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茹(哈爾濱師范大學,黑龍江哈爾濱150025)
?
幼兒園課程實施文獻述評
李寶茹
(哈爾濱師范大學,黑龍江哈爾濱150025)
摘要:幼兒園課程實施在學前教育中具有特殊價值和重要地位,是學前教育不可分離的一部分。近年來,隨著學前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幼兒園課程實施的研究也備受關注。文章從幼兒園課程實施的現狀、影響因素以及建議幾個方面著手,對幼兒園課程實施的相關研究進行綜述,以期為以后關于幼兒園課程實施的研究提供一些參考,并為幼兒園教師實踐提供一些啟示。
關鍵詞:幼兒園;學前教育;課程實施
幼兒園課程是學前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幼兒園課程實施作為幼兒園課程的“再設計”過程是幼兒園課程的關鍵環節。隨著學前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研究者也加大了對幼兒園課程實施的研究。本文從幼兒園課程實施的現狀、影響因素以及建議幾個方面著手,對幼兒園課程實施的相關研究綜述如下:
(一)課程目標方面
課程目標是幼兒園課程的“指南針”和“方向盤”,是課程實施的起點,也是課程實施的終點,在幼兒園課程中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然而有研究發現,在制定幼兒園課程目標的過程中出現了虛化和泛化的現象。虛化主要表現為目標的確定和課程設計并不一致,課程目標看似合理,但細觀之發現不同類型、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課程目標極其相似。泛化主要表現為課程目標過于寬泛,缺乏針對性,課程目標生搬硬套地試圖做到面面俱到,反而無法突出課程的主題。
(二)課程實施的設計方面
幼兒教師應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當地和幼兒園的實際發展情況為基礎,結合本班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制定操作性強的工作計劃。研究發現,幼兒園課程設計表現在各個層面上,需要園長、教師、專家、家長等各方面的人員參與。不過,主要由教師制訂具體的課程計劃,選取課程內容,幼兒園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課程設計在符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要求的同時,關注幼兒的生活經驗、興趣、水平和能力,符合幼兒身心發展水平和學習特點,并反映社會與家長的需求。
(三)課程實施的資源方面
課程實施的資源種類繁多、非常豐富,但是已有研究發現,部分幼兒園的管理者、幼兒教師以及幼兒家長普遍缺乏對課程資源的開發意識和理論知識的培養,缺少對課程資源操作技術的掌握,嚴重者甚至認為教師參考用書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將幼兒園的課程實施與幼兒生活完全割裂開。幼兒園課程實施中對課程資源利用時缺乏圍繞主題設計活動的能力,多為簡單模仿甚至照搬教師用書上的活動案例。
(四)課程實際運行方面
課程實際運行是將課程計劃付諸實踐,是課程實施的現實表征。研究發現,第一,課程實際運行與教師預先設計的課程是基本一致的,教師按照事先制訂的教學計劃組織教育活動,并嚴格遵守,多屬于課程實施的忠實取向。第二,即便幼兒教師在先進的課程理念、科學的兒童觀和教育觀等方面的接受程度較高,也較為認可。但是,由于教師自身知識儲備有限、實踐能力不足、家長觀念限制等原因,部分幼兒教師在課程實際運行時重視特色課程,更加關注知識和技能的目標是否得以完成,多采用講解、示范等方式開展課程。因此,游戲課程有時受到沖擊,且游戲基本為知識教學服務,嚴重縮減了幼兒實地考察和動手操作的機會,出現了一定的小學化傾向。第三,教師極少對幼兒的自主活動進行指導,且戶外活動缺乏設計,僅作為室內活動的補充,起到調節幼兒情緒的作用。第四,教師間通過集體備課共同研討教學活動和活動準備;通過觀摩活動相互學習,交流觀點;通過配課提高班級內教師的溝通和協作能力。第五,教師過分關注班級管理,多采用機械化的方式強調紀律約束。
(五)課程評價方面
幼兒園課程評價是針對課程的價值作出判斷的過程,是對幼兒園課程進行考查與分析,確定其價值與適宜性的過程。發展性評價要求以促進發展為目的,綜合化的評價內容、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多元化的評價主體,注重對過程的評價。已有研究發現,幼兒園課程評價設計中綜合性的方案、多元的評價主體、多樣化的評價方式等均體現了發展性評價的理念。而在真正實施評價的過程中,評價卻以教師為主體,以學科知識為價值取向,注重幼兒學習的結果,較少涉及幼兒園課程方案和教師自身教育的思考,評價方式多采用零散的、不系統的觀察法,且無法面向全部幼兒,使得評價方式較為刻板。
影響幼兒園課程實施的因素有:第一,就幼兒園課程本身因素來說,幼兒園課程本身的清晰度較高,但操作性較差,難以在課程的實際運行中應用。第二,就幼兒因素來說,幼兒的年齡特征、身心發展水平、興趣和需要是幼兒園課程設計的重要依據。第三,就教師因素來說,幼兒教師具備較高的素質以及教師隊伍的結構和穩定是順利開展教育工作、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育目標的保證。第四,就園長因素來說,園長具有較高的素質,可為教師提供相對寬松的氛圍,教師能夠對課程實施具有較大的自主權,并且能夠給予教師培訓上的支持、專業上的指導,以促進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第五,就幼兒園因素來說,幼兒園的規模、教育機構的設置情況、幼兒園園內環境、氛圍以及幼兒園制度、傳統都會對幼兒園課程實施的效果產生影響。第六,就社會因素來說,社會與家長的價值取向影響著園長與教師對課程目標的確定、內容的選擇、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角色以及課程的組織形式。而研究發現,家長陳舊的育兒觀念嚴重限制了幼兒園課程資源,阻礙了幼兒園正常的課程實施。第七,就政府因素來說,由于各地方政府對關于幼兒教育發展相關文件的片面理解,促使各地方政府將工作重心放在了對幼兒園規模的擴張和提升轄區幼兒入園率上,而忽略了幼兒園課程實施的過程和質量。另外,由于國家對幼兒教育非義務性質的確定,造成了辦園經費緊張,教師隊伍不穩定,以致無法保證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時,由于《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及可操作性差等原因,幼兒教師難以將其順利轉變為教育行為,嚴重影響了幼兒園的課程實施。
教師方面,應明確其在幼兒園課程實施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不斷提高教師的職業認同感,樹立正確的兒童觀與教育觀,不斷學習專業知識。同時,應加強教師間合作與交流,在觀摩和教研中不斷反思自己,從而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
園長方面,應提高對幼兒園課程的領導,第一,園長應不斷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能,善于把握課程實施的重點,在幼兒園課程實施的決策、指導以及評價上能夠領導教師真正落實課程實施中的核心理念。第二,通過提供相關資料、座談以及研習等方式,為教師提供多元化以及多方位的支持。第三,園長應不斷提高領導與溝通人際關系的能力,促進各方面和諧發展。第四,園長應不斷改善幼兒園的物理環境和心理環境,通過民主領導的方式以及開放式的管理,調動幼兒教師的積極性。第五,通過多條路徑,尋求外界支持。一方面,通過家長開放日以及家長學校等活動將家長引入幼兒園課程實施之中;另一方面,加強園際間合作,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及能力。
國家層面,首先,應出臺清晰明確、具體可操作性強的關于幼兒園課程實施的政策,以便幼兒園教師落實。其次,完善教師教育制度,針對教師實際工作,進行有效培訓,提高幼兒園教師課程實施的能力。再次,加大對學前教育的投入,改善幼兒園課程資源環境,保證課程實施的效果。最后,完善幼兒教育法律法規,保證學前教育質量。
(一)已有研究的啟示
首先,已有研究從不同的關注點對課程實施的含義進行了比較詳細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為以后幼兒園課程實施研究的概念界定以及內容的選取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基礎。
其次,已有研究對幼兒園課程實施呈現出的問題做了較為細致的論述,對幼兒園教師以及以后的研究者就目前幼兒園課程實施的現狀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
最后,已有研究針對幼兒園課程實施中顯露出的問題進行了較為詳盡的因素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能夠為我國幼兒園的課程實施提供可借鑒的做法。
(二)已有研究的不足
從研究視角上看,已有研究多從教師的視角出發對幼兒園課程實施進行研究,而缺少針對幼兒在課程實施中具體表現的研究。
從研究方法上看,已有研究多為針對幼兒園課程實施的質性研究,缺少理論研究和量化研究。因此,已有研究雖然細致地呈現了幼兒園課程實施的現狀,卻很難做到客觀、系統和全面。
參考文獻:
[1]馮曉霞.幼兒園課程[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朱家雄.幼兒園課程[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87.
[3]楊曉萍,何孔潮.西部農村公辦小學附屬幼兒園課程實施現狀與變革[J].2014,(10).
[4]王區區.蘇北農村A幼兒園課程實施的個案研究——基于人類發展生態學的視角[D].浙江師范大學,2011.
[5]王萍.幼兒園課程實施現狀與特征的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
作者簡介:李寶茹(1989-),女,吉林榆樹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幼兒園課程論。