像為中心的時代,各類視覺產品不斷被生產或創造著。傳媒業概莫能外,可視化數據新聞報道實踐就是一種新型視覺產品,以圖代文,讓數據發聲。新型傳媒在構建時往往會選擇采納或借鑒舊有傳媒的內容與形式??梢暬侣剤蟮绖撛炝诵碌臄⑹率址?,然而其講述故事的方式既源于傳統圖示形式,又超越了傳統程式,強調的是對數據的采集、甄選、闡釋和解說的能力?!皥D述新聞”,就是用最為通俗易懂的圖示形式,來傳達信息內容和展示數據背后的故事,以意蘊雋永的故事畫面,來闡釋新聞事件、概念知識、價值觀念等社會現實中的各種數據信息。這些故事內容能夠滿足公眾的利益、興趣和需求,而不僅僅代表某些特定組織或機構的需求。這種圖示形式具有獨特魅力,能夠把分散的故事元素匯集于一圖,并能夠吸引和誘導受眾的目光,瞬間捕獲觀者的視線和注意力。應該說,“圖述新聞”是可視化新聞報道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
(二)藝術性
在日益全球化和網絡化的現代社會,視覺藝術最有價值的部分是不能用語言代替的。正因為有些事情永遠不能用言語來解說,才有了藝術。如今,美學觀念發生重要變革,圖像的生產與解讀呈現一種范式的激變,主要特征是愿望的擴展、變化和發展。殊不知,無論在新聞還是藝術領域,對鮮明的“精神性”的嚴肅視覺藝術的探索相對較少。在新聞傳播領域,“圖述新聞”是一種全新的視覺藝術實踐,它不僅具有時間性、新聞性意義,而且具有獨特的藝術性價值和圖示意義;“圖述新聞”可以從美學視閾評鑒,具有持續的吸引力和魅力,能激起讀者的審美情感,讓內容深深鐫刻在人們的記憶之中;“圖述新聞”是對數據信息的一種全新的解讀和表達,更是獨具匠心并兼具實用功能的嶄新的視覺藝術產品。人們在閱讀“圖述新聞”作品時,在意識上將不可避免地發生滲透性改變,體驗一種狀態的變化,獲得前所未有的視覺認知與美學洗禮,甚至喚起藝術啟蒙、精神覺醒抑或審美思考。因此,“圖述新聞”要在功能上符合需求,形式上符合審美,其復雜度和藝術性應與讀者的文化水準、審美修養相匹配。
(三)凝視性
“觀看從來就不是中立的”?!澳暋备拍顬槲覀兲峁┝酥匾乃伎己脱芯款I域,這種支配性視野促使我們進行主觀思考、分析判斷、決策行動和信息分享。“凝視”是所有視角的聚合,是一系列互相對話或彼此沖突的視角?!皥D述新聞”是一種視覺藝術實踐,它拓寬了新的視野,開啟了一種觀看和思考現實世界的新方式;“圖述新聞”為我們解構了藝術和視覺文化中的既定形象,它揭示并審視了社會行為和觀念態度;“圖述新聞”賦予了“凝視”概念一種視角的闡釋,它可以按照性別、階級、種族、年齡等來假設或預設受眾群體,并對其進行創造性探索。鑒于目前缺乏真實性和帶有偏見的報道在國內外主流媒體中仍然存在,因此,用數據講故事,為公眾提供精良可信的新聞報道,使公眾的知情權和話語權得到實現,從而培育和構建一個健康的公民社會勢在必行。
(四)駁雜性
網絡傳播的獨特個性和強大力量,使得“駁雜”現象愈演愈烈。網絡傳媒既是對它所源自其中的社會的反映,亦是促進社會轉變的重要因素,其駁雜性永不止息??赡苄匀Q于限度,網媒世界是一個無疆界的空間,以物理邊界和時間性的瓦解為標志,它帶給我們以文化與歷史的變遷,永久地改變了我們體驗和應用空間的方式,并以不斷擴張之勢沖擊著全球各種文化空間,而又將與之共存攜行。穿梭于無界的網絡空間,受眾的感知獲得了延伸、改變和放大。網媒以其獨特視角構建了一個地球上不存在的空間,是一個存在“爭議”的新場所,因為在這里既可以傳播真實信息,也可以傳播虛假信息?!皥D述新聞”的創作,涉及時間維度、儀式性表達、敏感話題等方面,使受眾從日常認知領域轉移到全新維度的意識領域和敏銳狀態中,亦可對其駁雜風格進行審視和反思。
(五)非線性
網絡時代顛覆了我們的時間觀,使我們喪失了將事件置于歷史時間或現實情境下的能力。有人宣稱當代人沒有記憶感,提醒我們已陷入了記憶危機,我們的文化遂被貼上了健忘的標簽。時間是線性的、結構性的,有長度、速度、節奏和方向,而“圖述新聞”,由于其創作方式和發布平臺的獨特性,可以有針對性地表達與時間相關的主題和思想,也可以跳出時間次序來呈現新聞事件的各個時刻。例如采用提前繪制的預測性報道,或者數據采集篩選后的精確性報道,抑或實時數據新聞報道等打破時間結構的非線性方式來制作和發布信息,也就是說,不需要以線性或循環方式來規劃和表達?!皥D述新聞”顛覆了互聯網“及時性”“零時差”的媒介特性,賦予時間以具體形態,亦可模糊時間概念催生一系列與數據相關的新需求,使受眾在閱讀中融入自己的時間觀。
(一)符號價值
傳媒意味著傳播信息的手段,它具備社會性和技術性。鑒于目前公眾對傳統媒體的信任和信心急劇下跌,網絡傳媒應努力建構一個贏得人心的新環境??梢暬瘮祿侣剻谀烤哂絮r明的符號價值,不同網站、不同欄目代表不同場所、觀念、形式或格調,其作品體現了欄目所關注的范疇和現象,豐富了欄目的內涵和形象。在這個嶄新的傳媒實踐領域,我們需要一種全新的晴雨表來衡量其價值所在。可視化報道欄目能幫助讀者從枯燥晦澀的數據信息中解脫出來,換一個角度去觀看、解讀和反思,這在數據泛濫、信息成災的當下,無疑是傳媒的制勝策略。符號價值體現了欄目精神內涵的積淀,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獨特的溝通路徑。優秀的可視化數據新聞是欄目品牌建設的催化劑,創作者須有社會責任意識,用具有感染力的圖像說服受眾去思考問題并付諸行動,甚至改變他們的日常行為。
(二)圖示意義
有人說,在互聯網論壇中,一條信息的價值產生于它被別人轉發或者評論的時候。而在語言變得不可靠的時候,圖示能為讀者提供信任、信心和價值,能給予讀者一個正確而有力的視覺引導。圖示是一種技術、一種技巧、一種先驗、一種認知。心理學家實驗證明,圖示能左右一個人做信息選擇時的相應內容和傾向偏好。換言之,圖像施行了意義。圖示在新聞傳播領域的意義和重要性即在于:它能為我們節省時間和精力,有助于我們快速而有效地處理大量數據信息;它能為我們提供事實和依據,從而幫助我們獲得重要資訊并建立信任;它能為我們闡釋信息和內涵,使我們獲得有效推論與評估;它能為我們結構化預期數據,助力我們把握方向甚或洞悉未來。
(三)精神空間
可視化數據新聞以可視化形態來傳達信息內容,用最為通俗易懂的圖示手段去敘述龐雜數據背后的新聞故事,作品訴之于受眾的感覺、感情、知覺和想象。它使受眾與作品之間產生一種嶄新的空間關系,吸納了文化身份和精神內涵,并在藝術、文化、科學、倫理語境中進行數據闡釋;它提供一種獨特的隱喻和立意,使讀者通過淺顯的形式感知深邃的內容,從而獲得視覺愉悅和精神滿足。誠然,一切邊界都在不斷被突破,可視化新聞報道以熠熠閃光的新姿態為讀者帶來數據資訊和閱讀體驗,并發揮其教育或告知的功能,不斷充實和豐富讀者的精神空間,引導并提升民眾的精神境界。
(四)創造對話
眾所周知,文化具有不穩定性,各種文化相互撞擊、相互滲透。“可視化”不僅是一種工具,也是一種介質,它持有一定的態度或姿態,是探索和表達數據含義、文化內涵的一種新方法,更是傳達觀念、創造對話的一種新形式。大數據網絡傳播新時代,伴隨多元聲音的力量、多元觀點的激蕩,新的輿論生態逐漸形成,美學觀念亦發生了重大變革,圖示的建構與解構呈現出一種范式的轉變,其主要特征是理念的拓展、變化與革新,視覺的感知、沖擊與記憶,以及新的可視化表達形式的創建、發展與完善。有目共睹,世界媒體新聞資源的開發和爭奪從未停歇,因此,中國傳媒和新聞領域需要尋找新的突破口。而數據新聞可視化欄目的探索實踐,能用與世界同步的新型視覺語言和世界創造對話,有效傳遞中國傳媒的聲音。
(五)詮釋現實
“詮釋”的意義非常廣泛,例如解讀一個概念是一種詮釋,使用一件產品亦是一種詮釋??梢暬侣剤蟮理毎盐帐鼙娦睦砗托枨?,正確解讀和詮釋現實,不能因為某種目的或原因就曲解或杜撰現實。美國最負盛名的心理治療專家露易絲·海在《生命的重建》(YouCanHeal YourLife)一書中講道:“社會變成現在這種病態模樣,電視是有責任的,因為它沒有發揮積極的功能?!彼龔娬{:“關注負面只會產生更多負面東西。”事實上,在網絡傳媒環境中,負面報道對受眾的心理和行為所帶來的影響及作用更是空前的,網媒應對其發布的政治主張和新聞圖示承擔責任。網絡傳媒可作為政府的宣傳員,讓公眾看到并理解其政治訴求和審美語境,可視化數據新聞亦應當創造和傳播無限正能量。既然可視化新聞欄目已然成為一個新的介質,那么僅僅對現實世界進行詮釋是不夠的。在這里,我們還要讓粗俗、無聊、空虛、丑陋無處遁形,讓公眾看到并理解正確的價值觀念和文化理念,提升受眾的人文素質和媒介素養,推進創建綠色傳媒生態環境。
在數據信息泛濫成災的大數據環境中,我們的數據新聞記者要善于在數據海洋中捕捉重要信息,并將之轉化成有用數據,創造出獨特價值。換言之,可視化數據新聞記者不僅僅是故事的陳述者,還是讀者的向導,要能解答讀者心中的疑問,要懂得甄選數據、簡化數據,能夠把復雜抽象的信息變成具體、形象的例子,讓讀者看得見、抓得住,讓關鍵信息更容易被識別和理解,盡量做到簡潔明確、一目了然。
在今天這個數據備受推崇的“無數據,不可活”的時代,我們的可視化數據新聞記者要有全新的數據視角和判斷力,敏銳的數據意識和洞察力,高超的數據挖掘和分析力,并具有較高的藝術審美和創新力。傳統新聞記者使用文字敘事,而數據新聞可視化記者使用圖片、圖表、圖形、裝飾字體等可視化語言傳情達意,其可視化作品的結構、形式、風格及視覺流程要合宜,要能給予讀者一個正確而有力的視覺引導。與此同時,記者們也要明白,數據是要素、是工具而不是目的,不可為了“數據”而“數據”。功能不一定決定形式,但卻限制了我們的選擇。事實上,很多專家也都認同這樣的觀點:并不是所有數據都非得可視化,為“可視化”而“可視化”不可取。因為它非但不能帶來效益,反而會加重信息負擔。我們該選擇什么樣的報道方式,應該取決于故事自身的類型而不是記者的喜好;只有所選用的報道形式與信息內容相契合,才能達到最佳的傳播效果??梢暬瘮祿侣動浾咭獣?,數據的使用者對其行為承擔相應的責任。鑒于目前的危險已不再僅限于隱私的泄露和黑客的攻擊,所以大數據的預知能力及其可能帶來的倫理問題和法律糾紛亦是不容忽視和小覷的,這值得我們的可視化數據新聞記者進行深入觀察和持續探索。
今天的科技為我們制造和拓寬了較之以前任何時代都更為強大的圖像類型和傳達藝術,大數據業已成為新發明、新服務的源泉,釋放社會經濟價值的助推器,例如圖像生產帶來的工作崗位和商業價值??梢暬瘮祿侣勛髌纷鳛橐环N商品,在走向公眾、帶來利益的同時也潛藏著無限的能量。數據新聞可視化傳播是一種方式、一種含義,它將被賦予一種新的地位與角色。“圖述新聞”是一種非常好的讓數據講故事的方式,也是對大數據的一種有效解碼手段。應該說,圖示本身就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和表現力,并影響著受眾的觀感和思維。也許可視化新聞不能講述所有的故事,但是當我們將故事可視化了的時候,它所帶來的效果卻是非凡的。由于技術的變革,權力獲得轉移。現如今,對傳媒的控制構成了社會生活領域中重要的權力來源,而數據對社會的真正價值即在于如何使用它。因此,只有用它來做有益的事情,才能賦予數據以生命和價值。數據新聞可視化傳播,必須做好數據分析和價值導流,推動行業的發展和革新?!皥D述新聞”的形式并非考問新聞或藝術的界限,而是創造了精神境界可視化的新范式,賦予審美體驗以前所未有的多元性、豐富性和獨特性。透過這一精神性視角,我們將有效發揮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促進個人自我完善和完美社會的實現?!皥D述新聞”不僅僅在于呈現,以及為讀者提供信息和情感滿足,而且在于鼓動、激發和影響受眾去思考并鼓舞行動;“圖述新聞”不僅僅使普通大眾可以借助視覺途徑來了解新聞事件,掌握數據信息,認知社會現實,而且對于新聞從業者也是一種迥然不同的新聞理念和傳播效果的探索實踐。
[本文為鄭州大學“新媒體公共傳播”學科方向招標課題“網絡新聞圖示的視覺傳達與效果研究”(課題編號:XMTGGCBJSY17);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中國網絡傳媒新聞信息可視化現狀研究”(項目批準號:2015-GH-460)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為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編校:趙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